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教案最新6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应考虑到课堂的时间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在制定教案时,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以确保每节课都能发挥最大的效果,吾发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一年级下册教案最新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教案最新6篇

一年级下册教案篇1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已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读一读,想一想,你与你的学生还看到了什么呢?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课,并喜欢朗读诗歌。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⒈检查预习。如果有些字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可让学生当小老师,说说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

⒉可用偏旁带字的方式识字:捧、抬、投,注意这一组字都是表示手的动作,可让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帮助识字,引导学生感悟形声字的认识规律。

⒊可用熟字带生字的方式识字。如:冷—凉。由此可看出,带“冫”旁的字与寒冷、冰凉有关。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⒋结合课文,通过组词识字:蛋、取、轻、仿、佛(鸟蛋、取出、轻声、仿佛)。

⒌用换一换、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如“定、连、向”(字—定,车—连,口—向)。对既要求认又要求写的字,可采取认写结合的方法识字。

⒍注意指导学生区别前后鼻音,如“蛋、连”与“凉、定、捧、轻、仿、向”。

⒎写字指导。

本课写字指导的重点是口字旁和“走之”。“听、唱”二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左边的“口”字要写得小而高。“连、远”二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关键要指导学生写好“走之”:(1)走之三笔写成;(2)点不要和下面的横连在一起;(3)横折折撇要向左下方稍斜一点;(4)捺是平捺,不要写得太斜。“向”字是半包围结构中上包下的形式,要指导学生注意把里边的“口”字写得往上一些。“定、连、向”是既要认又要写的字,要结合认字指导书写。

(二)朗读感悟

⒈可让学生通过观察小鸟破壳而出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了解小鸟是由鸟蛋孵出的,知道一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就是一只小鸟,所以要爱护每一个鸟蛋。

⒉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读顺。

⒊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朗读中表达的情感。

⒋教师再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语音、语气。

⒌学生自由读,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一边读一边想象每一小节所描述的情景,体会感叹号所表达的语气。

⒍学生展示读,可以读全诗,也可以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或几小节。注意运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可先在小组里先展示,选出小组优胜者在全班展示。

⒎可通过朗读和造句,理解“焦急、仿佛”的意思。可换词来理解“仿佛”就是好像的意思。

⒏开火车读词语,比一比谁会读,谁读得好。

⒐让学生反复朗读本课,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从而喜欢朗读诗歌,愿意朗读“语文园地三”里的诗歌,课外喜欢收集诗歌,朗读诗歌。

⒑说说这首诗讲述的事,试试背诵这首诗,比比谁能背下来。

(三)实践活动

⒈“好朋友”。课后“我会读”是让学生体会词序的变化。在学生读完课后“我会读”中的三组词语后,可引导学生照样子再说几组词语。再在几张卡片上分别写上:花儿、小草、柳枝、大海、红红的、绿绿的、软软的,蓝蓝的,把卡片分发给学生,让拥有不同词语的学生去找好朋友,再让两个朋友变换左右顺序。朋友是平等的,可以交换位置,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这一类词语的特点——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从而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⒉让学生想象最后一节诗所描绘的画面,并画一幅图。

四、教学设计举例

案例??

(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后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两只鸟蛋在什么地方?它们怎么了?)

(二)小组合作认读汉字。

直接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认”中的12个生字让学生认读。(不会的可通过向别人请教或查书来解决)

1.师检查自学效果。重点指导“凉、轻、定”的发音。

2.出示“我会读”中的短语让学生认读。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教师检查读书效果,指导学生读正确。

3.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喜欢哪个小节,就读哪个小节,读完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2.教师分节指导朗读,体会每小节表达的情感。

第一小节:要把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感觉读出来,还要把“我”拿着鸟蛋那种好玩的感觉读出来。

第二小节:要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可分角色朗读)。

第三小节:要把送还鸟蛋时小心翼翼的样子读出来。

3.读第四小节时可质疑。

第四小节中的“仿佛”可换词来理解。“仿佛”就是“好像”的意思。通过看插图来理解“目光、投向”。提问:为什么“我”会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五)全文感情朗读。

读后提问:你喜欢课文中的这个“我”吗?为什么?

