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是提升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作文是情感的抒发,能让别人了解你的内心世界,下面是吾发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文化传承类作文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文化传承类作文篇1
8月8日,是炎黄子孙百年期盼的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这一整天,我跟所有的中国人一样,一天都揣着期盼的心情等着晚上开幕仪式的到来。
随着时针的走动,终于迎来了开幕式的举行,那辉宏壮丽的场面,深深地吸引了电视机前的每一个观众,震撼了所有观众的心。
最先出场的是中国最古老的时钟日晷,随着画面的拉近,名演员表演的《击缶传歌》节目,拉开了奥运会开幕式的序幕,场面上传出了这种古老乐器击打的震奋人心的声音,演员们整齐划一的动作,更为节目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声势,羸得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体育场中心闪烁着各种耀眼的光芒,随着时间的临近,演出进入了倒计时阶段,伴随着灯光打出的秒数,全场几万人同时呼喊着秒数:“6、5、4、3、2、1”,此时气氛到达了顶峰,把整个场面推向了欢乐的海洋。人们无不沉浸在这幸福的时刻里。
演出正式开始了,随着序幕演员的退场,一条70米长的画卷在体育场中心徐徐展开,同时也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展现在了世人眼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的活字印刷术都出现了画卷上,那活字印刷术的表演造型,如大海波涛般此起彼伏,充满了流水般的动感,在表演的最后,出现了三种“和”字版本的写法,代表我们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文明传统,“和”字在演员们的大声呼喊声中,又演变成了万里长城的形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中华民族,文明古国,世代相传,博大精深,在观看了奥运会开幕式之后,让我对文明古国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为她的繁荣富强感到骄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华民族会以她飞速地发展,似腾飞的巨龙,昂然挺立在世界东方。
文化传承类作文篇2
那是情感的爆发,或横,或竖,或撇,或捺。那是心灵的乐曲,或轻,或柔,或美,或重。那是诗意的展现,或冷,或暖,或醉,或醒。一切都来源于它——汉字。
“呯呯嘭嘭“这是敲打键盘的声音,”悉悉唰唰“这是有手写字的声音。当这两种声音碰撞在一起,你是否会深发感触——那一个个有着生命的方块字还会继续传承下去吗?它们会不会被电脑上那些死气沉沉的”新同胞“所替代呃?是啊!在这个信息时代,哪里还有这些小生命的地位呢?
可是,你是否想到:当你沉醉在唐诗宋词中时,你可知它是怎样传承下来的。当你欣赏着某位书法大师的作品时,你可曾想过是谁的功劳让你看见这美的享受。当你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点头称赞时,你是否体会到这心的滋养。就是这样一个个小小的方块字,让你体会到诗的意境,眼的美丽和耳的重要。它忽而气势磅礴宛如高山,忽而轻柔平静宛若流水,却又忽迷茫神秘好似星辰,一撇一捺,一音一律,一意一景,无不透露着生活的灵动,汉字的刚劲以及中华民族的魅力。
作家之所以可以写出好文章,那是因为汉字的多层含义。音乐之所以可以打动人心,那是因为汉字优美的声韵。诗歌之所以可以催人泪下,那是因为汉字的柔美情趣。一笔一划之间,互相辅助,互相衬托,那是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体现。汉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笔划中都蕴含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心血,每一个音节中都体现着我们国家的雄健和骨气。所以让我们离开手中键盘,拿起手中的笔,让我们为能写出汉字这样美好又神圣的东西而骄傲吧!
如果在你面对一个个英语字母时,你会想起汉字那一张张充满生机的脸。如果在你听到躁音时,你会渴望朗读一篇优美的文章。那么恭喜你,你已经体会了汉字的美丽,你已经感悟到了汉字的深层意义。从今往后,让我们用汉字来体会高山巍峨,用音节来体会人民的大方,用笔划来体会国家的繁荣富强!
