写陶渊明的作文精选8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养成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时有更多的例子和事实可供引用,增强文章的可信度,作文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以下是吾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写陶渊明的作文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写陶渊明的作文精选8篇

写陶渊明的作文篇1

不记得第一次听到陶渊明的名字是什么时候了,只记得那次知道他是一个诗人,一个田园诗人。

曾经我觉得自己读懂了陶渊明,但是总觉得他是不尽人意的。别人自备美酒要你共饮,但是他完全不顾旁人的感受,自己喝美了,就对别人说,“我走了,你自便”。好一个任性的陶渊明,你可以不在乎名,不在乎利,但多多少少要在乎别人的感受。我以为我读懂了陶渊明,那时我六岁。

再次觉得我读懂陶渊明,我觉得他是一个孤独的无能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或者有八卦,陶公能有如此悠然之心,我想一定是一个人安静的采着菊;他一次次的入仕,一次次的辞职,我曾多次问自己,为什么他不能适应一下?我以为我读懂了陶渊明,那时我九岁。

最近在读《桃花源记》,突然觉得他有如此的政治觉悟,这里有质朴的民风,有可爱的农人,有井然有序的生活,也有美丽的风景。很多人都希望建立一个乌托邦的社会,但陶渊明希望有这样的世外桃源,但是他也清楚的认识到这是很难实现的,于是,他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梦,一个对政治无欲无求,对生活孜孜不倦的美丽梦境。

陶渊明,我想我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读懂他,读懂他的直爽率真,读懂他的本性难移,读懂他的热爱生活。

写陶渊明的作文篇2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题记

易经有言“初九,潜龙勿用。”因此,我更愿意唤你另一名字——陶潜。

潜藏的龙,无法施展。何谓也?孔子曾于《易传》中解释说:“龙是比喻有才德而隐居的君子。操行坚定不为世风所转移,不求虚名,隐居避世而没有苦闷,言行不为世人所赏识而没有烦恼。乐意的事就施行它,忧患的事就避开它,坚定而不可动摇,这是潜龙的品德。”

陶潜,你为一潜龙,腾飞于九天之上,排空驭气奔如电,上穷碧落下黄泉,天下任你之求留。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而你何能在浑浊的官海中吞吐你的龙息,那些卑劣小人何能与你共主沉浮?何能也,此身何能受此灾?

归去吧!龙腾千里,带着满身志向,带着龙者之傲骨,带着你未被黑暗官海污浊了的金鳞,盘踞回故里。宁可无水而身死,也不可于黑暗官海中污浊你的龙鳞。于是腾云而起,发出一声震耳发聩的龙鸣“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你恋田园,应是秉性。犹记你说:“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对于一位天性热爱自然,不喜逢迎,无奈置于仕途的人中之龙,沉浮于官海,有何快意可言?回归田园,你恰恰找回了自己生命的本源,性情的本真。虽生之行休,却精神永存。

当你赋下《归去来兮辞》,淡然归田之时,你便已经成为了“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当后世欧阳修赞道“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之时,已揭示了官场上少了一个碌碌的小吏,文学上多了一位不朽大家之事实

“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慕君遗容利,老死此丘园。”愿你高洁的灵魂可以在你笔下的世外桃源安然饮酒,抚弄你的无弦琴。希望你的宅边仍可有五棵柳树,更盼陶潜之名不再勿用。

“先生人物魏晋间,题诗便欲倾天悭。向来天地识眉宇,今日天遣窥波澜。平生尚友陶彭泽,未肯轻为折腰客。”我于今日轻吟朱熹此诗,清酒一杯酾于菊源,那里应有你不朽的真我之魂。

写陶渊明的作文篇3

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境,归去来兮。

——题记

曾几何时,你带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退隐官场;曾几何时,你有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慨隐居山间;曾几何时,你挂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汗水辛苦耕作。你,胸怀大志却又甘愿做一名隐士。对你,只有无比的钦佩和仰慕……

风一样的来去,从官场到田间,你看破红尘,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你宁愿抛下原来所拥有的一切隐居乡间,也不愿再次面对黑暗的社会。你选择了归隐之路,但这并不是逃避,而是对光明的另一种渴望,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

