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情感真挚,才能让作文中的故事更具生命力,触动读者的心弦,优秀的作文能够帮助我们培养耐心与毅力,让我们在创作中成长,以下是吾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历史的作文模板7篇,供大家参考。
历史的作文篇1
"黄河的水是如何从天堂流出,流向大海,再也没有回来。"自唐古拉山以来,黄河九曲十八转,倾泄中国沃土,孕育仰韶文明。
黄河一次又一次改道,滔滔江水一次又一次向人类开了口。黄河边满目疮痍,到处都是饥民。但是,水给人带来巨大的灾难,也赋予了人类灵性。大禹治水,惊叹自然,敬畏天地。
"溺水的人越来越累,肥水也就被抛弃了。"睿智的渭河,为秦的早逝拉开序幕。毕竟,一统天下的优势在渭河的流水中丧失了。
“滚滚长江东流,浪淘英雄”的悲壮旋律,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浓烟滚滚、旗帜飘扬、杀人声四起的壮丽场景中。它是一部史诗般的历史,赋予水无尽的壮丽;是水。这是一首英雄颂歌。
南北朝时期的古笛曲已经消散消退,只有秦淮河还在流淌
四朝盛世。然而,频繁的死亡钟声却永远打破了秦淮河的美景。只留下一丝惆怅留给后人凭吊和哀悼。
“隋死如河”。京杭运河敲响了隋朝早期的最后一个音符。水店龙舟事件结束了这个短暂的王朝。
“那是一潭死水,微风吹不下来。”伴随着炮声,滚滚的珠江水不得不给汹涌的战士让路,中国的河流开始流下悲伤的眼泪。
有人说,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河流流淌着血泪。殷红的血液把河水染红了,但也渲染了一个红色的新中国。
从前,河南流传着一首以“环境污染”为的民歌。“五十年代淘米,六十年代洗水灌溉,七十年代水质恶化,八十年代鱼虾死亡,九十年代人身心俱苦。”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玷污了河流原本清澈的面容,掩盖了它的美丽。
然而,在新世纪,中国又在流动,秦淮河和西湖的治理取得了初步成功。中国的水,在经历了一些磨难和洗礼之后,已经恢复了本来的源头,那就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洗面。
水流经历史,经过其时代的沉淀,流出其变化和变化。我们面向水,悼念过去,珍惜现在,从水中汲取灵性,激发斗志。那么,今天的水将如何穿越,奔向未来?我们的子孙后代会面临怎样的世界?
历史的作文篇2
撑一支长篙漫溯在历史文化的长河,溯游从之,道阻且长,宛在文化的源头,源远流长,千古神话,想象离奇,盘古开天劈地,女娲炼石补天,共工触不周山,自然的伟大,人们为它而感到惊喜。随着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文化长河继续流动着,《诗经》风、雅、颂,带来各地风俗习惯,一幕幕呈现战争、日常生活的风景画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事过境迁,物是人非事事休,然而爱情的追求是永恒的。听,有人在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求之/……”这是千古形成的共识,不管时空飞转,爱的.渴望总相通,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情相似,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着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溯游从之,道阻且跻,宛在文化的一个小洲上,春秋时期,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诸子百家,争鸣斗艳,说理叙事散文,论辩铺张横肆,意象恢弘博大,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站在船上,我们看到了孔子和弟子大谈《论语》,〈〈孟子〉〉在推行仁政,《墨子》倡导兼爱非攻,《庄子》和惠子争辩不休。面对福祸,〈〈老子〉〉泰然处之,“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这时屈原《涉江》而来,唱着〈〈离骚〉〉,发出〈〈天问〉〉的怒吼,最后投进了汩罗江。我们也听到了〈〈乐府〉〉中民歌的演唱,〈〈古诗十九首〉〉中游子思家情结述说和少妇的哀怨绵绵“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溯游从之,道阻且右,宛在文化浪头上,唐诗宋词,元曲羌笛,明清小说,兴盛发展。无论是李白的豪迈飘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商隐的隐忧悱恻,“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王维的幽雅安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是辛弃疾“沙场秋点兵”的英雄气概,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清郁凄婉,秦观“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新巧软媚……都是让人回味无穷。元曲悠扬,浅唱低吟,发人深思,独自暗香,“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四大名著,名留青史,闲来纸上谈兵看〈〈三国演义〉〉,弄枪动武学〈〈水浒传〉〉,周游列国访〈〈西游记〉〉,白日做梦赏〈〈红楼梦〉〉,不亦乐乎?
