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写出有意义的读后感,就必须进行深入阅读,只有对书籍内容有全面把握才能有所体悟,读后感是一种对书籍的回馈,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交流,下面是吾发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一朵小花的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一朵小花的读后感篇1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春,翩翩而来。在迎春花吹开的嫩黄的喇叭里,在桃花展开的娇羞的花蕾里,在柳条越来越绰约的风姿里,在丁立梅的散文集《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里。
书的封面有一段话吸引了我:“一个人的存在到底对谁很重要?在世界上总有一些人记得你,就像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凡来尘往,莫不如此。”
看完了整本书后,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篇文章——《从前》。它让我深深懂得:岁月,原是由许许多多的从前组成的。我们原都是从从前走过来的,慢慢地,又成为从前。这便是,人生。这个文章中出现了几个人物:毛小牛,老祖母,乡亲。每一个人物被刻画的栩栩如生,生动形象。我的玩伴毛小牛,一双会做芦笛的巧手,可惜在25岁那年溺水而亡,彻底地成了从前的人了;老祖母和我聊天的一些细节,足以可见她的童真童心;故乡的乡亲们,儿时我的一幕幕玩耍他们都能记在心间。的确,所有的记忆,此时汇聚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是从前。从前的人,从前的事,从前的碧空蓝天,有人叫它,灵魂的故乡。
整本书给人一种清清爽爽的美,不喧闹。就如《青阳渡》中所描写:“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在书中还读到这样一句话:“这凡尘到底有什么可留恋的呢?原来,都是这些小欢喜啊。”突然让我想起最新的一个热点新闻,合肥一位年轻的妈妈携两幼子坠楼身亡,令人唏嘘。那两个孩子还有许多未见过的风景,未吃过的美食,未来的那个人也没有能等到他,孩子是无辜的,就这样结束他们自己的生命,不免觉得可惜。或许可以想想生活的小欢喜,爱你的`妈妈,爱你的两个孩子,都是使自己坚强下去的小欢喜。当人生余下的时间不多时,我们才猛然警醒:有些事,还没来得及做。有些人,还没来及的爱。我们总以为可以等等,再等等,一转眼,却物非人也非。
活着的最好态度,原不是马不停蹄一路飞奔,而是不辜负。不辜负身边每一场花开,不辜负身边一点一滴的拥有,用心的去欣赏,去热爱,去感恩。
最后我想说,无论天空如何阴霾,太阳一直都在的,不在这里,就在那里。因为这世上,总有一些人记得你,就像风会记得花的香。
一朵小花的读后感篇2
编者按:《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是作者丁立梅的一本书。从一名“郑如萍”身上,我也明白了随着时间风的改变,我们的生活不同了,我们的人生不同了
每个人的青春里,都曾走过这样一个人,她或许美丽,或许孤单。也有许多人的青春就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般,悄悄过去了。
读丁立梅老师的作品,一个名叫“郑如萍”、头上系着丝巾、如绿蘑菇般的女孩展现在我眼前。
她是受女孩们嫉妒、男生们追捧的对象,同时也是饱受孤寂、排挤的女孩。她是那么温润,就如一朵幼小的雏菊,让人忍不住去打量、去呵护;她又是那么无辜,就如路旁的一株小草,任凭别人去骂她“贱”,她也毫无反抗,微笑面对。
她是别人眼中的漂亮女孩,这是上天赐予她的礼物,好似她的一生就是完美,可她却丝毫不以自己的容貌为傲,总是一笑而过。在面对种种曲折后,别人眼中的她,美貌似乎成了一种祸害,男生为她打架,父母训斥她丢人现眼……
教室外的桐花,开了,又落了,郑如萍的青春被寂寞包围着,让人想靠近,却又无法接近。
“其实,当年我们都不懂郑如萍,她的青春,如此寂寞。”
