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的过程是我们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写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下面是吾发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秧歌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秧歌作文篇1
初一早我起得很晚,昨夜睡得太迟了。我慢腾腾地洗完脸,梳好头,就去吃早饭。 正吃着饭,忽然听到街上锣技喧天,我跳起来,大六减进:“来秧歌了!”我一下子跑到屋外,三步并作两少,向大队的院子奔去。 果然,来了秧歌。嘿!院子四周围大人、孩子:,file子中间涌动着彩色的河。扭秧歌的有男有女,都很年轻。姑娘们头上戴着五颜六色的花冠,脖子上围着黄地儿绿条的脖套,上穿粉红袄,下穿绿裙子,手里舞动着鲜艳的大折扇。
小伙子们今天也穿着红红绿绿的衣服,正扭得起劲呢! 我钻过人群,来到最前边,只见一对“大狮子”正在不停地向人们张开大嘴,摆出一副要吃人的架势。它在这里蹦起身,又跳到那边打个滚,冷不防,“大狮子”忽然跳到我身边,向我张开大嘴,象要咬我似的,吓得我直往后退,急忙钻进人群,这一来逗得全场的人都放声大笑。 “大狮子”扭完之后,又来了“孙悟空”和“猪八戒,’,我觉得他们表演得最精彩空”举起金箍棒狠狠地向“猪八戒”用钉耙一横,:。
看,他们俩打起来了,“孙悟“猪八戒”头上打来,了金箍棒。“猪八戒”的身子晃了、晃,差点倒下,“孙悟空”却跳到一旁挠痒痒玩这一次又把全场都逗乐了,我都乐得岔了气。 人们尽情笑着,姑娘和伙子们尽情跳着,笑声与锣鼓声和在一起,迎接新春的到来。
秧歌作文篇2
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粗旷豪放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鸣,锁呐响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领头的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白衣,手持大折扇。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七冬锵,七冬锵,七八弄冬锵……”随着这铿锵的锣鼓,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龙步生风,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看秧歌的人们见到这雄浑的气势自然停住脚步。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入场心,双手抱拳作揖,唱个贺年的大调,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这时琐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一对对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扭去,那水灵灵大多男扮的“姑娘”扭作丑态。正扭到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她们手拿棒槌,身穿黑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还有一个豌豆大的痣, 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三跳两跳来到了旱船前,与“老汉”开始周旋。棒、桨相撞乒乒乓乓,相方相对互不相让,他们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忍俊不禁。正在难解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这才冲散了这堆“冤家”……
朋友们。来体验扭秧歌吧!
秧歌作文篇3
我的姑姑住在东北的一个小镇上,春节里我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那里都市繁华,而且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那里的大秧歌,更是小镇一道独特的风景。
提起大秧歌,那可是家喻户晓,那里的男女老少哪一个都能扭上一段呢,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小镇上大大小小的广场上便响起了咚咚的锣鼓声和优美的锁呐声,像一种号令,不一会人们就到了广场,有的拿着扇子和手绢;有的带着妻子和儿女。小贩则在周边支起了小摊床。
