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后感,我们可以深刻反思影片中传达的情感与价值观,一篇深刻的观后感能让观众意识到,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引发深思,以下是吾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救赎观后感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救赎观后感篇1
由弗兰克达拉邦特导演的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时隔多年再看依然会让你的心灵深处震荡、感动。影片讲述银行家安迪因被冤指控谋杀,被判19年徒刑,通过另一个也被判无期徒刑黑人瑞德的眼光,生动描写了安迪运用智慧,怀抱希望,最终成功越狱,并将恶人典狱长蝇之以法,引导瑞德突破绝望,相会在无比碧蓝的太平洋边的故事,生发出友谊、希望、自由究竟是怎样美好的东西。
影片给人的启迪之一就是选择问题。主人公被冤枉判刑19年,换做一般人在体制化的监狱里肯定会自暴自弃,但安迪没有这样做,从入狱的第一天起他就选择积极准备,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在夜深人静时用一把石锤凿墙,19年的坚持,终于通过自己挖的隧道到达排污管再到外面的小河,成功越狱。现代社会,眼花缭乱的选择让人迷失方向,物欲的充斥不会给你带来真正的快乐,明白自己的需要,追求简单的生活,留白的空间越多,心中的自由会越大。相同的环境,不同的选择,结果谬以千里,万事万物都有因果关系,有智慧的选择才能通往幸福的彼岸。
影片给人的启迪之二就是希望的。世事无常,顺境逆境总是在相互转化、高峰低谷总是如影随形,无论在何种境遇中,哀叹、消极总是无用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主人公安迪被冤枉,白坐了十九年的牢,如果不是怀抱希望,这十九年将是气愤、痛苦、绝望的十九年,但希望引领着安迪每天晚上用那个小锤去挖瑞德认为几百年也挖不穿的墙壁,因为他们早就放弃了希望,在他们看来希望只能让自己更痛苦,甚至认为希望便是痛苦的根源。一个人能够在19年痛苦的监狱生活里,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信念,所以他成功了。南非黑人领袖纳尔逊曼德拉也是如此,27年的非人的牢狱生活因为希望、信念的支撑也让他到达光辉的高度。
影片给人的启迪之三是关于智慧。主人公在狱中非常注意保密,一切行动都在隐秘的状态中进行,黑夜中用瑞德给他的石锤凿墙,留下的土在放风时通过裤腿不露痕迹的抖落,为了掩饰墙上的洞,安迪用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帖着。对于典狱长的刁难,安迪用自己的金融知识为他洗黑钱、合法避税,通过自己的价值让典狱长离不开他,放松对自己的管理,最后他不但领走了帮典狱长洗黑钱的一部分,还将典狱长涉嫌贪污和谋杀的证据寄给了报社,致使坏人自杀得到惩罚。对于肖申克监狱体制化的生活,许多犯人习惯后即使出狱还想犯罪,因为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了,有人甚至出狱后自杀,安迪明白这点,所以给瑞德留下礼物:一叠面值50的美元和一封信,信里面说到关于希望的事,引导着瑞德克服假释后的心理危机,满怀希望的找到安迪。安迪是智慧的,也只有智慧使得他克服困难,获得自由,晚年过着富足的生活,收获友谊。
救赎观后感篇2
影片主要讲述了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本想用枪杀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他没有下手,巧合的是那晚有人枪杀了他妻子和她情人,他被指控谋杀,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渡过余生,
瑞德1920xx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徒刑,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他现在已经成为肖申克监狱中的“权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钱,他几乎能有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每当有新囚犯来的时候,大家会赌谁将在第一夜哭泣。瑞德认为弱不禁风的安迪一定会哭,结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输掉了两包烟。
长时间以来,安迪几乎不和任何人接触。一个月后,安迪请瑞德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石锤,想雕刻一些小东西以消磨时光,并说自己想办法逃过狱方的例行检查。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
一次,安迪和另几个犯人外出劳动,他无意间听到监狱官在讲有关上税的事。安迪说他有办法可以使监狱官合法地免去这一大笔税金,作为交换,和他共同工作的犯人每人得到了3瓶啤酒。喝着啤酒,瑞德猜测安迪只是借用这个空闲享受短暂的自由。
一次查房,典狱长拿过了安迪的圣经,却没有翻开便递还给他,并告诉他“救赎之道,就在其中”,可是典狱长没想到,那“救赎之道”真的.就在其中。随后,他被派去当监狱的图书馆管理员,为了争取图书馆的图书更新,他每周写一封信,为图书馆的扩大而努力着,六年后,他实现了愿望。之后,他开始帮助道貌岸然的典狱长洗黑钱。并且为监狱其他狱警处理其他事项所需文件。
救赎观后感篇3
当某一天,睁开惺忪睡眼,却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不属于自己的公堂对决,面对的是那些腐朽昏庸的官员丑恶狰狞的嘴脸。挣扎中,芳华逝去,流年已改,在监狱的铁栏杆中穿梭徘徊的陌生身影记录着匆匆流逝在鬓边的时光,你会怅然吗?
