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细致规划,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讨论,通过教案的合理安排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以下是吾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案文字8篇,供大家参考。
教案文字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大自然风光视频,说一说你的感受
导入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 思考: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这些文字可以分成几类?
生回答,师总结板书
三、精读、感悟
1、划出水手、飞行员是怎样读“天书”上的文字的句子。读懂“天书”上文字对于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小标题概括)(指名朗读2、3小节)
(1)认识“天上的文字”——星星
师:水手们!“天书”上的文字星星能帮你们干什么呀?
生回答师相机板书:辨别方向
师:水手们,你们是怎样看星星辨别方向的?
出示: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出示小熊星座图)
师: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生自由回答
师:多么聪明的水手呀,我们一起来朗读这句话!(把他们改成我们)
师:水手们朝天望望,就可以辨别方向了,你们生来具有如此能耐吗?
生交流。
师总结归纳 : 仔细观察 注重积累……
(2)飞行员是怎样认识“天书“上的文字——云的?
生: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会把飞机毁掉。
师: 课文怎么形容“砧状云”的?
出示: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解释砧字,出示铁砧图)
师: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师:认识“云”对飞行员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生回答师相机板书:观察气象
拓展:“看云识天气”,说一说并出示有关“云”的天气谚语
2、小组合作学习五、六自然段
要求:
(1)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看到(工地上挖出的这块灰色的石头),普通人认为( ),而懂大自然的文字的人知道( ) 。是由( )造成的。据此可以推断( )。
生边回答边出示石灰石形成图、汪洋图、城市图
并总结石灰石的形成有助于了解地质的变迁
(2)把第六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在句子旁批注)
“地书”上的文字有什么意义?(小标题概括)反馈学习情况:
出示花岗石图片
师:看到这块花岗石你有什么疑问?
出示: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
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
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树林的呢?
师:指名学生回答
再出示: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
出示冰川材料
师:它一下子就把花岗岩搬来了吗? 你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
生:“爬”并表演“爬”动作
师:作者用了个“爬”字写出速度之慢。 喜欢这个句子的同学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你还喜欢哪句话?
生回答,师点评
配乐集体朗读第六自然段
师:读懂“地书”上的文字花岗石有什么意义呢?(地质的变迁)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文字?读懂了他的什么意义了呢?怎样才能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
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板书:虚心求教 积极探索……
(2)诵读与欣赏
?大自然的语言》
(节选)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写着/秋天就在眼前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课堂小结:大自然是个美丽的地方,大自然散发着迷人的芳香,让我们带着智慧的眼睛去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吧!
五、课后作业:
选择一种大自然的文字,仿2——6小节写法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
板书:
24、大自然的文字
星星——辨别方向
天书
云——观察气象 留心观察 注重积累
虚心求教 积极探索
石灰石
地书 地质变迁
花岗石
教案文字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并理解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懂得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4、感悟作者如何用语言文字将大自然的文字描写的'妙趣横生。
重点: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懂得它们的作用
难点:感悟作者的写法
【设计理念】
本文教学时采用读、议结合的策略:在读中走进文本,在议中升华文本。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1、 出示现代诗
?秋》
师:谁能来给我们读一读?
学生读
师:你读得真的很美啊。有没有同学再来读一读呢?来,你来。哎等一等,他读的时候我们一起来认真的听一听,感受感受,想想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谁来说说看。你来。
生:他读出了秋天的美丽。
师:读出了秋天的美丽。从哪里?
师:哦,神来之笔。你解读得非常好,那你怎么看出秋天的美丽的呢?这首诗当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什么呢?秋天的落叶。
师:落叶。这红叶一片就是大自然的文字,作者在上面找到了、发现了——(生齐答:秋天)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大自然的文字(生齐答)【板书课题】
一:检查预习
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你们读懂了吗?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 呢?
这些文字告诉我们什么呢?
请同学上黑板完成填空
同学们,你们觉得大自然的文字怎么样呢?(奇妙,有趣,神秘等)
那么作者是如何用文字将这有趣的大自然文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
二:精读感悟
(一)感受北极星文字的神奇
1、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北极星这个文字的神奇之处。
2、 幻灯片出示:第二自然段
3、学生对比读一读
4、指名说自己喜欢那一段的介绍? (第一段文字)
5、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具体,生动,设置了一个情景)
6、星星写成的天书那么神奇,谁再来读一读?