溯游从之,文化长河前进着,一声巨响打破了文言时代,新诗白话文升起来了。经过臧克家〈〈三代〉〉的艰苦探索,包含了多少人民的辛酸与痛苦。徐自摩轻轻地告别,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那份潇洒自由,使人羡慕不已。艾青〈〈手推车〉〉前进,因为对土地爱得深情,眼里常含泪水。戴望舒当一个〈〈寻梦者〉〉在〈〈雨巷〉〉中彷徨的漫步着思想人生。海子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童话诗人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食指问你〈〈相信未来〉〉吗?北岛深刻的〈〈回答〉〉说:“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浪漫主义诗,现实主义诗,在受西方思想的感染和中国古典诗的熏陶,出现各种流派,文化的长河,长流不息,显示中国人的风韵。
漫溯着,漫溯着,满载一船星辉回家!
生活需要有诗意,听风且吟,聆听飞跃的性灵,这才是人生!
历史的作文篇3
车载斗量[chē zài dǒu liáng],成语。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对峙的局面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才被晋统一了。起初,吴和蜀两国联合,共同对抗曹魏;可是后来,吴蜀之间产生了矛盾,东吴杀了蜀国大将关羽,夺取了荆州。
刘备勃然大怒,发动全国的兵七十万人,顺江而下讨伐东吴,"不把孙权逮住,砍下他脑袋,不能给我弟兄报仇啊!"
正是所谓哀兵必胜,蜀军怀着悲愤的情绪,所向无敌,一下子就打到了秭归地界。东吴害怕抵御不了刘备,就打算和魏国联合,选了一位能说会道、很有才能的大臣叫赵咨去魏国。
这时魏国是魏文帝曹丕在位。有人事先对曹丕说:"据说,赵咨是东吴的重要人才,东吴派他来肯定有重要事情要跟您讲。"
曹丕心想,那我就试一试他。他便命令宫殿上武士都把刀抽出来,把枪端着,然后传下圣旨,宣赵咨进殿。赵咨一看这阵势就明白了。别看他是一个文人,但很有胆识,面无惧色,早把生死置之度外,迈着从容的步伐就从这刀枪剑丛之中走了过来。他参拜完了曹丕,说:"我是受我国主公的委托,到此来和魏王商讨一件国家大事的。"
赵咨本来想马上转入正题,但是曹丕没问国家大事,先问他:"你叫什么名字?""我叫赵咨。""你一定是孙权手下的重臣了,不然的话怎么派你出使我国呢?""我称不上重臣,只是为我们的主公做一点小事。""我听说你们东吴的主公孙权是碧眼虬髯,从不读书。有这事吗?"曹丕本来想,先把东吴的主公贬损一番。
可是,他一说完,赵咨就说:"魏王,何出此言哪?我们的主公日理万机,他作为一国之君,每天从早到晚都没有闲歇的时候。尽管如此,他把朝中事处理完毕之后,还手不释卷。"
"照你所说,你们主公读了那么多的书,他都知道什么呢?"
"魏王,我们的主公在东吴统领着数万只船,百万大军,统领着无数的文官武将,这本身就是一个大学问。他读的书包括《五子兵书》,包括治国之书,包括为人之道,包括修身之本,可以说无所不读。他如果不知道这些书的内容的话,他就治理不好东吴这么大的一个国家。"
曹丕说:"你真会帮你主公说话呀。但是据我所知,此番你到这里来,是有求于我们魏国吧?我听说刘备兴兵,向你们宣战。你们主公派你来,是不是害怕刘备把他灭了,或者是害怕我再出兵,两肋夹击把东吴给灭了啊?"
"魏王,您这话说得就不对了。我们主公并不是怕谁出兵把他灭了。东吴有长江天堑,百万甲士。况且,我们主公深知用人之道,例如重用吕蒙、鲁肃,都是知人善任的典范。我们东吴有诸多将士,并不怕别人兴兵犯境。我是受主公的委托,到这来向您分析天下大势来的。"
曹丕一听,这赵咨能言善道,果然是有才华的人。于是曹丕问:"请问在你们东吴,像你这样的人才有多少?"