(六)练习背诵。

(七)指导书写

案例二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板书:两只鸟蛋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小诗,这首小诗写了一件与两只鸟蛋有关的事。

试试谁会读课题,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蛋”字的,谁会用“蛋”字组词语,谁想知道这件有关两只鸟蛋的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⒈借助拼音,试读课文。

⒉小组合作,勾出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及时反馈,有效矫正。

⒊可用偏旁带字的方式识字:捧、抬、投,可用熟字带生字的方式识字:冷—凉

(三)再读课文,继续学习生字。

⒈多媒体课件隐去拼音,学生看汉字试读课文。找出还有哪些不认识的字,小组合作学习,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认这些字。

⒉分组汇报各组学习生字的方法。

⒊比一比,看谁识字的方法好,看谁把生字记得牢,看谁把字音读得准。注意指导学生区别前后鼻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可参考“教学建议”第二部分

(五)写写、读读、背背。

⒈复习“风、问”,认识半包围结构,指导学生写好“向、连、远”。

⒉根据学生写字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学习写好“走之”。

⒊比一比,看谁写得好。

⒋开火车读词语,比一比谁会读,谁读得好。

⒌说说这首诗讲述的事,试试背诵这首诗,比比谁能背下来。

一年级下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

1、《拍手谣》

2、《唐老伯有个小农场》

教学目标:

1、根据儿歌得节奏,利用自己身体各个部位,尝试创编节奏游戏。

2、准确合拍地演奏儿歌节奏,培养节奏感与对节奏得兴趣。

第一课时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复习、表演

三、学习歌曲

1、放音乐《拍手谣》,师生根据儿歌节奏,共同边拍手边复习儿歌《拍手谣》。

2、鼓励幼儿尝试用手进行节奏与节拍得练习

老师提问:除了可以用这样得节奏来朗诵外我们还可以怎样玩呢?在老师得鼓励下,学生不满足于只拍一个地方,而就是把身体各个部分都用上了,一会儿拍手,一会儿拍肩,一会儿跺脚,玩得不亦乐乎!接下来,学生争先恐后地把自己创编得节奏游戏得玩法展示给大家,有得独自上台表演;有得拉着小伙伴一同上台表演;还有得组长带领全组上台一起表演;表演得气氛空前高涨,教师与同伴得表扬,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获得成功后得喜悦。

3、继续鼓励学生用身体得其她部位进行尝试。

有得学生儿用手拍腿;有得幼儿双脚交替踏;还有得学生用手打响声。

4、教师讲评:表扬所有学生得创编行为,激发她们对节奏得继续探索。

教师:“孩子们今天瞧到您们把一个简单得儿歌变成这麽好玩得游戏,我觉得您们可真了不起!我们知道了用自己身体得不同部位可以进行节奏创编游戏,美妙得节奏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小朋友们能更多得发现身边美妙得节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唐老伯有个小农场》;能模仿歌曲歌词创编歌词;边唱边表演,并请部分同学选择合适得敲击乐器尝试为演唱配伴奏。

2、能在音乐形象中听辨出双簧管得音色与圆号得音色。

3、感受音乐“快”与“慢”得对比,能用学过打击乐器为小歌舞剧创编声响。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音乐中动物得小故事培养学生对不同乐器其音乐色得感受

2、从直观上增添了孩子们对音乐得感受与识别

3、模拟故事内容,进行音乐表演活动得。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软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瞧瞧

播放课件《唐老伯有个小农场》,带学生参观唐老伯得小农场,在农场里瞧到哪些动物,它们就是怎样叫得。

二、听听

请学生听听教师在农场瞧到得。如,教师可模仿迪士尼乐园里得唐老鸭音色演唱《唐老伯有个农场》,激发学生学唱得兴趣。

三、模唱。

请同学们模仿教师得演唱音色进行学唱。当唱到“这儿吱吱吱,那儿吱吱吱,处处吱吱吱”时,用“p”得要求唱出各种动物得神态。

四、玩玩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设计最有特征得动物动作,模仿动物得叫声,边唱

五、敲敲

请学生自选敲击乐器为《唐老伯有个小农场》伴奏。示意学生敲击得动作应有重有轻,要按书中提示得敲击,并要明确打击乐得伴奏地位,学会与歌唱得声音协调起来,不要喧宾夺主。

六、汇报演出

全班召开农场联欢会,一部分同学拿敲击乐器伴奏,一部分同学扮演各种动物。在农场里,除了有小鸡,小羊,还有小牛,小鸭,小兔,小狗等很多小动物。鼓励学生即兴编词边唱边表演。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多次得音乐表演中学会聆听音乐,表现音乐。

一年级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布谷》,理解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牢记第一段歌词。