大秧歌扭起来了,虽然队伍多是中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是手中的扇子和手绢舞弄得出神入化。让人目不暇接,她们也在尽情的挥洒内心的喜悦和幸福。一些青年和孩子,心里也有些发痒,不时地加入秧歌的队伍当中。条条彩色的“长龙”也在不断的加长。队伍的周围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欣赏,一边唠着家常,自在悠闲。锁呐不停地交换着曲调,秧歌的队形和动作也随着变化,让人久看不厌。这样喧嚣的场面一直到深夜才会结束。
大秧歌不仅是人们每日的精神大餐,也是节日庆典不可少的项目。每到节日,秧歌手们身着彩装,那些孩子们喜欢的`“大头娃娃”、“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也粉墨登场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喜庆。
东北小镇的大秧歌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它就像陈年美酒,醇香甘甜,醉着小镇上人的心。
我盼望着来年再到那个让人留恋的小镇上去。
秧歌作文篇4
在我家乡,流传一种风俗习惯,这种风俗习惯便是唱大秧歌。这大秧歌既独特,又喜庆,是每逢节日必不可少的娱乐节目。
这大秧歌,家户喻晓,每个人都能知道它的含义,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的那股热情,别人都能从中得到难以忘怀的乐趣。只要你投身其中,便快有一种入乡随俗的感觉。不管男女老少,只要大秧歌一想起,人们便会像蜜蜂收到信息一样,连忙地围在一起,激起一股又一股的热流,尽情忘我的融入其中。这大秧歌是在晚上进行的,每当快要夜幕来临的时候,村里的广场上便会聚集一群村民,大秧歌的气氛带到高潮,村民有的敲锣打鼓,有的吹喇叭,有的在拉二胡当各种各样的乐器接二连三的发出各种尖锐的声音时,人们便会从四面八方涌来,顿时,广场就成了人的花海,人在天堂。从广场上空俯望下来,你会感受到人流的拥挤,你会感受到人潮的壮观,你会感受到大秧歌的凝聚力。这些村民也是忙得不亦乐乎。观看的村民有的手上抱着个娃娃,这是他们从小培养自己孩子对大秧歌的了解和乐趣;有村民拿着像芭蕉一样的扇子,一边给自己扇凉,一边观看着精彩的大秧歌;有的拿着手绢,为的是让自己更漂亮一些;有的干脆在空地里搭起了床,让自己躺在床上也能观赏这精彩的大秧哥。各种各样的活动,把村子里顿时搞活了,村子一晚都沉浸在狂欢当中。
当这大秧歌一鼓动起来,现场的不管是表演的还是来观看的村民,都一起加入了这喜庆洋洋的节目当中,一些小孩拖着自己的父母,也随之扭动着屁股起来,感受着大秧歌带来的乐趣和健康。再看看老年人,他们的身子像没有年轻够一样,尽情的摇摆着,比一些年轻的还要有活力,他们脚步轻盈,舞资也阿娜多姿,动作极为干脆利落,看上去完全不像老人家。他们还会利用他们手上带来的东西,他们手上的扇子和手绢,都是用来张衬大秧歌的修饰品,这原本平凡无奇的扇子和手绢,经过他们手上的活儿,顿时被他们弄得出神入化起来,像飞舞的蝴蝶,像盘旋的火凤凰,像剧烈的龙卷风他们的各种各样的动作,为这原本就已经精彩的大秧歌,增添了一份独有的魅力,让大秧歌更为精彩,他们用自己的心血把大秧歌看待成是自己的家人一样,和大秧歌一起精彩,和大秧歌一起尽兴,无不表现出他们对大洋歌的热情和热爱。一些平常忙里忙外的小商贩见了,也放下了手中的活,投入了大秧歌的行列当中,和老老少少的村民们一起激扬,一起狂欢,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便知道了这大洋哥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这大秧歌的队伍随之也变得庞大起来,就像一条长长的人流巨龙,在村里的广场上涌动着,形成了一道独特而新奇的风景线。因此,大秧歌也成了村里的独有标记。
大秧歌不仅在晚上有的进行,白天的时候也快进行。来到白天,虽然没有晚上的情景那么热烈,但却有着别人没有的惬意的韵味。白天的大秧歌也显得特别生动有趣,这个时候的人们,穿着各种大物登场,只见台上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哪扎等一批传奇人物,在台上尽情地表演,带给台下的人们无比的乐趣,为这白天稍有平淡的大秧歌涂上了一抹活气,让白天的大秧歌变得另类而不失喜庆。
家乡的大秧歌真是精彩啊!大秧歌就像精神粮食一样,哺育着人们,带给人们喜庆和幸福,就像一口陈年的好酒,甘润香甜,风味犹存,小口小口地陶醉了家乡人们的心房。
秧歌作文篇5
