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完书后写读后感,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益的,读完一本书后写读后感,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吾发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昆虫记》故事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昆虫记》故事读后感篇1
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奇妙的科普读物——《昆虫记》,这本书是法国著名的“昆虫诗人”法布尔写的,堪称是一本昆虫百科全书。法布尔在书中把昆虫当做人一样来写,我读这本书就感觉是在读一个巨大的趣味十足的拟人句库。
书中,法布尔叙述了他多年研究昆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昆虫们的生存本能、习性、日常劳动、繁衍和死亡。
在书中,让我觉得最笨的就是蝉了。蝉在产卵的时候,有一种比蚂蚁还小的虫子,也会在那一堆卵里产下它们的卵。而这种小虫子的发育要比蝉早好多时间,它们便拿蝉的卵当做食物。蝉的后代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变成了别的虫子的美味佳肴。
我最喜欢母甲虫,不是因为它美丽的外表,也不是它有多强的战斗力,我只是喜欢它对孩子的爱。它“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贼甲虫则是我最讨厌的虫子了,它不劳而获,用卑鄙下流的手段取得别人的食物。但仔细想想,这也不能怪它,毕竟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而且这些法则也不是能轻易改变的。俗语中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书中还介绍,为了完成《昆虫记》这套史诗般的昆虫百科全书,法布尔整整写了三十一年。法布尔的这种为了理想坚持不懈的精神,使我敬佩万分,而这也正是我所缺少的,我相信,如果我们在学习中也能像法布尔这样专注,这样不屈不挠,那么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取得好成绩。
《昆虫记》故事读后感篇2
小荒园,大世界
傍晚时分,蝉在树上开起了属于他的演唱会,蟋蟀在草丛里静候佳肴,而我,坐在家中,翻开《昆虫记》,开始享受“饕餮盛宴”。
这本书的作者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法国作家亨利·法布尔。他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科普作家,被世人称为“科学界的诗人”“昆虫世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奇妙昆虫世界的大门,我跟随他的脚步、他的目光,去认识那些性格各异又充满智慧的小家伙。它们也如同我们一样工作、休息;他们或聚族而居,或独处一室;它们有不同的个性,也有奇怪的饮食口味和种族风俗……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会为昆虫们的智慧而惊叹;会因他们的勤劳所反思。这本书中昆虫的世界,和我们现在所处的人类世界有什么不同呢?螳螂夫妻为了自己的孩子,丈夫宁愿牺牲自己,在新婚之夜被妻子活活吞食。这不正像那些为了孩子而四处奔波,赚钱养家的父母吗?他们何尝不是起早贪黑,只为让孩子生活得更好吗?再者,一些年迈的隧蜂已无力干那些年轻的隧蜂所干的繁重的活了,但他们仍有着一颗为家庭服务的心。于是,它们便干起了“门卫”,为维护出入口的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防范外来侵略者的入侵做着贡献。这何尝不像那些长辈们,自己省吃俭用,却给孩子们吃好的、穿好的。他们常常是一把年纪了但不“服老”,去干那些累人的活儿,想想就觉得心疼!