2、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法学习知识,并参与表演加强记忆。

3、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小燕子、布谷鸟的情感。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是有大自然的万物生灵才显得更美。

教学重点:会唱歌曲。

教学难点:自然、放松地演唱歌曲。

教具:多媒体,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说春天)

1.播放《小燕子》,师生律动

2.用语言叙述春天(景色、动物、事物等)。

(1)师:春天来了,我们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说一说春天吗?(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绘美丽的季节:花、草、树木……)

(2)观看课件:春天景象

3.模仿布谷鸟叫声呼唤春天

3/4 5 3 0 | 5 3 0 | 2 1 2 | 1 — —‖

布谷 布谷 春天来啦

二、寓教于乐(扮演春天)

1. 导语:布谷鸟的`叫声如此动听,把春天给唤来了,教室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每一位小朋友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2.音乐游戏:扮演春天

方法:师生共同模仿布谷鸟的叫声。

叫声唤来了春天,每一位小朋友做好一个造型动作(花、草、树、动物等)随着《布谷》旋律做动作,要求跟着音乐的节拍律动。

三、创造表现(歌唱春天)

导语:春天如此美丽,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歌唱春天。

1.听录音范唱歌曲《布谷》,思考:歌曲有几段?是几拍子的?

2.听师范唱歌曲,生拍手用三拍子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随琴演唱歌曲。注意不要吓跑小鸟,要轻声唱。

(3)找出不易演唱的乐句,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4)师生接唱。讲解歌唱姿势。

4.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小结。

反思:学生们非常喜欢小动物,对歌曲很感兴趣,演唱很有感情。大家的演唱姿势没有形成规律,不能保持,应注意多提醒学生。

一年级下册教案篇4

知识目标:会认会写7个字,会认5个字。熟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

能力目标:根据古诗内容想象古诗的意境。

情感目标:感受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7个字,会认5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边读边想,边看边想,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并背诵古诗。会认会写7个字,会认5个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荷塘图片)

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

1、师:看到那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上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

2、师: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揭示课题)

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划出生字娃娃,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师:孩子们,老师把生字娃娃请到大屏上,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同桌先试试。(课件出示生字)

小老师教读生字,重点指导“萍、艇、撑、踪”等平翘舌音的读法。

3、师:瞧!满池的莲花、莲蓬多美啊,你还想欣赏吗?就得先念准他们的名字,那些漂亮的莲花、莲蓬才能永远属于你,留在你的心里,有信心吗?(课件出示满是荷花、莲蓬的池塘,轻点荷花、莲蓬就出现本课生字词,再点荷花、莲蓬就消失)

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师:生字娃娃很高兴和你们交上朋友,可是生字娃娃说如果能写出它们的名字,它会更高兴。可以吗?

生:可以。

2、师:书写之前要静下心来,摆好笔和本子,身子做端正,两手轻轻放桌子上。

学生做好准备。

学生书写爱写的字。

(三)生字娃娃告诉老师,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孩子们能不能准确的叫出它们的名字?(齐读古诗)

三、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意,处理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

2、背诵古诗

二、诗情画意,诵读诗句,体会意境

孩子们,摘莲蓬是一件有趣的事,诗人笔下的小娃又别有一番情趣呢。赶快打开课本,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1、读读这首诗。2、思考:读懂了什么?3、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在小组交流。)

(一)小组合作学习

(二)交流学习情况,体会意

1、解决不理解的词语。(偷采、不解、踪迹)

2、读懂了什么?

展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⑴孩子们,一边看画面,一边轻轻读诗句。读懂了什么?

⑵提问质疑:小娃为什么要偷采白莲?

⑶此时你是小娃,心情怎么样?

(用既高兴又害怕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师:老师也想当小娃,也想来读。(范读)你们知道老师是用什么心情来读的吗?(又高兴又紧张)

⑷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小娃天真、可爱、顽皮)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疑问吗?

(小娃偷采白莲是不道德的行为,为什么诗人却觉得他是一个天真、可爱、顽皮的孩子呢?)

