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教学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通过教案的制定,教师可以更好地安排实验性学习任务,吾发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平衡台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平衡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探索用平衡木来锻炼身体的方法,在上面平衡走、跑、跳、爬等。
2.发展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培养运动中的合作能力。
3.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教学准备:
平衡木4根、小动物图片4张:小鸟、乌龟等。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奶牛舞》:
师:天气不错,我们来跳跳舞吧!(一次)
二、游戏:自由探索玩平衡木的方法。
师:你们跳得真好!现在我们一起看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平衡木)
平衡木可以怎么玩呢?你们一起来试试吧!(幼儿自由在平衡木上玩各种各样的方法。)
三、用平衡木来锻炼。
1.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就在平衡木上锻炼身体,看谁的锻炼方法好而且多呢?
2.幼儿分散在物体中独自或结伴尝试各种运动,如:跳、走、跑、爬等等。
3.教师观察指导,称赞好的锻炼方法,并鼓励幼儿一起模仿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四、幼儿展示在平衡木上玩的方法。
1.在教师的带领下,全体幼儿一起进行鸟飞、大步走、乌龟爬等方法。
师:大家想出了很多方法,我们现在请一些小朋友给大家表演一下。
鸟飞、大步走、乌龟爬等方法来锻炼。
五、竞赛游戏《小乌龟运粮食》。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助小乌龟运粮食吧。出示图片让幼儿模仿过平衡木。(游戏1-2次)
六、整理各种材料,离开运动场地。
师:你们帮小乌龟运了粮食它们真高兴,现在你们也累了,现在我们开着小火车一起到教室休息一下吧!
小百科:在力学系统里,平衡是指惯性参照系内,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仍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绕轴匀速转动的状态,叫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简称物体的“平衡”。
平衡台教案篇2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
滑轮、硬纸片、钩码、细绳、剪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
二、引入新课
教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三、力的平衡
教师: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
教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教师: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
教师: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说法叙述上述各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它们个自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学生叙述)
四、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
教师演示课本图96所示实验并讲解这个木块受两个拉力。
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
教师提问:要使木块静止,这两个力应该满足哪些条件?(学生回答)
我们使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重复刚才的实验。(演示)
我们发现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这两个力是平衡的。(演示)
可见,两个力的平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根据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的法则可知,当两个力彼此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0。
五、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可以从两方面去掌握。
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题:质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画出人受力的图示。
人受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n。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是平衡的。那么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人的质量,计算出人的重力g。g=g=50千克×10牛/千克=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n=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上。(图示略)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不受力,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受一个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力产生的效果。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例如,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如果牵引力大于阻力,火车将加速;如果牵引力小于阻力,火车将减速;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车匀速直线前进。
六、总结
力和运动的关系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
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因为物体有惯性,只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才需要力。但是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呢?从理论上说,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实际上物体是没有不受力的,所以物体受平衡力时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七、作业
习题5、6、7。
(四)说明
本节课有三个重要环节。由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给出什么是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条件;研究平衡力和二力平衡条件的重要意义有两方面,根据运动状态分析力的情况和根据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
建议老师们突出这三个环节,使学生有非常清晰的思路,以免学生把平衡力和二力平衡的条件混为一谈。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初中物理第一册。
平衡台教案篇3
不倒娃娃(尝试走平衡木)
目标:
1.尝试在平衡器械上走。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发展平衡能力。
2.克服胆怯心理,增强自信心。
准备
平衡木两个。在场地一端,画出1个能容纳所有幼儿站立的大圆圈,作为不倒娃娃的家。
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充分活动身体各部分。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说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儿歌:太阳咪咪笑(双手上举,分别向左、右摆动),我们起的早(双臂屈肘于胸前,分别向左右做转体动作),伸伸臂、弯弯腰,蹲一蹲、跳一跳。
2.玩游戏“不倒娃娃”,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
*教师请幼儿一边说“不倒娃娃摇摇摇,摇来摇去倒不了”,一边张开双臂模仿不倒娃娃左摇右摆走路,当说到“倒不了”时,所有的幼儿原地停住,并做出单脚站立的动作。
*要鼓励幼儿控制好自己的身体,尽量坚持单脚站立。可以根据大部分幼儿身体的平衡状况控制停顿的时间。
*反复几次后,教师发出“下雨了”的口令,不倒娃娃迅速跑回家(大圆圈)。
*游戏反复进行两三次后,教师提示幼儿单脚站立的同时可睁眼、闭眼,看看哪一种方式站的时间长,并根据幼儿的'活动量调整“下雨”的频率。
3.玩游戏“过小桥”,尝试在不同的平衡器械上走。
*教师请幼儿扮演不倒娃娃,带领幼儿做单脚站立、原地旋转、倒走、闭眼向前走等平衡动作。
*教师以妈妈的口吻引导幼儿走小桥:今天我要带我的不倒娃娃走过小桥去山上玩。快来看一看,妈妈是怎样走过小桥的。
*教师为幼儿做示范,提示幼儿注意动作要领:双脚脚尖向前,两脚交换踩在桥的中间向前走,两臂侧平举保持身体平衡。
*幼儿自主练习,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鼓励幼儿尝试在不同器械上走,走过小桥后跟教师一起做爬山等模仿动作。教师注意对个别幼儿给予具体的帮助,如拉着幼儿的手或跟在幼儿旁边,给幼儿以安全感,帮助或保护他走过平衡器械等。
4.做放松活动,游戏结束。
平衡台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对物体如何保持稳定平衡产生兴趣,能大胆地探索保持平衡的方法。
2、交流探索方法,了解更多的有效办法。
【活动准备】
1、能站住和不能站住的物品多种,如:盒、瓶、笔、羽毛、书、吸管(粗、细)等,每组一份。
2、辅助站立的物品,如插塑积木、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一、哪些东西能像自己站住?