银行家安迪,却在十九年汲汲而生的时光所结成的厚茧中,冲破了那本不属于自己的天空,从肉虫横行的饭菜,到19年来从石灰质高墙破茧而出的新生;从借用一刻闲暇满足内心的自由,到匍匐在泥泞破烂的半公里下水道终于在管口鱼跃而出的身影,无不镌刻着19年来的彷徨和内心独白。他冲破了高墙禁地,重获自由与新生;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阴暗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正如安迪所说:“那是一种内在的东西,他们到达不了,也无法触及的,那是你的。”曾经,他希望能够在自己的一念之间铲除罪孽的妻子和那狼狈为奸的第三者,但他没有。他战胜了自己,放弃了谋杀的念头。他明白,是他过分他专注于工作,忽略了妻子的感受,亲手酿成了这般悲惨的过错。他把那丧心病狂般的期望,换作对妻子倾注更多的爱。这种内在的渴望唤醒了他的良知,真正触及了失去理智的心,让他学会了理解和信任。然而,却因一种时间上的巧合背负上19年来的重任和永远无法赎清的罪孽,成为肖申克监狱长诺顿洗黑钱的重要工具。所幸的是,在这世界阴暗猖獗的角落,不失一丝光明曙光的召唤。他仍为狱中其他还拥有美好前程,依然肩负着重大使命的青年们一次次向州政府要求拨款重建图书馆,用阑珊篝火照亮了他人,重建了那被阴霾逐渐侵蚀的心灵所搭砌成的一道散发出万丈光芒的心墙。
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同样,安迪在狱中的真心朋友,生死患难之交也朝向着曾经的允诺和自己罪行的赎过而不断奋斗。他用那在乱世之间不断磨砺出的成熟而厚实的心窥透一切黑暗,用一番真诚的话语打动了假释审核员的内心:“回首曾经走过的弯路,我多么想对那个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轻人说些什么,告诉他我现在的感受,告诉他还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决问题。可是,我做不到了.那个年轻人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只留下一个老人孤独地面对过去。”他看破了世间悲欢离合,深邃而落寞的吐露着一番内心的独白。终于,在40年的辄返中重获新生。面对喧嚣的尘世间变迁的万物,却霎那间无所适从。但他放弃了老布那般轻视生命的想法,朝着昔日许下的愿望永不停息的奔驰而去。终于,安迪和瑞德两个老朋友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滩重逢。与当一片满载着希望的羽毛缓缓飘荡的时候,生活便被幻化成了一首优美的圆舞曲。无论最终得到的是什么,永远是最值得回味的。因为拥有愿望,拥有梦想,一切都值得永远珍藏。
画面在黑色的边衬下悄然消逝,演员表在黑白间轮回。思绪淡出淡起,回到现实。恰逢考试后的失意与落寞,然而正是这部欧美励志大片,用那阑珊篝火唤醒了我那尘封在不可饶恕的细小差错中的心绪,驱散了心中的阴霾与晦暗。为何不在那街角富有挑战性的挑衅下孤注一掷,朝着现在似乎可望不可即的梦想冲刺呢?尽管结局是未知的,或许会不尽人意,但只有那些重获自由即将踏上新征程的人们才能感受到这种即将揭开未来神秘面纱的激动心情。我希望跨越边境,与朋友相见握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梦中一样的蓝。我希望一切的一切都能振奋每一颗摆渡浪子的心。
是的,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但它可以唤醒一颗被晦暗侵蚀的心,用阑珊篝火照亮心中晦暗的幽径,那就是——希望。
救赎观后感篇4
上帝,或者说,更广义的神,和人类的美德、正义,不是来自外部的对人类的要求,不是纸上的条文,不是为各种利益而打出的旗号。相反,它们产生于人类内心的需要,是对一种永恒价值的追求,是一种对不断变幻的客观世界的审视和发现。也只有这样,上帝,或者说宗教和信仰,才会指引你,完成自身的救赎和突破。我近来在读佛教的《坛经》,六祖慧能能够创立“明心见性”的中国型的禅宗佛教,其根本也是把握了禅不再是一种方式,一种理论,一种清规戒律,不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存在于内心深处的人生体悟,从而体现了宗教合理性的本质。与东方的佛陀追求空灵和超越不同,西方的上帝可能更执著于原罪和救赎,但二者都是人类心灵的产物。
安迪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终于完成了越狱的奇迹,并让典狱长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出狱后,他为什么不遵循一般好莱坞电影的逻辑去努力证明自己无罪,而是远走他乡?
因为,上帝,就存在于内心。罪与非罪,在灵魂的层面,只有不停地审视自已,而无需证明!当瑞德被假释前再次接受是否被彻底改造的询问时,他坦然地说:“彻底改造?我不太明白这个词的含义了。其实我过去每天都在悔恨,不是因为我关在这里,或者你们认为我应该忏悔。我想告诉过去那个犯罪的年轻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是他找不到了,只剩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指出了救赎之路。上帝时刻与人类的灵魂同行!