"魏王,东吴像我这样的人不值一提。在东吴,光是堪称旷世奇才的,就有八九十人。像我这样的人,则车载斗量,不计其数。"曹丕听了,哈哈大笑,十分欣赏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其实学会聊天和交谈,不是让人巧舌如簧、八面玲珑,而是在真诚和善意的基础上,掌控好唇齿分寸,恰当谈吐,并非只是表现高情商,更多的,你为大家展现的是内心深处对这个世界的尊重。
历史的作文篇4
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翻滚,溅起层层浪花。冥冥之中,依稀听见它的声音……
是匡衡凿壁的锤声,一本书,一点光,一个人,身体如何地也阻挡不了对知识的渴望,对读书的热爱。给我一点光我将创造一个世界。微微地灯光照亮了一个人的灵魂,一个人的品质,这源于中华民族最传统的美德。叮叮当当的声音,听似杂乱,却是历史中热爱学习的历史之音。
听,这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故事。是一个殚精竭虑的人,一片江山,金戈铁马磨不去他心中的忠诚。南征北伐,显现了一个人的才华,一个人的真心。先帝白帝城托孤之时曾说:“幼主刘禅昏庸无能,贪图享乐,万不得已之时,丞相可取而代之,兴我汉室。”然尽管先帝如此之说,孔明决不违“情”犯上,依旧忠心耿耿。他怀着赤城之心,尽心尽力,凡事亲力亲为,忧公如家。震耳欲聋的厮杀声,听似嘈杂,却是历史中呕心沥血的忠诚之音。
是荡气回肠的过零丁洋,一个人,一片残破的山河,他的忧国忧民、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他毁家纾难、起兵勤王。即使兵败被俘,也称“但愿一死”。大丈夫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又何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听,这是一个被流传至今的故事,这是一个赞颂的'传奇,剔听到了廉颇放下一国大将的姿态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那一声道歉。道的是歉意,收获的,是将相和的美名。宽容大队,知错能改。倾听历史,收获大益。做一个历史的倾听者,倾听过去,展望未来,指引现在。
时间的长河顺流而下,而无数人的身影伫立,闪烁着美德的光辉。历史倾听到了他们的声音,听到了,印在心里,代代传颂。历史之音,世间最美之音!倾听隐藏在时间中的声音,越是隐秘越是伟大。
历史的作文篇5
朋友,你可否听过这样一个人:她是南宋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她还是赵明诚之妻,北宋著名文学家李格非之女。想必你一定猜到她了吧!对,她就是李清照,一个冰冷绝凝的女子,在我心中,她是那么完美,美于成鱼落雁的西施,美于闭月羞花的昭君。
乘一叶扁舟,划过千年,走进了她……
啊!我看到了她“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看到了她“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看到了她“绣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看到了她“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
走进了你,又慢慢了解了你;你学富五车,却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在你生活的那个年代,你是诗词枝头的一多奇花,虽然有凛冽的秋风在摧残你,但你却不甘落去,傲然挺立在枝头,尽情绽放你特有的清香。而正是你的才气、倔强、孤独造就了你冰冷绝凝的美。
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漂移,你坐在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灵魂仿佛在与天帝对话:你将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但辛苦求索却终遭不幸,为能找到光明之路向天帝诉说,你不甘堕落,大声呐喊“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啊!多么豪迈!多么激情!
你面对着物是人非,断消残酒,绿肥红瘦,苦笑竟无人与你同道,只能举一杯酒独自消愁,但那愁情到底有多深?恐怕舴艋舟也载不动这许多情,那就让这孤独化作泪水,伴着你。
李清照,一枝不落的花,一曲孤独的舞,一个令我向往的人。我仿佛看到了你,擎起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你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舞,在你的舞步中,我看见了你的坚定与毅然决然,你的豪放与洒脱,你的甜蜜而又孤独的爱情,你对国家的忧愤,你对赵明诚的追忆。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心中永远的追求。相信,在这茫茫人海中有许多很我一样的人,他们和我一样走进了你的心、你的情、你的孤独、你的惆怅。你那孤独的诗,洒脱的词将被更多喜爱你的人传诵,有我们的陪伴,你还会感到孤独吗?
历史的作文篇6
自从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打败匈奴以后,北方平静了十几年。到秦灭亡之后,中原发生了楚汉相争,匈奴就趁机一步一步向南打过来。
汉高祖的时候,匈奴的冒顿单于(音mòadúchánayú,冒顿是人名,单于是匈奴王)带领了四十万人马包围了韩王信(原韩国贵族,和韩信是两个人)的封地马邑(今山西朔县)。韩王信抵挡不了,向冒顿求和。汉高祖得到这个消息,派使者责备韩王信。韩王信害怕汉高祖办他的罪,向匈奴投降了。
冒顿占领了马邑,又继续向南进攻,围住晋阳。汉高祖亲自赶到晋阳,和匈奴对敌。
公元前220xx年冬天,天空下着大雪,气候特别冷,中原的兵士没碰到过这样冷的天气,冻坏了不少人,有的人竟冻得掉下了手指。但是,汉朝的军队和匈奴兵一接触,匈奴兵就败走。一连打赢了几阵。后来,听说冒顿单于逃到代谷(今山西代县西北)。
汉高祖进了晋阳,派出兵士去侦察,回来的人都说冒顿的部下全是一些老弱残兵,连他们的马都是挺瘦的。如果趁势打过去,准能打胜仗。
汉高祖还怕这些兵士的侦察不可靠,又派刘敬到匈奴营地去刺探。
刘敬回来说:我们看到的匈奴人马的确都是些老弱残兵,但我认为冒顿一定是把精兵埋伏起来,陛下千万不能上这个当。
汉高祖大怒,说:你胆敢胡说八道,想阻拦我进军。说着,就把刘敬关押起来。
汉高祖率领一队人马刚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突然四下里涌出无数匈奴兵来,个个人强马壮,原来的老弱残兵全不见了。汉高祖拚命杀出一条血路,退到平城东面的白登出。
冒顿单于派出四十万精兵,把汉高祖围困在白登山。周围的汉军没法救援,汉高祖的一部分人马在白登,整整被围了七天,没法脱身。
高祖身边的谋士陈平打发了一个使者带着黄金、珠宝去见冒顿的阏氏(音yānazhī,就是匈奴的王后),请她在单于面前说些好话。阏氏一见这么多的礼物,心里挺高兴。
当天晚上,阏氏对冒顿说:我们占领了汉朝地方,没法长期住下来,再说,汉朝皇帝也有人会来救他。咱们不如早点撤兵回去吧!
