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指引,激励我们勇敢迎接新机遇,在写心得体会中,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创造力潜力,并加以开发和提升,吾发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世界读书日读书心得优秀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世界读书日读书心得篇1
英国的史美尔斯说过:“好书是生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悲惨世界》是一本多么伟大的书籍呀!它使我了解了雨果对社会下层人士的同情,对善良与邪恶的了解。一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它把惨淡荒芜世界人性的种.种改变尽收眼底,让我不禁感叹人性的微妙。
我相信人性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当我刚接触这本著作是我对主角冉阿让我首先是对他同情。为了因受饥饿而哭泣的幼小侄女和外甥女,去偷了一片面包,而被判决为徒刑的冉阿让,被关了十九年,到四十六岁才被释放出来,这不仅让我的心情沉了下去,似乎不可能在浮出水面。当他被释放出来时接受的却是人们对他的歧视。最后只有仁慈的主教米里哀,把他当人招待。环境改变人的本质。在服刑期间他早就养成了那种恶习。一开始他并没有被主教的那种仁慈所改变,并且他偷了主教的银器。令人震撼的是主教他原谅了冉阿让,并且把他偷得银器作为礼物送给了冉阿让。终于冉阿让醒悟过来了,他带着主教给他的一点点温暖和光明改了名,定居在法国的北部。他对于自己居住的城市尽心尽力,人们都被他感动了,他做了这个城市的市长。
命运是折磨人的。冉阿让并没有以这样的结局结束他的一生。他的命运就这样的折磨他,让他再次踏上了逃亡的路途。冉阿让的一生是让人感慨的,也是让人深思的。一个人从一块面包彻底的变坏,在从一幅银器和人们对他的改变变为一个彻底的好人,成为市长。这是多么让人吃惊的变化啊!人性的两种都在他身上体现出来了。
面对着穷困潦倒,世态炎凉,将会产生两种人:第一种是卑微的人。他们丑陋、自私、贪婪的本性再也无法隐藏。就如书的德纳第,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进行诈骗,一会声称是演员,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但他再高明也掩盖不住他丑陋的本性。其实在当今社会也不乏有一些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凭借职权者;在重大赛事为得到好成绩而服用者;还有小到考试作弊者……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不可能永久。另一种则无论什么情况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心革面后的冉阿让变得宽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撼。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世界读书日读书心得篇2
冷冷夜雨,一个人的灵魂无处栖息。路灯下,我的身影,在风中像落叶一般飘零。久久不愿离去,黑夜里,依然是那个我思念的你。你向我看来,从此,我便开始了你心扉外的徘徊。你说,人生可以等待,可我只明白,我和这个世界,只差一个你。
每每夜里,你的声音拨动着我的心弦。我的心无法靠上你的岸,只能在夜海中漂泊。于是,我在月光下想你,我在灯火中想你,我在梦里想你。想你的一头及腰长发,想你的一颦一笑。可我知道,你离我太远,我离自己又太近,我不能听见你的心,也无法在每个夜里等你到天明。
红尘纷扰,我的世界太小。从没有一次心跳,可以如此美好。我们的人海相逢,我怕迟到,于是,我只能在你人生的每一条路口守候。每一个长发披肩的背影,都是我期待的心。可惜每一次都不是你,每次回家的路上都只有我自己。
有时候我在想,你那么美丽,我怎么敢就这样轻易爱上你。爱你的人那么多,我可能不是最好的那个,可我却是最认真的那个。如果有一天,可以走进你的世界,请允许我形影不离。如果有一天,可以拥你入怀,请允许我用一生去爱你。
对你的爱,可能是一种无望的等待,也可能是我今夜不能落地的情怀。提起笔,想用最优美的诗句,留下屋外的雨。因为,在雨中,我曾想你,我曾把这世界划分为我和你。你依旧长发飘飘,依旧风情不老。
当你路过我的世界,我假装陌生的忘记。你的背影在我眼里化为雨的印记,我只能用沉默代替想你。你没有回眸一笑,也没有在这喧闹的城市问好,我只能在文字中,一遍遍的把你记起。
我想,我可能是老了,有时候你的样子像屋外的雨,淅淅沥沥。我怕忘记,可我也没有勇气坚持。在你的世界里,我是那么的卑微,卑微的像颗尘土,卑微的只能错过你。
也许你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回忆,也许,我和这个世界,真的需要你。也许,我只是在自作多情。我知道,我配不上你,但我愿意,在你的每个夜里,等你,等你熟睡的样子被月光打捞起,等你甜美的笑容撒满我心底。
也曾在窗外久久站立,你的倩影在月光中前行,我藏在一夜的芬芳中,而你却消失在一树花开的浪漫里。失落的我心如掏空,那些关于你的梦,支离又破碎。我有些沮丧,而我的心却无比沉重。我顿感疲惫,只能在这个多情世界,寻找你的安慰。
灯红酒绿中,我开始迷失,关于你的记忆,也在远去。我点燃一支烟,在烟雾中沉沦。缭绕的烟雾中,你的样子被勾画,还是熟悉的脸,还是熟悉的那天。我微笑的看着你,你在一阵风的温柔下飘散。从此,我决定用一生流浪红尘,只为等你。