⑸师:你有过偷偷做一些顽皮的恶作剧的事情吗?那你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想像一下小娃偷摘白莲的情景。

生自由发言,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有趣的‘偷’的事情。

师:找一对好伙伴来试着表演读。

学生上台表演读,自由找伙伴表演读,体会小娃此时的心情。

⑹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心情,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

3、展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⑴读懂了什么?(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身影,满湖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疯波痕)

⑵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替小娃担心、着急)学生读出这种心情。

⑶小娃想到这些了吗?为什么?(因为太高兴了)能高兴地读读这两行诗吗?(生读)

⑷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小娃?(天真、可爱)

⑸带着感情,同桌互读,抽生朗读,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诗句。

三、吟诵积累。

1、是啊,小娃多么天真可爱呀,划着小船去偷摘白莲时,浮萍暴露了他的踪迹也不知道。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充满童趣的《池上》吧!(音乐,师范读)

2、孩子们,愿意象诗人一样吟诵这首诗吗?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先试试。谁愿意来试试?推荐一个(展现诗句意境的画面,优美的古筝音乐)

3、男女比赛配诗。孩子们全体起立,一起来吟诵这首诗,能不看屏幕吗?

四、课外拓展

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学生改编故事,交流)

五、总结,升华

是啊,童年的生活是有趣的,让人神往的。孩子们,珍惜你们的童年,让它们多姿多彩吧。

六、布置作业

把你想写的字、词语或句子写一写。

板书设计

池上采天真、可爱、顽皮

一年级下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教材第95~98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通过复习和整理,帮助学生增进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6题,主要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简单平面图形和人民币的认识。第二部分是第7~10题,主要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第三部分是第11~13题,主要复习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第四部分是第14~16题,主要是让学生在相对开方的情境中,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百”,了解数位和数位顺序,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顺序,进一步提高数数、读数的能力,进一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方法,发展数感。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正确辨认这些平面图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加深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沟通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具有初步的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7、使学生在复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与同伴合作的意识,愿意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重难点:

1、正确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口算以及笔算;

2、数的组成和数有顺序。

3、辨认常见的平面图形。

4、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95~96页,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组成、数位、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加深理解,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

2、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统计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了期末复习,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100以内的数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数。

二、复习100以内的数。

1、复习计数单位“十”与“百”、数数、写数。

(1)要求学生从37数到52,再从52数到37。

十个十个地数,从10数到100,五个五个地数,从5数到100。

(2)完成95页“期末复习”第1题。

按要求数数,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一共有几个5本,几个10本?一共有多少本?

(3)完成95页“期末复习”第2题。

老师说明题意并指导学生完成。

①先圈出10个,再看一看图中的草莓大约有几个十,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十个?

②老师指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边数边用铅笔做记号,防止漏数或重复。

2、复习数的组成和数的比较大小。

(1)出示“期末复习”第3题,师生先示范一下题目要求,同桌同学拿出计数器按要求完成此题,第一步在计数器

上拨上数并说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第二步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

刚才我们复习100以内的数,你有哪些收获?

三、平面图和简单的统计。

1、出示第5题仔细观察并提问:看一看题中有哪些图形?并从题中各指出一、两个。

2、仔细观察横着每排有哪些图形?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接下去的应该是什么图形?并在右边的四个图形中找出合适的一个,用线和括号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括号里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3、你能统计出上面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知道的?

4、出示第6题仔细观察并提问:要求应找回的钱,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付出的钱-要买的物品的钱=应找回的钱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的第6~10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掌握估算方法。

3、通过富有童趣的情境练习,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数学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复习口算。

1、完成"期末复习"第7题。

(1)学生独立口算。

(2)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

①竖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三道题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横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两道题在口算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4)老师小结:

1、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要从十位算起;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从个位算起。

2、完成“期末复习”第8题。

3、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9题。集体交流。

4、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0题。

然后交流:先说一说题意,

(1)原来有数学故事35本,借出20本,还剩多少本?

(2)童话大王借出36本后还剩4本,童话大王原来有多少本?

(3)森林王国有50本,借出一些后还剩8本,借出了多少本?

三、复习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怎样口算?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期末复习”的第11~13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知识。

板书课题: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二、复习。

1、出示:先用竖式计算,再比一比。

43+25= 86-54= 75+7=

43+28= 85-58= 75-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

2、出示第11题:用竖式计算。

16+53= 32+29= 93-42= 86-17=

16+35= 23+29= 93-24= 68-1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认真计算。

3、认真完成第12题,集体交流。

4、出示第13题,先把题意说一说。

小朋友踢毽,小明第一次踢了18下,第二次踢了25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

小娟两次一共踢了60下,其中第一次踢了32下,那么第二次踢了多少下?