当然,在昆虫世界,还有那些黑暗的、不可见人的一面。人类世界也同样如此。在感动于昆虫们的真善美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那些在昆虫世界显露出的黑暗的一面。那看似只是一片小小的荒园,实则告诉我们的可是很多很多……
小荒园,大世界。
《昆虫记》故事读后感篇3
他倾尽一生,只为观察虫子的一生;他观察虫子的时间里鲜为人知,甚至他发表了著名的《昆虫记》后才一炮成名。
没错,这个人就是科学界诗人,被雨果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的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
而他的《昆虫记》却为后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今虫子的世界。其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了无数努力。
该书多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绿色蝈蝈比作了歌手,又将其遇上比它大很多的蚕勇猛搏斗时比和勇士。红蚂蚁全靠记忆回家,但一旦放在了陌生的地方,便完全认不清回家的路等等。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方一个贫穷农民家中,之后在15岁时进入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教了几年初中数学便辞职,用积蓄专门研究昆虫的世界,帮助人们叩开了神秘的昆虫世界的大门,从而《昆虫记》问世。
法布尔说:“你们研究的是死亡,而我研究的是生命。”的确,他虽目的为了解昆虫世界,却不像其他的昆虫学家那样,将昆虫开膛破肚……而是走进昆虫世界,与昆虫互动,比起昆虫学家,他更像是昆虫的朋友,从未伤害过它们。
这些内容既表达了作者对作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与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更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精神。
回望法布尔的昆虫世界,展望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突然发现虫子的世界与人类的世界是何等的相似!在昆虫世界里,也有贪婪与自私存在,但也不乏和睦,团结等本该人才具有的优秀品质。某种意义上讲,《昆虫记》就像一面镜子,在我们阅读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其实在看人类的社会!难怪巴金所说:“《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为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读完《昆虫记》,我小有感慨。我们应该具有法布尔这样细致入微的科学探索精神,但必须要先保持自然的完整与活力,不停探索是必须的,但不能忘了初衷。
《昆虫记》故事读后感篇4
自然环境是人人所向往的,鸟语花香,寂静安详,远离城镇的喧嚣,浸泡在清新中。在大自然,水里,天空,陆地,各有动物存在。在300多年前,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对品种各异、形象各异的虫子着了迷,花费毕生的光阴写出了这本绝世佳作:《昆虫记》,他就是法布尔。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蜜蜂的群体生活;看到了蚂蚁的凶残;了解了蝉的自食其力;了解了萤火虫麻醉其他昆虫的高超本领;知道了黑步甲能装死;看到了昆虫不为人知的秘密。
法布尔用生动脱俗的语言把枯燥乏味的科学描绘的有声有色,而且在他的语言中没有半点虚假,因为他坚持“科学可以被修饰,但不能被修改。”这使我们能在昆虫记中学到真实可靠的科学,而且能把他们好好吸收。
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蝉虫的蜕变,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塔蓝图拉毒蛛,我看到他反复的观察和实验,寻找大量例证。一次实验失败了,他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科学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工作作风。让我感觉到了“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神的内涵。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真理而投入毕生心血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世界的神奇和美妙,又让我感受到了法布尔超人的毅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他所付出的辛苦是常人无法体会的,我们只有在这部传世佳作中去体验。
法布尔让我了解昆虫世界,而昆虫则让我永远记住法布尔。
《昆虫记》故事读后感篇5
我打开另一个世界的一扇门,漫步走进这个新奇的世界。我看见了蜘蛛在认真的织网,蟋蟀在辛勤地建房,蝗虫再与螳螂打架。一件件新奇而有趣的故事,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接连不断地发生着……
?昆虫记》作者法布尔,在一块不毛之地安居乐业。但这里却是昆虫最喜爱的地方,法布尔每天不知疲倦地观察研究昆虫,终于完成了这本巨作,而书中主要讲的昆虫的生活,也让我们从中获得人生感悟。
在书中,螳螂是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很小的蚂蚁的磨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将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不仅故事十分有趣,书中的写作技巧也十分独特。在一篇篇故事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夸张,使文章更生动丰富,昆虫们仿佛被赋予了活力,好像过着人类的生活。作者又添加了自己的动作、心理等,使他们更加鲜明有趣,让读者沉浸于昆虫世界中。他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动人的情趣。
字里行间里,不断写出大自然的变幻无穷,同时又让我们意识到人类破坏大自然,会毁灭它们的家园。动物,也是我们美好家园里的一份子,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
作者也借这些昆虫告诉我们许多生活哲理。螳螂面对蝗虫,屹立不倒,是因为它们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蟋蟀,喜欢独自建起家园,是因为它们的勤奋靠的是毅力与坚持;悬崖下竟还有很多的球形燕巢,是因为它们有强大的生命力。
深夜,这个新奇的世界里挂着一盏盏明灯,昆虫们几乎都休息了,只有蝉为它们唱起歌谣。从此,昆虫世界的灯永不会熄灭……
《昆虫记》故事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