有些人表面看似光彩,实际上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隐藏他们的寂寞。而有些人外表冷漠,内心却热情似火。很显然郑如萍是前者。她外表的美丽动人,掩盖了内心的寂寞无助,她最终用寂寞埋没了一生的光彩。
或许某一天的黄昏,我们抬头看天,天空还是当年的样子,阳光半明半暗。但到底还是不同了,我们不同,生活不同了,人生不同了。我想郑如萍的'一生并非断送在她的容貌,也无关父母的冷漠、同学的嫉妒,而是她自己迫着自己走上了这条后悔、寂寞、毫无光彩的路。
但愿不要当我们的眉梢已爬上岁月的皱纹,才回顾起那“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青春,那充满着寂寞,无助的青春。
一朵小花的读后感篇3
淡淡花香:
黄昏时,学校门口卖杂粮饼的女人,一句“好长时间没有看到你了。”给作者的心灵带来了一种振动,或许更可以说是一种感动。每天买杂粮饼的人一定会很多,他们来来往往已经走进了她心里,对于这个女人,在每一个黄昏,已不仅仅是为了卖几个杂粮饼赚点钱了,她从内心希望能看见那些买过她杂粮饼的熟悉身影,即便他们已经很久没买她的杂粮饼了,她也希望这些人过得开心、顺意。这就是平淡中朴实的希望和情感。
或许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在重复着不同的平淡,但却始终演绎着同样的真实,谁能用心感受这份平淡,谁就能触摸生活中的真实,谁的生活也会是充盈的。
这就是我所认为的“花”的含义,花,就是生活中那些最细微而又最美好的场景。就像作者所说,“这凡尘到底有什么可留恋的?原来,都是这些小欢喜啊。它们在我的生命里,唱着歌,跳着舞,活着,就成了一件特别让人不舍的事情。”
微微风吹:
一个人的存在,到底对谁很重要?这世上,总有一些人记得你,就像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凡来尘往,莫不如此。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是平淡的,是无奇的,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每天为生活辛苦地奔波着,他们普通、渺小,甚至卑微,除了他们自己谁还会在意他们的生活,可丁立梅老师却用真实的情感深刻地感悟了他们的生活。
所谓风,就是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就像丁立梅,作为园丁,心灵的工程师,丁立梅不仅挂念着她的学生,还无端有端地惦记着许许多多的人和事:理发店里的骆卡、名字就叫美女的智障女、摆鞋摊的阿德老人、修车人蒋大、火车上哭泣的女子等等。她牵挂着过眼经心、眼前身后的`芸芸众生,生活中给人送去微凉的风。
殷殷心香:
每一朵花开,都引出一缕缕愉悦的暗香,引出一段段静美的回忆,一刻刻哲意的思考。对生活,充满温情的期待,就如在一朵朵花的香里,期待一朵朵花开。
当柔柔的风拂过那漫天的花海,当一朵花的芬芳飘进风那柔软的心房,总会掠起我们内心的感动,所谓风记得花的香,就是指那些生活中的场景给我们带来的感动,感动是什么?是对生命之美的关注,是对灵魂之美的悸动,是对刹那间永恒的希冀。但感动仿佛什么也不是,即使是,也仅仅是事物的某一微小部分而已。在这个世界上的一朵花、一株小草、一棵树、一缕微风,甚至一抹微尘,是那么名不经传,却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
展读此书,字里行间,淡淡的花香,微微的风吹,以及殷殷的心香,感怀杂陈,让我觉得生活就是在平实舒缓的句式语调里,压缩着诗情,隐藏着画意,是那种细浪深流的从容,是那种抑扬顿挫的隽永,是那种平凡之中的真实。
一朵小花的读后感篇4
这世上,总有一些人记得你,就像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凡来尘往,莫不如此。—题记
花开,花谢,这便是一朵花的一生。一抹清风,花枝微颤,残余在花托上的几片花瓣,也就这样,不带一丝声响地,轻柔地完成了一朵花从绽放到回归泥土的全部使命。再度回眸,景如昨,枝如旧,一朵花,匆匆的一生,究竟留下了什么……
我想,一朵花,是多少有些可悲的吧。为了短暂的几日花期,却要用一生来苦苦等候。由此想来,这些花,不是有些许固执吗?它们与外界环境进行艰苦斗争,忍受风吹日晒,抵抗风吹雨淋……可,粗心大意的人们忽略了它;一心贪玩的孩子忘记了它;老眼昏花的`老妇人践踏了它……路上的人行色匆匆,他们总有走不完的路要行走,总有忙不完的事要忙,又有谁会在意一朵路边的小野花呢?