等你,不是等着和你在一起,而是等你路过我生命中的那场雨,我便下定决心爱上你。你,永远是我心灵的慰藉。今生,如果可以,何不相互偎依?
假如我和你可以代替,那就让我在你的生命里留下我自己。也许我并不英俊帅气,但一定是那个最爱你的痴情浪子。爱你,是我生命的全部意义,如果没有你,我和这个世界,都会开始逃离,都会开始放弃自己。
我太傻,这个世界太大,而你却是我想要的那个家。人海茫茫,相遇只能靠流浪。如今,我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流浪了二十六个春秋,只为你把你等候。你的忧愁,你的温柔,都是我红尘里最完美的解救。
今夜,屋外下着小雨,淹没了我的心房。我不知何处寻你,只能和这个世界,一起想你,一起等你。
雨嫣,我和这个世界,只差一个你。
世界读书日读书心得篇3
“苏菲”这个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苏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学,便是能够让人变得更加智慧的学说。
苏菲是个14岁的挪威小丫头,生活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地方,过着小女孩的小日子。可自从一个不请自到的哲学老师艾伯特突然走进她的生活,苏菲的世界便完全改变了。作者乔斯坦·贾德,这位从教多年的作家完全采用侦探小说的构思,借助艾伯特给苏菲上的哲学课而将一整部西方哲学简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们婉婉道来。可以说《苏菲的世界》是一本西方哲学的入门读物。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乔斯坦·贾德带着我们走进《苏菲的世界》探究高深的哲学。作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年少的苏菲跟随着一封封神秘的来信,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她的哲学课。我们也仿佛如苏菲一样沿着历史的足迹浏览历代哲人的精辟论述。而正当我们略显疲惫之时,本书的副线却又使人精神为之一振。我们沿着苏菲的足迹寻找神秘的老师和从未谋面的席德。主线与副线自然交织,浑然天成,足见作家艺术修养之高。但更令我们叹为观止的则是:作家灵活而娴熟的运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述哲学家的故事、分析哲人的观点、探究哲学的真谛。《苏菲的世界》是将艺术与学术完美结合,通过我们熟悉的载体传达我们陌生的信息。
读者仿佛又回到了古希腊,聆听苏格拉底的教诲;犹如置身于中世纪的古堡,见证黎明前的黑暗。我们尽情沐浴文艺复兴的和煦阳光,沉醉于巴洛克强烈反差的艺术氛围之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只觉真理的伟大和艺术的魅力。随后,穿梭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硝烟中,体味现代哲学的曙光。面对笛卡儿、史宾诺沙、洛克、休姆、柏克莱等一连串现代哲学的开山鼻祖,我们还来不及抒发心中的崇敬之情,启蒙运动的先驱便闯进了历史的大舞台。飞速发展的工业推动着历史的车轮驶入了崭新的轨道;时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学巨人。黑格尔、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兰西人的浪漫发挥到了及至。而后马克思的《资本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三位伟人、三部巨著掀起了三个领域的革命巨浪,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世界读书日读书心得篇4
生活中免不了有挫折,会产生对一些事情的不满,你要注意了,你已经开始抱怨了。如果不停止,你将会怨天,怨地,怨他人,怨命运。厌恶各种对于你的问题,包括他人对你的抱怨,如果这样,我们将生存在一个满是抱怨的世界中what should we do?当我读到这篇《不抱怨的世界》是我突然明白一切的根本取决于自己。
在没读到这本书之前,我们并不是未意识到这一点,只是因为不愿意面对缺点,导致我们的宁愿不面对也不承认,不愿积极的做出行动。因为我们不愿意正视我们的缺点。在书中有一个小故事:有两位建筑工人在吃午饭,其中一人说“呃!肉卷三明治……我讨厌肉卷三明治。”他的朋友什么话也没说。隔天两人又碰面吃午餐,同样地,第一个工人打开便当盒往里面看,这次他更火大了,说:“怎么又是肉卷三明治?我痛恨肉卷三明治。我讨厌肉卷三明治。”他的同事一如前日,仍然保持沉默。第三天,两人又要准备吃午餐,第一个工人打开便当盒,又大叫起来:“我受够了!日复一日都是一样的东西!每个有福的日子都是吃肉卷三明治!我要吃别的东西!”他的朋友想帮点忙,便问他:“你为什么不干脆叫你太太帮你做点别的?”第一个人满脸疑惑,答道:“你在讲什么啊?我都是自己做午餐。”对,这是一个笑话,因为这文中的前一个工人很懒,自己吃肉卷三明治是他自己造成的,还要抱怨,真叫人贻笑大方。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我认为首先就改变你的言语,改变你的思维,那么你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但是有些人发现自己没法不抱怨,因为他人在抱怨自己时禁不住会抱怨几句,那该怎么办?其实书中已经把答案告诉了我们,首先让自己对任何事乐观开朗起来,不要让他人的负面情绪影响你的内心的真实感情,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言语,因为这可能会影响你,让你容易产生抱怨。