随着录音机里播出的大秧歌鼓点,站在阳台上的奶奶欢快地扭动起来,那潇洒的脚步,那快乐的神情,谁能相信这是个年近六十的老人呢?看着奶奶如今大大方方地扭秧歌的.样子,我不禁想起了往事。 两年前,奶奶退休了,整天呆在家里,摆弄着锅碗瓢盆,实在是腻歪人。她心里一烦,病就都找上来了,这里痛了,那里痒了,火气也大得不得了。爸爸妈妈劝奶奶扭一扭大秧歌,活动活动身子骨,奶奶却没好气地说:“扭来扭去,像鸭子一样,这么大岁数出这洋相,别人不笑我,我自己也羞死了!”爸爸妈妈不吃那一套,给奶奶买了不少大秧歌磁带,没事就在屋里播放。
有一天,电视里播放着“东北大秧歌”,奶奶坐在电视前,看得入了神。爸爸趁机说话了:“妈,看看人家不也那么大岁数吗?”奶奶听了抿嘴一乐,没有说话。 一次我放学回家,路过广场,一群穿着花花绿绿的老爷爷老奶奶们正在欢快地扭着大秧歌。在队伍中,有个人的身影是那么熟悉,是奶奶!看着看着,我忍不住大叫一声:“奶奶,你扭得太好了!”奶奶一惊,脸“刷”地红了,但是马上又神气起来,扭得比刚才更欢快了。
现在,奶奶已经是秧歌队里的老成员了,还参加过市里举办的扭秧歌大赛呢!奶奶的身体也变好了许多,心情开朗了,腰也不疼了,背也不痛了,大家都说奶奶越活越年轻了。
秧歌作文篇6
最近,每天晚上都可以听到“咚咚咚锵锵锵”、“咚,锵”、“咚咚咚锵”的敲锣打鼓的声音。我很好奇,于是我昨天晚上,放下饭碗,去探个究竟。
在我家北边一个十字路口,聚集着许多老人。哦,原来在扭秧歌啊!其中两位老人,一个打鼓,一个敲锣。因为没有鼓,所以用塑料桶代替。“咚咚”和“锵锵”两种声音一唱一和,可又趣了!
跟着节奏,老奶奶们开始扭了,她们手拿一把漂亮的扇子,然后两只手左一摆右一摆地甩了起来,脚下前三步,后一步,左一步,右一步,停顿一下,就这样,跳来跳去,扭来扭去。奶奶们嘴里还说着:“咚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
有些调皮的孩子,不时还窜到人群中瞎扭一番,那手舞足蹈的动作,逗得人们哈哈大笑起来。细心稳重的女生,则在一旁观看。看着那奇怪的动作,我说:“怎么看怎么像是喝醉了酒的`人,路都走不稳了。像是在耍醉拳!”“呵呵呵……”
几把椅子,一个塑料桶,几个铜板,几根棍子,加上几个“扭秧歌的演员,构成了一个小舞台。
九点了,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现场了。睡在床上,耳边又响起打鼓敲锣的声音。秧歌儿声伴着我进入了梦乡……
简评:文章来自现实生活。本文小作者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感悟,用简练的语言,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扭秧歌的场景,条理清楚,感情真实。
秧歌作文篇7
我的家乡在都安的一个小县,那里虽无都市的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小县的大秧歌,更是小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提起大秧歌,那真是家喻户晓。家乡的男女老少,个个都能扭上一段!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小县大大小小的广场上便响起了咚咚的锣鼓声和优美的唢呐声,这声音像一种号令,过不了一会儿,人们便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广场上。他们有的手中拿着扇子和手绢;有的携妻子和儿女。小商贩们干脆在周边支起了小摊床。一时间,广场上变得热闹非凡。
大秧歌扭起来了。虽然队伍中多是中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是手中的扇子和手绢,舞弄得出神入化,舞出了别样的风采,尽情地挥洒着内心的喜悦和幸福。此情此景,引逗得一些青年人和孩子心里发痒,也争着加入到秧歌队当中,那一条条彩色的“长龙”也越来越长了。队伍的四周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欣赏,一边唠家常,自在悠闲。唢呐不时的变换曲调,秧歌的队形和动作也随着变化,让人就看不厌不疲。这样喧器的场景一直会持续到夜深才结束。
家乡的大秧歌,不仅是人们每日的精神大餐,也是节日庆典必不可少的项目。每到节日,秧歌手们便身着彩装,那些孩子们喜欢的“大头娃娃”“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也粉墨登场,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喜庆。
啊!家乡的大秧歌,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甜,沉醉了家乡人的心。
秧歌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