远离尘世,归隐田园,看花开花落。你的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他们说,你像是菊,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你把你的诗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但我觉得,是你的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贵品质,流传至今……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你并不甘于被囚于黑暗的社会中,也许正是你那种洒脱感染了我,让我在众多诗篇中一眼便识出了属于你的独特。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你对黑暗的不屑。更深深地爱上了你的不羁。是你,改变了我对世事的看法。

李白选择“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自强;苏轼选择“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豁达;但你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自尊。我并不是不忠于李白的浪漫,更不是不屑于苏轼的豪放,只是相对这些来说,我更能接受的是你的与世无争。

繁花似锦,花开花落,你却甘于作一株无名的小草。我想,我读懂了你,读懂了你的另一种浪漫、豪放,更读懂了你的清逸,淡雅……

写陶渊明的作文篇4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他的诗多描写田园风光,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在古代,若想大展身手,只有进入仕途。陶渊明二十岁时就开始了自己的游宦生涯,但他渐渐看透了,厌烦了官宦生活,最后“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辞官,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陶渊明的一生似乎与菊花有着不解之缘。北宋的周敦颐曾在《爱莲说》中写道:“晋陶渊明独爱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这么喜欢菊花呢?

首先,陶渊明的原配妻子陈氏十分喜欢菊花。陈氏去世之后,陶渊明思妻心切,又在梦中见到了妻子。陈氏告诉他自己做了菊花仙子。陶渊明醒后在墙角见到一株茂盛的菊花。从此,他便爱上了菊花。

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法证实,但在历史上陶渊明与妻子的确恩爱有加。陈氏死后,陶渊明还特地写了《闲情赋》来追忆亡妻。一向潇洒,豪放的陶渊明也会为儿女情长所困,可见他也是一位多情,浪漫的诗人。

其次,菊花有着隐逸的气质和孤标傲世的性情,它“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贵,不像玫瑰那样妖娆,不像桃花那样美艳,它只在深秋默默开放,这正是陶渊明的精神追求。

古代人读书为了做官,而陶渊明却想远离这一切,比起官宦之旅,他更向往“种豆南山下”得田园隐居生活。在他所描绘的桃花源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或许这就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可惜他生不逢时,在那个年代,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

陶渊明一生安贫乐道,清廉正直,他的才情、他的洒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潇洒的背影——可敬!可叹!

写陶渊明的作文篇5

他从小受儒家学说的影响,有着为民谋福的志向,为此他出仕做官,但不过只是参军,九品的小官。而后做官也是被生活所迫,便道出:“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对仕途的厌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使他写出:“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而在《饮酒》、《杂诗》中他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少时壮日厉,抚剑独行游。”说明他一开始就有隐居脱世的想法。

他过着安适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在这,为生活他也不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为此他无怨无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他开垦的荒田使他的一家走上幸福安康的日子,但好景不长,一场大火使他一贫如洗,几亩荒田,几间茅草屋就这样消失了。他曾说:“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而他又“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为此“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他虽说家贫,但仍保持“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他在去世前的两个月,写下相当于告别诗的《挽歌》其一、其二、其三,更是在《挽歌(其一)》中写下:“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为自己归天已经做好思想准备。而他又在《挽歌(其二)》和《挽歌(其三)》中抒发对死亡的感慨与虚想。

他死去之后首先是他的好友——颜延之,为了纪念他,写了《陶征士》。“靖节先生”的由来也就是他的好友给予他的称号,他的田园诗则更受梁朝太子萧统的推崇,可谓爱不释手。就连“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北宋的王安石、苏轼都是崇拜他的文豪,爱国诗人辛弃疾在《念奴娇》中:“须信采菊东篱,离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陶渊明最高的评价。

陶渊明,他永远是世人心中真正的隐者。

写陶渊明的作文篇6

在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一个影响着自己,推动着自己前进的偶像。或许,他就像天使,在前方为我们指路。或许,他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让我们获益匪浅。我的偶像就是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是谁呢?没错,他就是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谈。他坚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品格,成为后世之正直文人的人生标杆。