而且有时你会发现你说抱怨的正是那种鸡皮蒜毛的小事,从坏一点讲根本不值得你去抱怨。其实这些的本质源自于自己,在与他人发生争执时要将心比心一下,忍耐一下,委屈一下,心平气和地与他人谈谈,礼让他人三分。很多事情其实看起来总是那么简单,但不知道人们为什么总会把他们复杂化。其实“不抱怨”不就是对别人多多忍耐、理解与沟通,对自己多多省视、要求、改变,难道不是吗?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不快乐,会抱怨,是由于我们要求太多却无法实现;很多时候,我们会失望,因为我们总按着自己的设想臆造客观世界,最终才发现原来事实不是我们所想的。其实想要快乐是比较容易的,那就是珍惜眼前的便可;想要满足是异常容易的,那就是用积极的平常心去接受现实罢了。
世界读书日读书心得篇5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在很久以前就听女性朋友介绍过,她们评论说是一本小女孩和大女人都适应的一本书,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会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有感悟的地方。它是以小说的形式,把我们引领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全新的、哲学的世界。该书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作者在书中创造了两对人物:少女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少女席德和她的父亲。然而这两对人物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你在扑朔迷离中跟着作者一路去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为何在这里"这些哲学问题。"你是谁?"可爱的小苏菲第一次看到这个命题时仓皇失措,在镜子面前反复地追问。我想大多数人开始都会有这种感觉,因为无法给自己一个清楚的定位。那我和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姓名?外貌?思维?性格?倘若我换个姓名整下容换种思维方式,那我就不是我了吗?这是人存在的意义问题,初看似乎有些迷惑,但作者正是将我们生活的世界当成透明的,并与一些可能存在而我们未发现的"可能性"结合在一起才写的这本书。
翻开第一章,我立刻被苏菲收到的匿名信"你是谁"所吸引,也正是"你是谁"这个问题带着苏菲走进一个哲学的世界。之后各种怪事在苏菲身上发生,当然苏菲的哲学老师也跟着浮出水面。当整本书看到一半时,我被故事角色的真实性搞得脑袋发胀,到底苏菲和他的哲学老师是现实的还是席德和她的父亲是现实的。但当我看完整本书后,一切都已经水落石出,所有的疑问都已经解开。其实仅仅看书的目录你就会觉得很有意思,如"伊甸园……在某个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少校的小木屋……镜中女孩的双眼眨了一眨……"、"中世纪……对了一部分并不等于错……"等,这些小标题有时是为我们说明一些哲学观点,有时是为了向我们透露苏菲将要遇到的神秘事件。
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本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书,看完之后可以感觉到哲学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它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因此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是人类文明的通史。在浩瀚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道星光、一点水滴。书中有一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为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如果把文明当成一天,那么各个阶段的发展便有了一个更加明晰的概念。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哲学的世界,它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真实的我们应该好好地去看这个世界了,不要总是觉得凡事都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上所有东西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它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发掘,这样世界才会不停地发展,我们才有生命的意义。
世界读书日读书心得篇6
读书可以静心,可以提升自己的。我以前看的书籍大多集中在课内,来到大学,时间完全属于自己,于是就更想利用这充足的课余时间通过看书来充实自己。