1、教师有选择地分别演示重心稳定的物体盒子、瓶子等和中心不稳的物体纸、羽毛吸管等,各一至两样。
2、为什么有的东西一站就站住了?有的东西不容易站立?
3、你们的桌上有什么?哪些东西容易站住?
4、幼儿分组尝试,并区分容易站住的和不容易站住的物品。
5、我们把容易站住的和不容易站住的东西分开,放到筐里。
二、帮帮他们站住。
1、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那些不容易站住的东西站住呢?
2、引导幼儿尝试用自己的办法是物体站住。
3、个别幼儿或小组无法使物体站住时,可以引导他们使用辅助物让物体能站住。
三、怎么让他倒下?
1、引导幼儿展示操作结果。
2、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办法。如:吸管站住不倒下,有多少种办法?(把细管剪短,以使重心降低;把多只吸管捆成一束;插在瓶罐里、橡皮泥上,等等)用什么办法可以使羽毛竖起来站住?(插在帽子上、橡皮泥里等等)怎样使笔站稳?(许多笔捆在一起)怎样使纸张站住不倒下?(一折二,折口朝下放;多次折叠,再展开,竖放等)
【活动延伸】
给幼儿发放记录纸,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东西用辅助方法使其站住不倒下,请家长帮助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物体的重心位于它的底部正上方,这个物体就是稳定的。活动中,第二个环节,帮助幼儿大胆探索上述方式;第三个环节通过互相交流表达,使幼儿更具体明确地了解更多的方法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在幼儿操作时,我注重对每一类型的一组幼儿进行引导,并把它们的好办法推广给其他幼儿,激活了幼儿的思维,使孩子们的探索积极性提高,得到了有效的教学效果。
平衡台教案篇5
目标:
1、尝试在平衡器械上走。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发展平衡能力。
2、克服胆怯心理,增强自信心。
准备
平衡木两个。在场地一端,画出1个能容纳所有幼儿站立的大圆圈,作为不倒娃娃的家。
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充分活动身体各部分。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说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儿歌:太阳咪咪笑(双手上举,分别向左、右摆动),我们起的早(双臂屈肘于胸前,分别向左右做转体动作),伸伸臂、弯弯腰,蹲一蹲、跳一跳。
2、玩游戏“不倒娃娃”,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
教师请幼儿一边说“不倒娃娃摇摇摇,摇来摇去倒不了”,一边张开双臂模仿不倒娃娃左摇右摆走路,当说到“倒不了”时,所有的幼儿原地停住,并做出单脚站立的动作。
要鼓励幼儿控制好自己的身体,尽量坚持单脚站立。可以根据大部分幼儿身体的平衡状况控制停顿的时间。
反复几次后,教师发出“下雨了”的口令,不倒娃娃迅速跑回家(大圆圈)。
游戏反复进行两三次后,教师提示幼儿单脚站立的同时可睁眼、闭眼,看看哪一种方式站的时间长,并根据幼儿的活动量调整“下雨”的频率。
3、玩游戏“过小桥”,尝试在不同的平衡器械上走。
教师请幼儿扮演不倒娃娃,带领幼儿做单脚站立、原地旋转、倒走、闭眼向前走等平衡动作。
教师以妈妈的口吻引导幼儿走小桥:今天我要带我的不倒娃娃走过小桥去山上玩。快来看一看,妈妈是怎样走过小桥的。
教师为幼儿做示范,提示幼儿注意动作要领:双脚脚尖向前,两脚交换踩在桥的中间向前走,两臂侧平举保持身体平衡。
幼儿自主练习,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鼓励幼儿尝试在不同器械上走,走过小桥后跟教师一起做爬山等模仿动作。教师注意对个别幼儿给予具体的帮助,如拉着幼儿的手或跟在幼儿旁边,给幼儿以安全感,帮助或保护他走过平衡器械等。
4、做放松活动,游戏结束。
平衡台教案5篇相关文章:
★ 小班手指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