五柳先生,他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物。

是的,他就是周敦颐笔下的莲一般的君子!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明君子不会在黑暗、丑恶的现实中与权贵同流合污;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也说明君子是正直的人,不会被世俗与权势所折服。君子他只想永远的像莲花一般清纯,不被环境所染指。君子对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独特想法,更表明自己要在黑暗的现实中保留尊严而不被践踏。

君子对莲的态度和认知使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能低头,做人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困难面前应昂起头,挺直腰勇敢的往前走,要活得有尊严。

先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更让我明白了拥有金钱不等于拥有一切,金钱,名利,富贵并不代表一切,唯有学识才是我们的全部。

写陶渊明的作文篇7

月色中,南山下,一位披着蓑衣的老人正在踏着歌儿回家。

夜如此静谧,月如此明亮。这位老人的心境如此畅快,他执著于对田园的向往,对自然完美风光的追求。

菊,花之隐逸者也

他也曾带着梦想走向官场,想尽自我的力量为国尽忠报效,但他最终看清官员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他心寒了,毅然选择了归隐于南山下过着自我的田居生活,也许无宽床暖枕,也许无山珍海味,但他不后悔,依然平静淡雅地生活着。

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选择,学会了放弃。我也更执著于自我的梦想和追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眼中的陶渊明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早晨伴着晨露去锄草耕作,傍晚又伴着余霞放歌回家。晚上在自家庭院采菊品茶,悠闲地抬头远望南山,享受着采菊的欢乐,享受着欣赏南山美景时的闲适,享受着鸟儿结伴回巢时的温馨。

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欣赏身边的景色,用心去体味欢乐与幸福,热爱大自然完美的风光。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我心中的陶渊明虽然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但他没有忘记社会的黑暗,也没有忘记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难民,他也时时在牵挂着社会,他常用诗句来抒发自我内心的情愫,表达对贫民的同情对战争的憎恶。

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关心他人,不能只顾自我的欢乐幸福,更懂得了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心系民生。

写陶渊明的作文篇8

提起陶渊明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会说陶渊明谁不认识?不就是《桃花源记》的作者吗?古代著名诗人,谁不知道?

陶渊明,东晋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大概也是陶渊明的号吧?

难道堂堂古代著名诗人就这样被介绍完了?不,关于陶渊明的还有很多很多。

我一直很尊敬陶渊明,也很想像他那样做一个隐士,不与世俗牵连,据说陶渊明从小就满腹理想,博学多闻,29岁出仕,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几番进退,仕途不顺,最终因报复不得施展,又不肯降志辱身与仕族阶级同流合污,于是辞官归隐,过上了简朴的农家生活。

有人说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归隐田园是迫于无奈,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入仕做官是根本的目标,陶渊明也选择了做官这条路,但几次入仕的失败,使他不得不选择归隐田园的逃避方式,而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归隐田园的思想是伟大的,因为这是他执着追求人格价值的表现,陶渊明归隐是与官场决裂的行动体现,他无法容忍官场的黑暗和对人性的摧残,而选择追求“本我”,以求保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这是一种崇高理想的表现。

我非常喜欢陶渊明的诗歌,因为这些诗歌大多是描绘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充满了对污浊社会的厌恶和对纯净自然的热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就是陶渊明的生活。他一个人徜徉在南山下,与菊同眠,与菊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贯被称为“花之隐逸者”的菊花,让陶渊明受到了清静无为、无车马之喧的安逸生活,更让后人明白了要为自己的心灵而活的道理。

我心中的陶渊明是一位有着崇高的理想,不慕名利,向往世外桃源的清高的人。

写陶渊明的作文精选8篇相关文章:

写小学老师的作文优秀5篇

写运动会跑步的作文7篇

关于写努力的作文7篇

写暴雨的作文7篇

关于写努力的作文优质7篇

用英语写我的爸爸作文5篇

用英语写圣诞节的作文5篇

写外交官的作文5篇

写暴雨的作文推荐6篇

写暴雨的作文模板5篇

写陶渊明的作文精选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8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