?平凡的世界》是我到大学里读的第一部小说,也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以前对它仅有所耳闻,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觉得这部小说的名字让我匪夷所思。也是在图书馆的一个不经意,我从文学书架旁路过时遇到了它,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只能用一见钟情来形容自己吧。在与它长时间的接触后,我不禁爱上了它,更庆幸自己能够那么早的就如愿以偿。喜欢一个人可以只需要一个理由,同样喜欢一本书也只需要一个理由,书中主人翁的境遇足以让我的内心产生共鸣,让我找到了我们的交集,让我找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语言。
?平凡的世界》诞生于著名作家路遥之手,是一部全景式的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小说中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路程,刻画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通人物形象。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小说分为三部,每个部分都各具特色。俗话说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三部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一部。第一部主要讲的是农民子弟孙少平的高中时代,有感而发也许正是因为我刚走出我的高中时代吧。
在高中,出身贫寒的他自尊心很强;他的学习和劳动都十分优秀,曾与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互相爱怜,可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高中毕业,回乡生产,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的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的帮助下,他无时不刻地关注着外部的世界,积极进取,时刻让自己汲取养分。小说中每个人物的性格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沉醉其中,不仅为少平的进取心态感叹,还有孙少安的踏实能干,润叶的执著,金波的义气,兰香的聪明懂事……
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到县城里读书很不容易。现实的落差深深地刺痛着他敏感的自尊心,可是他的自信心却又让他一次次坚定地走了过来。也就是这样的生活背景,更加让他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无限向往。为了寻找精神支柱,他爱上了看书,爱上了书中的人物,从书中他找寻到了自己的伙伴和知己,他喜欢保尔的刚强,喜欢《红岩》、《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对孙少平来说有着特别的解释书中自有精神粮。他千方百计地搜集到各种书籍,每天都沉浸在书的海洋中。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精神是人们生活下去的唯一支柱。虽然少平的精神世界是那样的丰富,但现实的差距仍使他感到不适从。孙少平虽然进入了象牙塔却并没有过着象牙塔般的生活,他无法褪去贫困带给他的心理阴影。
如果说校园生活给孙少平带来的是精神向往的话,那么他离校后的生活给他带去的就是肉体的磨练和理论的实践。他必须马上找到生存的路径,找到自己在这个城市中的立足点。孙绍平努力地抓住每一个工作的机会,即使工作很脏,很累,很屈辱,但他都坚持了下来。迫于生计,根本没有时间和理由去拒绝所谓的卑微的工作,他的个人劳动与奉献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他就是一个平凡到伟大的小卒,但他为了生活,为了自己的梦想在不停地努力,不停地奋斗。
刚到大学的我也有着很多的不适应,在这里我也感受到了落差。迷茫、自卑充斥着我的内心,我在努力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高中生涯的结束,我的生活习惯也随之被打乱了,现在少了老师的直接指导,多了自己的思考空间;少了学校的补课考试,多了自主的时间安排;少了身边亲朋好友的关心,但又多了选择朋友的空间。大学的生活在让我好奇之余,又让我无限困惑,面对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相差的不是年龄,更多的是我们之间的差距,从有丰富资源地区来的同学们,个个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似乎无所不能,这一切都像雪崩一样冲击着我的内心.我很困惑,困惑这所有的根源。