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如同典狱长诺顿一样,冠冕堂皇地打着某种宗教、主义、法律甚至公平正义的名义,为了个人和集团的私利,为了开脱罪责,巧言令色,百般诡辩,失去了作为一个人的最起码的诚实和品质。当一个人习惯于表演并毫不自省时,已坠入万劫不复的地狱,就不要再谈什么救赎!
救赎观后感篇5
假期中老师并没有让我们闲着,还给我们推荐了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拿什么救赎你?
这部电影讲了安迪被冤入狱,从瑞德那里获得一把锤子和海报,又帮助典狱长逃税、洗黑钱,最后却完美全身而退的故事。
看到最后,最让我震惊的是,安迪居然以自己在监狱虚构出来的身份继续活着,还拿到了典狱长贪污的37万美元。瑞德也没有像布鲁克一样因为绝望孤独而自杀。他去芝华塔尼欧找到了安迪,自此两个朋友相伴生活。
看电影时,有一些地方让我很疑惑:为什么典狱长明明知道安迪是无罪的,却不帮他翻案?为什么要让他继续待在监狱里?
“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无条件地服从一切命令,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让你变得麻木,让你迷失自我,更会让你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傀儡。但是如果一个人只要心中有光,有强烈的信念,一心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总有实现梦想,重获自由的一天。
“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很丰润,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拿什么救赎你?永不言弃,渡人渡己。
救赎观后感篇6
?肖申克的救赎》值得看两遍,甚至更多遍。大部分电影如同时装,赶一个时髦,过上一把瘾,就永远过去了。可是确实有些电影是能够沉下来的,它将在这个世界永存,比如《肖申克的救赎》。
有些电影,给我们感官上的快感,让我们暂时降低智商,如孩童般地欢乐;有些电影,给我们人世间没有的奇景,满足我们白日间想入非非的幻想;而《肖申克的救赎》不一样,它是一部感动我们心灵的电影。—这真是好莱坞式的——电影竟然不给我们这个充满必然的杯具结局。安迪没有被命运毁掉,他获得了一个完满的结局。他重获自由,惩罚了监狱长等恶人,还与老友阿瑞在海边重逢。明白这情景是梦,好莱坞制造的'梦,但我们仍然感激这梦,因为它实在是太完美了。回想一下这部影片,虽然讲了那么多残酷的事,但留在我们脑海中的竟然都是完美的记忆。比如安迪冒死向看守队长进言,为狱友们赢得了一箱啤酒,大家在阳光下畅饮的情景;比如安迪不顾一切进入监狱长办公室为大家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的场面:你从来没有觉得自由的阳光是如此灿烂,莫扎特的音乐是如此美妙。那些平日里最粗劣最愚昧的人在这一瞬间都变得高尚美丽,容光焕发……
这时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人类在经历了那样多的苦难与沉沦之后,还能生存,因为完美永在,期望永在。
救赎观后感篇7
当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赎时,我体会到了这一切,监狱中生活绝对没有乐趣可言,更加染不上什么期望,在绝望中找期望更是困难。人们总说不要和命运抗争,可是当安迪战胜命运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这种胜利恰恰是命运的一部分。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拍摄于1994年的经典,故事发生在1947年,讲的是一个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误指控用枪杀死了她和她的情人,被判了无期徒刑,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度过他的余生。该片透过监狱这个强制使人失去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人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
所谓的救赎,并不是安迪本身,因为他不但拯救自我,也拯救了他的.狱友。应对狱友的拯救体此刻精神上的拯救,他让瑞德明白了追求自由和期望的可贵,这两个人,在安迪真正获得救赎的时候又走到了一齐。
整部电影就是围绕三次就是而演。第一次安迪帮狱警逃税,为狱友赢得了每人三瓶破;第二次,他在预警榜首播放费加罗的婚礼,展现音乐的美;而第三次,则是在狱中办起了图书馆,其经费是安迪以每个礼拜两封信向州长申请的,这是个划时代的胜利。
之后,出现了来一个扭转乾坤的年轻犯人,他明白关于安迪所犯案子的真凶,然而很不幸的,这个年轻人被杀害了。这时,瑞德以为安迪会在使我中选择自杀,恰好相反,真正想获得自由的人,会选择另一条路,一条通往自由的路。真凶自由应当也是本片所要表现的主旨之一。
安迪以往对那个年轻人说过一句话,“人,不是忙着或,就是忙着死。”人生的不一样境遇,在于人的选择,有时候是死亡,有时则是继续生存下去,当应对是绝望的时候,你会怎样选择,死亡还是生存下去一个人能够在痛苦的监狱生活,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所以他成功了,获得了自由。
其实,认识本身就是一个鉴于,我们每个人都是被社会体制化的产物,它就是期望就在我们心里,放弃了期望,生活就是灰暗的,不要人文期望是痛苦的根源。记得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一言:克服你内心的恐惧,改变你自我,释放你自我。
末了,我想对大家说,期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从来不会流逝。
救赎观后感最新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