看,看横,那竖,那撇,那捺!听,那轻,那柔,那美,那重!悟,那冷,那暖,那醉,那醒……
文化传承类作文篇3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弟子规》开篇就提到了“孝”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首先具备的行为品格。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讲座上,姜老师给我们上了关于“孝”的一课。
前半节课,姜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很快了解了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比美国要长很多。一个人的五个行为境界,以及自古以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秧”。姜老师一直在问我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一致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把它传承下去。姜老师没有作答,而是迅速地讲起了有关亲情的动人故事。当听到白猴妈妈在临死前还一心想着孩子,把孩子的一切都照顾好后才放心地让猎人开枪;当听到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地震中舍命护住自己的孩子,并留给他一条感人的短信;当听到两位父母在灾难来临之前分离把孩子托举起来让他得以存活时,很多同学都流下来感动的泪水。父母为了孩子,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心中,孩子比自己占据的空间要大得多。只要孩子平安,他们在所不惜。我再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父母,深感惭愧。我的生活,虽没有大起大落,但谁说父母不是在为我默默地、辛勤地付出?身上穿的衣服,口里吃的饭食是从哪来的?品学兼优、多才多艺又是谁给你的?有两个人,一直在我身上寄予了厚望,可我怎么不感谢他们的信赖,反而有时要不听他们的话呢?
为什么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在我们身上得到传承。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渐渐明白,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只有做到了孝亲爱亲,在心中播下一颗孝的种子,才能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文化传承类作文篇4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啊!有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劳动节,清明节,腊八节,元旦节……民间工艺也是多种多样,有微雕,刺绣,剪纸,泥塑,皮影,吹糖人,砖雕,瓷刻,木偶,蜡染,脸谱……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除夕和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阴历年)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春节的前一天是除夕夜,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人害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色,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笑到:“婆婆若让我在家带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天渐渐地黑了,“年”来到了村里,可大家只听得“年”的一声喊叫,原来是因为那个乞丐身穿红色披袍,还把老婆婆的家打扮的烛火通明,还放着烟火和爆竹。所以“年”不敢靠近,只好逃走了。
没过多久,这件事就广为流传了,大家都效仿那个乞丐的做法,每到初夜那一天家家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果然,“年”再也没有出现过。
更因此,到了春节家家户户也会张灯结彩,所以,过年才有了贴窗花,放爆竹的习俗。春节更有拜年的习俗,相互问候。还有吃年夜饭的传统美德。——一家人都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吃一顿晚餐……还有许多习俗。
中国的习俗和传统我们都不应该忘记。鲁迅说过:“惟有民魂是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真的有进步。”觉醒吧!我希望我们用全部的聪明才智和生命热血来传承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来构建我们的祖国辉煌。请“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吧!
文化传承类作文篇5
2003年,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被印尼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04年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05年,韩国成功申报端午祭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民俗被抢的消息传到国内,国人一片哗然,痛骂者有之,鄙夷者有之,更多的则是无奈和痛惜。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步西化,很多人信奉天主教,热恋圣诞节。然而,在崇尚洋节时,似乎已经失去了对自己文化的自觉意识。
很多中学生能熟练的用英语读写,却看不懂文言文;对牛顿、培根奉若神明,对老庄、孔子却形同路人;说起西方头头是道,谈到老祖宗一无所知。仔细反思,究竟还有什么传统文化也已濒临失传?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将自己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保护我们的文化财产,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我们每个国人自己的事。我们要熟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体验古人在诗词里面留给我们的意境美;我们要多听《贵妃醉酒》,从传统戏曲中领略民族艺术的风姿;我们要过清明节、端午节……,在节日中颔首我们民族节日文化的习俗,把它发扬光大;我们要学习儒家经典、道家理论,那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可以以此培育我们中华学子的“中国心”。
如今,国家为保护民俗文化出台了相应政策:从2008年起,清明、端午、中秋成为了法定节假日。央视《百家讲坛》也先后推出了刘心武的《解密红楼梦》、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庄子》、钱文忠的《三字经》等,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古代文学作品,既保持了原著的精髓,又有创新,深受大众喜爱,从而带动了国人对国学、历史等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需要从每一个人做起。清明时节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时与家人的团聚,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读孔子、学老庄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让我们都来学习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文化传承类作文优秀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