冒顿听了阏氏的话,第二天一清早,就下令将包围网撤开一角,放汉兵出去。
第二天清早,天正下着浓雾,汉高祖悄悄地撤离了白登。陈平还不放心,叫弓箭手朝着左右两旁拉满了弓,保护汉高祖下山。
汉高祖提心吊胆走出了匈奴的包围圈,快马加鞭,一口气逃到广武。他定了定神,首先把刘敬放出来,说:我没听你的话,弄得在白登被匈奴围了起来,差点儿不能和你见面了。
汉高祖逃出了虎口,自己知道没有力量再去征服匈奴,只好回到长安。以后,匈奴一直侵犯北方,叫汉高祖大伤脑筋。他问刘敬该怎么办?刘敬说:最好采用squo;和亲squo;的办法,大家讲和,结为亲戚,彼此可以和和平平地过日子。
汉高祖同意刘敬的意见,派刘敬到匈奴去说亲,冒顿同意了。汉高祖挑了一个宫女所生的女儿,称作大公主,送到匈奴去,冒顿就把她立为阏氏。
打那时候起,汉朝开始采取和亲的政策,跟匈奴的关系暂时缓和了下来。
历史的作文篇7
他,生于三国时期。
他,随刘备定南闯北二三十年,没发出过一声怨气。
他,七出七进曹营,救出阿斗。
他,是五虎大将之一,被誉为“虎威将军”,诸葛亮赞他“一身都是胆”。
没错,他,就是赵云,那个顶天立地的汉子,那个蜀汉大将。
或许是同姓的缘故,每当我看《三国》时,总觉得他非常亲切,有一种自豪感,毕竟三百年前是一家吗!听易中天的《三国演义》,总觉得刘备叫得最多的不是“云长”、不是“翼德”,而是“子龙”。因为他勇猛善战,活像一条龙。
记得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荆州,追击刘备于当阳长坂,是他一声大吼“常长赵子龙在此”,七进七出曹营,救出阿斗,威名大振。
我还记得“三国演义”中还有一情节。说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时,诸葛亮命黄忠,赵云往北汉水北山劫夺曹军粮草。黄忠与副将张著先去,正欲放火烧粮,被曹军包围。赵云在营中等到午时,不见黄忠返回,即命副将张翼守营寨,自己领了三千人马去接应,孤身一人率先冲入曹军,在曹军中横冲直撞,先后救出黄忠、张著,杀回本寨。曹操见状大怒,亲自率军追赶。子龙拨弓弩的手于寨外壕中埋伏,大开寨门,匹马单枪的立于寨外。曹军追至,呐喊上前,子龙全然不动。诸葛亮得知后称赞道:“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不错,要不然子龙怎么能被称为虎威将军呢?
荆州人都喜爱戴戒指,你知道为什么吗?这是因为赵云在长坂坡怀抱阿斗,且战且走。魏将张郃穷追不舍。赵云无心恋战,夺路而走,不料误踏陷阱。张郃驰马挺抢刺来,赵云忙闪身策马,跌出陷阱。他躲闪不及,左手无名指被张郃枪尖刺伤,伤好后留下条显眼的疤痕。他便请匠人打一个金箍子,套在无名指上,盖住伤疤。人们转音成“戒指”。由于荆州人佩服子龙英勇善战,于是就仿造仿戴。所以金戒指就这样成了荆州人喜爱的装饰品。这都是后人敬佩赵云的'表现啊!
赵云,赵子龙,常山赵子龙,我最喜欢的历史里人物。
历史的作文模板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