7、为了吸引读者,作者在介绍北极星这种文字时,设置了一个故事情境,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二)自主探究,感悟砧状云、石灰石、花岗石文字的神奇之处
1、 那作者是怎么向我们介绍其它三种文字的呢?
2、认真读读课文三到五自然段,把作者介绍生动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写写感受 预设片段??
?ppt出示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找出比喻句读一读 比喻句让你体会到了什么?(了解了砧状云的形状)
3、作者怎样介绍才使我们队砧状云的印象特别深刻呢?(假设)
预设片段二:
?ppt出示第五自然段】
1、读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2、你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
3、能不能用自己的还介绍石灰石这个大自然的文字呢?
出示关键词 石灰石贝壳 海洋 让同学连线 介绍
4、这就是科学家得出结论的推想过程,这是一篇科普文,科普文不光要推想,关键是要有严密的推理,只有这样,才会让人信服
预设片段三
?ppt出示第六自然段】
1、谁来谈谈这段话的哪些地方描写很生动
2、我们来看看这三个问句,作者心里知道答案吗?(知道)
3、那他为什么还要连用三个问句呢?
4、读到这里,老师也有疑问,师读三个问句
5、老师的疑问谁能回答?生 读后面的句子
6、这一问一答是什么修辞呀?(设问)
7、谁想来读一读 学生练读体会设问句的好处
三、课外拓展
1、作者伊林是一位著名的科普作家,他用他严密的科普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 其实不同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诗人是这样来表达的
2、【ppt出示】诗歌大自然的文字
3、俗语是这样介绍大自然文字的【ppt出示】
你知道的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呢?指名说
4、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大自然文字,用你自己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介绍
四:总结
同学们,大自然的文字奇妙无穷,我们要想了解更多的文字就必须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更多的文字。
板书: 大自然的文字
北极星指示方向 情境
砧状云 预兆雷雨 假设
石灰石 曾是海洋 推理
花岗石 曾有冰川 设问
教案文字篇3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书本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却与我们书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那么它是什么样的文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哪本书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指的是什么?请大家速读课文,回答这两个问题。(学生读课文,教师画书样)明确:大自然好像一部书,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书中的星、云、鸟、石等物。
2.大自然这本书可分为两个分册。下面,请大家依据课文给分册取书名并编写目录,让我们共同尝试编书的滋味,好吗?明确:这两本分册,一本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神奇的天书的目录有星、云、鸟;有趣的地书的目录有石灰石、漂砾。(板书)
3.大自然这部书就像老师画得这么厚吗?这有多厚、多重?(请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大家看板书,根据你所掌握的说明文知识,说说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教师小结:
本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然后分天空和大地,列举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加以说明,读来趣味盎然。
三、品读课文,感悟重点
1.请学生从“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段文字,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好,可以按照这种形式叙述:文字-情态-破译的内容。(情态主要包括位置、形态、高度、飞姿、叫声等)启发引导:(用多媒体)出示一个画面(雷雨云图片),请学生找出相关的语段,带领学生体味文章是怎样描述和破译这种云的。然后学生自由发言,赏析自己喜欢的语段。
2.引导深入:品味本文语言生动有趣的技巧,重点赏析第14段。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画面(大雁南飞图片),请同学们说说这是第几段的内容?(找学生阅读本段)本段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是大雁,我们从哪点看出是大雁的呢?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写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3.知识迁移:出示画面(晴朗天气的云的图片),让学生试着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破译这种大自然的文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看来大家对大自然观察得非常细,要知道这正是破译大自然这部大书的首要条件。那么,如何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我想给大家讲讲作者伊林小时候的故事--伊林小时候就对大自然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有时到乡间去,守在蚂蚁窝旁,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父亲工厂制造肥皂的过程使小伊林看得入了迷,他把家里的厨房当成实验工厂,居然成功了;他按照书上的配方制作鞋油,用其把皮鞋擦得锃亮,并高兴地欢呼起来“科学胜利了”。当然他也有失败的时候,但这让他懂得了科学试验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的道理。
4.由伊林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如何认识大自然的启示。让我们再看作者是怎么说的,下面我们齐读课文结尾3段,请同学们回答。明确:观察、读书、请教。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同学们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从书本中看到的或向别人请教到的大自然中的种种景象,继续为本书编目录,要求语言生动、浅显有趣。然后学生交流。
五、结束语
同学们,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妙无穷,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并不断破译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也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会有一个温馨安宁的家园。
教案文字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3个要求认的生字,会写7个要求会写的字以及三个词语:元旦、北京、乐曲。
2、能力目标:掌握并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知道朗读能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价值观目标:体会升旗时的庄严隆重,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情感。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3.