人们从它短暂的一生中,读出了凄凉,读出了寥落。
正当我坐在窗边阅读着这略带忧伤与悲凉的文字时,霎地,一阵凉风拂面而来,书页被风轻轻掀起,我赶紧用手抚平书面,又是一阵,我的几根发丝被撩起,这让我感到心旷神怡。猛然,我想到了一个字——“风”。就是这时而温柔似水,时而又暴怒无常的风,引发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的遐想啊!“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如今,我竟忘了这本书封面用行楷题地书名——《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那风,豪情万丈。它能够形成令人望而生畏的龙卷风,轻而易举地掀翻海面上行驶的船只;不废吹灰之力地将大树连根拔起;肆意破坏居民楼和建筑物……
可风,也有它柔情似水的一面,不是吗?在它爱怜地轻抚下,花儿在蓝天下轻轻摇曳着纤柔的身姿,一抹淡香消弥在空气中。轻柔地,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过。可风,心却细着呢!它哪会忘了那纤弱可爱的花朵们呢?花儿的美,花儿的芬芳,哪怕,只是淡淡的,轻轻的。风,也始终会记得。
就像我们生命里的那个人,不需要任何回报,哪怕,是一句最简单的感谢。我们也在他生命里担任了最重要的角色。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也总是惦念着我们。是啊,我们总有走不完的路要行走,总有忙不完的事要忙,我们都是这场匆匆的旅程中的一员。我们,是不是该慢下脚步,回眸凝视---那个几近被我们忽视的人,也正注视着我们。
一朵小花的读后感篇5
有人问,生命为何存在,活着又有何意义?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
有一女子回答,这世上,总有一些人记得你,就像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凡来尘往,莫不如此。
这回答,暖了人心。花开花落,风起风去。存在,就只是因为存在着;意义,就只是因为存在过。
世界有太多太多困惑中的人呀,选择了放弃。花苞还未绽放,就早一步凋零。自觉渺小,就甘愿从未存在,连风都未带走你的花香,就停止了自己的绽放。
奶奶信佛,家里供着灶神、观音,摆置着莲花灯和蜡烛。每晚,都能听到她念经、点香,淡淡的檀香味弥散在房间里,她的表情,虔诚而认真。这神仙真是灵验,儿时的我高烧不退,奶奶把供了菩萨的茶水给我灌了一些,居然真的退了烧。我问,这神仙真的存在么?她笑着说,不知道。我很困惑,那奶奶为什么这么信佛呢,明明不知道她是否真的存在呀!奶奶清明的眼里闪着一点亮光,不知是烛光还是星光,她说,神仙不一定存在于世上,但他一定存在于相信他的人的心里,相信他存在,他也就真的存在了。当时我并不能理解,如今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信仰吧。
这几年,爷爷过世了,度过了最难熬的日子,奶奶也能在茶余饭后笑着提起爷爷曾经的事。我对爷爷的记忆不深,而奶奶,或许就是现今最明白他的人了。她不时说着,以前开的一家玻璃厂,自己当年的教书生活,爷爷划的玻璃多么完整。点点滴滴,汇成时间的长河。奶奶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和爷爷对话,仿佛爷爷还存在着一样。如果说爷爷去世是繁花开尽,那么奶奶,就是穿堂而过,裹挟着花香的那缕风,她记着他的存在。
年初八,奶奶说菩萨保佑姐姐当兵平安回来了,要我们去庙里还愿。那是一座大庙,却很是清净,只有一个老尼和陆续的香客。五元香火钱,一小把香,两大根蜡烛,一叠金箔纸。奶奶认真地指示我们插蜡烛,这里几根香那里几根香,拜三下,说一些求平安的话语。看着金箔纸在香炉中化作灰烬,几缕纸灰带着火星飘飘悠悠,像浴火的蝶,香客脸上也有相同的平和与虔诚。我仿佛明白了神的意义,神不一定真实存在,却是人们心中真实存在的信仰与力量的表现。
存在就有意义。他的存在为他人带来了幸福,就是意义;他的存在给他人送去了温暖,就是意义;他的存在为他人创造了希望,就是意义……他的存在,会让受惠的人铭记,也就不枉存在过了。
既然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何不绽放自己,让微风承载最闪耀的花瓣,最迷人的花香?在花季来临时,我们都能开出属于自己的绚烂。
一朵小花的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