然后独立完成。

三、小结:

我们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时,数位对齐,个位加起。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页“期末复习”的第18~20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找到数学问题,能够利用题目中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简单的推理判断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复习。

1、“期末复习”第14题。

(1)出示第14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要求篮球比皮球少多少个?就是求篮球和皮球相差多少个,用减法算)

2、“期末复习”第15题。

(1)出示第15题,提问:它们各得了多少分?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期末复习”第16题。

(1)出示第16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5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解决这些问题时,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常见的数量关系。

比如: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

用去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

在一年级适当渗透一些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一年级下册教案篇6

教材内容

第二册第一单元(识字)第2课

教学内容

课本p4p5

教学目标

(核心目标前加★号)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3、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百家姓资料、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导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教学任务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3、通顺地朗读课文。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提问设计) 小组任务 修改补充

揭题导入

导学反馈

用时:3分钟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的经典诗文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的经典诗文有《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

二、诵读汇报: (出示《百家姓》)

1、集体齐读《百家姓》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有多少同学愿意参与都可以,能说多少说多少 学生讨论交流。

精讲点拨

用时:27分钟 一、自主学习,了解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 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儿歌一共几个小节?从中读懂了 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2)还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

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5.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二、开展游戏,趣味诵读

(一)诵读第一节。

1.指名朗读第一节。

2.齐读第一节。

3. 了解第一节的姓氏介绍方法。 出示: 什么李?木子李。 什么张? 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1)说说发现了什么。(通过把字拆开的方式来介绍姓氏。)

(2)出示几个姓,让学生尝试拆解。如“章—立早章”“吕—双口吕”“林— 双木林”“陈—耳东陈”“黄—草头黄”等。

(3)齐读第一节。

(4)同桌用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第一节。 4.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述。

(1)除了拆字法,还有什么方法也能讲清自己的姓氏呢?

(2)照样子说一说。 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方?方向的方。

①师生问答。

②学生同桌之间游戏问答。

5.齐读第一节,背诵第一节。

(二)诵读第二节。

1.引读: 师:中国姓氏有很多—— 生:赵、钱、孙、李,周、吴、 郑、王。 指导读好“郑”字,它的韵母是后鼻音。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姓氏,接一接。

3.出示第四、五行,认识复姓。

(1)跟着老师读好复姓。

(2)教师介绍复姓。

(3)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复姓。

(4)教师补充常见的复姓。

4.指名读第二节。

5.齐读第二节,背诵第二节。

(三)比赛朗读,加深记忆。

1.个人挑战赛。

2.男生女生集体比赛。

3.齐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张”“赵”“钱”,学习新部首。 (1)指名朗读生字。 (2)介绍部首:“弓、走、钅”。 (3)说说一个字在做部首时和原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出示生字:么、国、方、什、双、王 ……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可以 快速记住它们。 3.小组合作交流。 预设: 国:四四方方一个框,里面住着小玉儿。

四、活动总结:同学们,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当堂训练

巩固拓展

用时:5分钟 一、完成课后练习

读读: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正音纠错

做游戏:师生互动,说姓氏

例:你姓什么?我姓张。什么张,弓长张。

介绍自己姓什么,可以用不同方法。

说说你还知道什么姓?

达标检测

用时:

作业设计

完成《同步精练》部分习题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姓氏歌

木子李

弓长张

古月胡……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第 课时)

教学任务 通过诵读《姓氏歌》,巩固上节课认识的12个生字。学会写7个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提问设计) 小组任务 修改补充

揭题导入

导学反馈

用时:5分钟 复旧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检查认字。

2、齐读课文

精讲点拨

用时:15分钟 一、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朗读,正音。

(2)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识记生字。

(3)多媒体出示田字格生字“姓、什、双”

学生观察思考:这三个字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

比较其书写特点。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多媒体出示田字格中“王、方、么”引导学生观察结构、书写要领、描红、临写、扩词

出示“国”,回顾结构、部首并组词

有感情、节奏地朗诵课文。

当堂训练

巩固拓展

用时:15分钟 书写生字,完成练习

达标检测

用时: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木子——( ) 弓长——( ) 古月——

( )

口天——( ) 子小——( ) 言午——

( )

作业设计

1、《好字行天下》

2、《同步精练》

板书设计 姓氏歌

木子李 姓 什 么 双 国 王 方

弓长张

古月胡…………

一年级下册教案最新6篇相关文章:

2023年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5篇

一年级下册品德教学工作总结5篇

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7篇

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8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

人教版5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

九年级下册教案7篇

三年级下册面积的教案8篇

人教版小学5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篇

一年级下册教案最新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5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