【授课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诱导质疑
1、板书课题。
2、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二、整体感知,自学生字
1、首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
3、再读课文,要读得流利、有感情。
4、检查生词认读,尤其是生字识记方法。
5、;练习:“开火车”认读生字。
6、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7、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8、朗读指导:
(1)学生再度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三、引导探究
(一)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后填空,采用观察图画、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所填词语的意思。
(元旦、北京、广场、人山人海、庄严、隆重)
2、思考、交流:
为什么说升旗仪式是“庄严、隆重”的?
(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所经历的升国旗仪式理解)
(二)指导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思考;
2、和周围同学交流;
3、指名发言。
板书:
旗手:擎
护旗队员:礼服、绶带、正步(乐曲)
庄严隆重升旗手:接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军乐队:奏国旗(雄壮的`国歌)
护卫队员:行持枪礼
群众:行举手礼;肃立注目
3、小结:为什么说升旗仪式是“庄严、隆重”的?
四、拓展练习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五、总结
说说自己学了本课后的收获。
六、指导书写生字
七、欣赏歌曲
?五星红旗》。
附板书:
1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旗手:擎
护旗队员:礼服、绶带、正步(乐曲)
庄严隆重升旗手:接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军乐队:奏国旗(雄壮的国歌)
护卫队员:行持枪礼
群众:行举手礼;肃立注目
教案文字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了解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知道一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4、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代的一些记事和通讯的方法。
2、收集资料,了解现代的一些信息传递的方式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具准备:
课件,收集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1、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通讯的资料,哪些同学收集的是人类早期的通讯资料?请展示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共睹一下。
2、大家一定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人类创造了文字,那么人类一定先于文字出现。那么在文字被创造之前,人类是怎样记事和传递信息的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二)读文识字,初步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读的情况。
(1)全班齐读课文。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3)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学生从字的发音、字的书写上抒发自己的看法。)
(4)教师适当的总结,并再强调下列字的读音和书写。“徽”“擦”“烁”“倒”(多音字)“摔”。
(5)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
(三)、整体感知,弄清条理
1、反馈课文的分段情况。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教师小结,理清文章的条理。
4、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部分,了解过去的记事方式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他思考:这一部分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
2、指名反馈。(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3、交流阅读收获,重点了解“贝壳记事”的方法,注意发散学生思维,想象不同的'贝壳可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先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4、理解“一条穿着好些贝壳的带子,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本书。”这句话的意思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开火车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古代人类是怎么记事的呢?(指名反馈)
5、导读:那么他们又是怎样通信的呢?
(二)、学习课文,了解古人的通信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他们又是怎样通信的呢?
2、指名反馈。(借助特定的事物表达一定的意思。)
3、课文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指名反馈)
4、学生读课文相关的句子。
5、引导学生想像,他们如果是报平安会怎么表示呢?(学生大胆想像,自由发言)
6、教师小结:虽然古代的人类没有我们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他们利用自己身边能够利用的事物进行通信,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我们现在所用的文字,创造了人类一个又一个的文明。
(三)、阅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
2、读完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呢?(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发言,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3、教师总结,鼓励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人类生活知识。
(四)、拓展延伸,说现代的通信
1、小组讨论、交流:你们知道我们现代都有哪些通信方式。
2、集体反馈。
3、鼓励探究:你们知道吗。过去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人们的通信方式可多了,只是不及我们现在的迅速。[教师可以将一两个关于过去人类通信的方式告诉学生,(例如长城烟火台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板书设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方法奇妙记事结绳古代人们的智慧
贝壳
通信
六、练习:
学习了课文,我们了解了很多知识,在创造文字之前,人类就已经创造了许多许多记事和通信的方法。那么面对早期人类的种种创造,你想说什么?