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如此大?我开始自暴自弃,无法接受现实的落差,作为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我给家里挣足了面子;作为学校里能来北京上大学的学生之一,我感到很骄傲。可是在这里,我却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微不足道!我开始学会看书,想让自己沉寂在虚幻的世界里,逃离现实。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我偶然遇见了它,遇到了这部改变我现状的小说。孙少平的生活经历与我是那样的相似,他带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他对生活的乐观,他的真诚,他的责任都让我感动。书籍的力量往往都是润物无声的,带给每一位读者的共鸣都是那样的自然贴切。生活的态度最终决定着我们的归属感、幸福感,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不用积极的态度去做呢?你是舞台的主角,更是剧场的导演,怎样的演义完全由自身决定,相信自己的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轨道,本没有太多的可比性。没有完全平等的人,平等只是相对而言的。有些人与生俱来的东西,就有可能是一些人倾尽一生努力都不可能得到的。不把自己推到悬崖边缘,给自己一点空间,一个喘息的机会 ,去做真实的自我。不要求自己出类拔萃,只做问心无愧。
大学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抓住了就是我们的,抓不住就白白浪费了自己的生命。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个大学生都有一段美好的大学回忆。这就是我的所得。
世界读书日读书心得篇7
早在两个月前就拿到了这本书,只是一直没有好好阅读,直到最近,我才静下心来认真翻阅了一遍,深感受益匪浅。事实上,我一直对励志书籍或者成功学书籍抱以不屑的态度,因为它们绝大多数都是“空谈”,内容无非是众多例子+说教,不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往往起不到实际效果。起初以为这本书也是如此,但是真正阅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强过很多励志书籍,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与其他励志书籍相比,我认为这本书最为突出的特点有两方面:第一,作者对人们抱怨的原因、行为表现做了非常深刻的诠释,分析非常到位;第二,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建立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紫手环运动)来帮助人们减少抱怨的行为,可以使读者“身体力行”。可以说整本书都贯穿了科学的思想,无论是作者对抱怨行为的分析还是这套操作方法,尤其是后者,其本质上就是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其步骤、方式、时间都蕴含大量的在里面。可能是和自己学了七年心理学有关吧,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好的励志书籍,比较推崇。作者威尔?鲍温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许多抱怨涉及了从他人身上诱发的人际互动反应,例如同情或认可。比如说,人们可能会抱怨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是因为真的觉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让他们取得附带的好处,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开反感的事件。联想到自己也常常对着朋友抱怨,仔细思考起来,我想不会仅仅是为了发泄那么简单,恰恰是朋友们给予的同情、关怀和正向的认知才是我最想要的,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抱怨已经成为一种我无法觉察的习惯了。鲍温认为走出不抱怨的四个阶段,即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及无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无能,即是对自己的抱怨(无能)毫无所觉(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无能,是指自己能觉察到自己的抱怨,以及周围其他人的抱怨;有意识的有能,是指倾向于用沉默来便于自我反思、慎选措辞,以便于说出有价值的话语,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无意识的有能是指你已经重塑思维模式,习惯于不爱抱怨了,并且不需要意识控制。
此书对于我的帮助是非常大。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抱怨,努力地接纳自己、确定自我价值。遇事多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任何时刻都要努力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马云说过,“不抱怨的态度是人生的第一态度“,非常有道理。我不能将眼光只着眼于眼前的困境,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未来,看到我漫长的生命历程。因为,在漫长的生命中,眼前的困境仅仅是沧海一粟而已,我相信自己会有很多机会来改变的。正如书中所说:“停止抱怨,你就已经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虽然这条路还很长很远,还需要我付出无法想像的努力和代价,但是既然做了选择就应该积极地走下去,勇敢地面对前进道路中的各种不确定。
世界读书日读书心得优秀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