教案文字篇6
?大自然的文字》这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它生动地告诉我们大自然中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平凡的现象,都可以让我们推测过去,预知未来,增加对自然的认识,并通过了解其规律,并遵循和利用好这些规律。所以,在教学中,我时时提醒同学们,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多用心去观察自然,总会有所收获的。如此挖掘,使学生对文本的教益领悟于心。同时,因为本文内容浅显,易理解,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想尽量在语言训练上下功夫。利用理解文意的机会,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特别是让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成果,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完成得不错:
一、在“追梦者组”展示“有趣的地书”部分中的第二个文字——花岗石时,为了让学生理解 “冰是如何把花岗岩搬到森林里去的”这个难点,我引导学生抓住描述这部内容的动词,通过冰川的漂移以及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经过层层深入,发挥想象,绝大部分同学理解了这方面的内容,使难点得以突破。
二、教学探索大自然的方法时,“出类拔萃组”首先以作者伊林小时候的故事的引入,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又从另一个角度丰富了课文信息,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其次,在学习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方法时,他们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多加了一则要求,注重引导其他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把信息的获取与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加深了对文字的理解,树立了科学的态度,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有不如意的地方:
1 、好的评价语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在这课当中我做得不够好。在让学生展示成果时,学生们的表现都不错,我却没有及时进行表扬。
2、课堂上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
3、学生自学时,教师未能及时地参与到小学学习中去,以至于展示时问题百出。
一次上课就是一次锻炼的机会,我希望能在下次公开课上有好的发挥,我会更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自己加油!
教案文字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398-188090555
42062034641036+60
1004214080-2830800
(2)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
163+2056042
学生在作业纸上直接进行口算。
集体核对。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随堂作业本上。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兴趣小组要开展棋类活动,王老师准备购买一些棋具。
2、出示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问:你能帮王老师算一算:她一共要付多少钱吗?
你会列分步算式计算吗?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
5、提问:你能说出每步求出的是什么吗?
6、谈话: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教师板书:
123+154154+123
比较:和复习(2)有什么不同?
7、小结:像这样含有三步运算的综合运算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学生看图说一说:
(1)象棋一副12元,围棋一副15元;
(2)王老师要买3副象棋和4副围棋。
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
指名说算式。
学生回答,明确数量关系、运算顺序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指名板演算式。
学生回答:复习(2)是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现在是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三、探索算法
1、出示:
123+154154+123
(1)思考讨论:先算什么?为什么?第一步脱式两个乘积可以同时计算出来吗?
(2)小结:有加法和乘法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这样的两次乘法还可以同时计算。
2、出示试一试:
150+12065
(1)思考讨论:算式中有哪些运算?在这里除和乘连在一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校对答案。
3、小结:今天学的含有加、减、乘、除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式子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
(1)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
(3)独立计算。
独立思考并交流。
独立计算。
学生归纳并阅读书上的结语: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四、巩固应用
1、说一说、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集体订正。
2、啄木鸟诊所。(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说一说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
3、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比较每组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4、对比练习(做想想做做第6题)
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同桌互说。
独立做题。
(1)独立观察、判断、改正。
(2)汇报、交流
(1)独立计算
(2)比较,交流。
(1)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2)比较条件、问题和计算方法。
五、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
六、作业设计。
1、用递等式计算。
28070+15818+9425
461283-73453-254
2、一枝钢笔28元,一本练习本2元,小华带了100元,打算买2枝钢笔和9本练习本,钱够吗?
3、一辆快客3小时行驶了315千米,一辆普通客车4小时行驶了320千米,快客每小时比普通客车多行驶了多少千米?
教后反思:
略。
教案文字篇8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思想感情
2、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一些大自然的文字
3、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一些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自然丰富多彩,她充满着生命的神奇与魅力,大自然奥妙无穷,她满载着人类的历史与未来。播放课件(大自然的风景图片)看后交流你想说些什么。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让学习一篇有关大自然的文章《大自然的文字》。它将指点我们去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它将引领我们去领略大自然的风采。
3、齐读课题。
4、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型,读通课文。
二、检查字词预习:
小熊星座:为便于观察,人们将星空划分成若干区域,每一个星座可由其中亮星的特殊分布而辨认出来。北极星所在的星座叫小熊星座。
铁砧:(zhēn)捶打钢铁材料时垫在底下的器具。
预兆:预示。
耸立:直立。(造句)
三、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归纳课文所介绍的知识,说出所获取的.信息。
(播放教师范读课文的录音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组图片交流
四、个别读。
(1)读懂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好处?
(2)怎样才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
交流
五、课后老师要求同学去搜集、去发现大自然的文字。
交流
六、出示一首小诗《大自然的文字》。
(1)自由读
(2)交流读到什么?
(3)齐读。
七、小结:
大自然用她宽广的胸怀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类,大自然用她美丽的容颜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去感恩大自然,回报大自然,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我们的母亲一山一水永保青春,一草一木永不老去!
你准备怎样为保护大自然做些什么?
八、作业;
(1)抄写
(2)读诗
教案文字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