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课程教案最新8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创新设计,可以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活力,激励学生探索,教案的准备工作能够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深入学习,吾发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校课程教案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校课程教案最新8篇

家校课程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加号、减号、等号,知道它们表示的意思,初步学习2的加减法算式,并进行运算。

2、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三幅图的意思。

3、专心地进行自己的操作活动。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学习过2的组成。

物质准备:

小螃蟹图片,2个泡泡,数字1、1、2,符号+、—、=。

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小螃蟹吐泡泡。

教师出示一只小螃蟹图片,边演示边引导幼儿观察:小螃蟹吐泡泡,它是怎么吐的?鼓励幼儿讲述小螃蟹先吐了1个泡泡,又吐了1个泡泡,小螃蟹一共吐了2个泡泡。

启发幼儿思考:小螃蟹先吐的1个泡泡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又吐的.1个泡泡可以用什么符号和数字几表示?一共吐了2个泡泡可以用什么符号和数字几表示?

引出“+”和“=“,初步了解加号表示把它两边的数合起来,让幼儿知道可以用”+“表示又吐出了1个泡泡;等号表示它两边的数一样多。幼儿认读并空手练习书写加号、等号。

教师完整地列出算式1+1=2,引导幼儿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泡泡变变变。

教师请幼儿观察并说说小螃蟹现在吐了2个泡泡。教师拿走一个泡泡:破掉了几个泡泡?现在还剩下几个泡泡?鼓励幼儿将事情讲述清楚。

启发幼儿用数字和符号表示2个泡泡、破掉的泡泡和剩下的泡泡。引出“—“,初步了解减号表示从它前面的数里面去掉后面的数,让幼儿知道可以用”—1“表示破掉的一个泡泡。

3、小组操作活动。

看图列2的加法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三幅图,看图说说三幅图的含义,并在下面的空格处写上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

看图列2的剑法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三幅图,理解第二幅图的变化。并在下面的空格处写上算式,知道剑法的意义。

看分合式,在空格处填上正确的数字。

4、看图说算式。

请幼儿介绍看图列2的加减法算式活动,说一说三幅图的含义,引导幼儿讲述为什么要用加法,或为什么要用减法。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家校课程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初步学会朗诵儿歌,并能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表演。

2、 能正确掌握儿歌中出现的一些量词,并在游戏中学习接触新的量词,练 习完整讲述。

活动准备:

1、售货厅,儿歌中所需的用品以及其他一些物品

2、 兔子头饰一个猴子头饰五个

3、 儿歌录音磁带一份

4、 画有森林画的黑板一块(作帷幕用)

活动过程:

一、 情景表演,幼儿熟悉儿歌内容

白:在一座大森林里,小兔子开了一家铺子。(边说边拉开帷幕,幼儿看见的是小兔子在铺子里。)

小兔子:小朋友们好,我是小兔子,今天新开了一家铺子,欢迎大家光临。

(师出场):哇!小兔子家开了铺子,施老师带大家去看一看,铺子里有些什么东西。(转身向兔子,指着袜子)

这是什么东西?一共有多少?(请幼儿回答,学习正确使用量词:三双袜子)

(再指着一排瓶子)这一排是什么?共有几个?(请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练习:四个瓶子)

(教师转身对兔子)小兔子,这桌子也卖吗?

兔子:卖,当然卖咯!

师:哎,我看这桌子挺好的`,小朋友们看看铺子里有几张

桌子?(指导幼儿正确运用量词:张)

(师拿起两把塑料的椅子)你们看漂亮吗?我们来

数数一共有多少,然后告诉大家。(指导幼儿学习用“把”这个量词)

师:还有些什么?(老师寻找别的东西,突然发现)

瞧,这些帽子可真多,有大有小,有白的有花的,一共几

顶,我们来数数。一顶、两顶、三顶、四顶、五顶,一共

五顶帽子。(幼儿练习顶这个量词)这里的东西可真多呀!

(突然来了五只小猴子)

之一:小兔子,我要买五顶帽子。

小兔子:啊?是几顶?我没听清楚。

师:小朋友,小猴子要买多少帽子,告诉小兔子。

(幼儿齐答:五顶帽子)

之二:小兔子,我要买四个瓶子。

之三:小兔子,我要买一张桌子。(老师帮小猴抬下)

之四:小兔子,我要买三双

袜子。

之五:小兔子,我要买二把椅子。

小兔子:我的东西卖完了,明天再来开铺子。(拉上帷幕)

二、 引出儿歌

1、 随着拉上帷幕的同时播放录音磁带,第一遍欣赏儿歌。

(主要集中幼儿注意力)

师:是谁把刚才的是编成了这么好听的儿歌?他到底编的

对不对,我请小朋友再仔细听一遍。

2、 第二遍欣赏儿歌

3、 理解儿歌内容

(1) 是谁在森林里开了一家铺子?(幼儿完整讲述)

(2) 铺子里有些什么东西?(要求正确运用量词)

(3) 东西被谁买完了?小兔子怎么说的?

三、 幼儿学念儿歌

1、 放慢速度,幼儿跟老师一起念一遍。

2、 提示要求,会的小朋友念响点,不会的轻轻念。

3、 分组练习,加快速度。

四、 游戏

1、 引出

师:小朋友会念这首儿歌了,你们会不会买东西呀?

好,小兔子的铺子又要开了,如果你像小猴子一样,说清

楚你要买什么,你一定买得到的。

2、 老师指导幼儿游戏

引导幼儿用:小兔子,我要买某某的句式,并能正

运用量词来参加活动。

过程中如果有幼儿没能正确运用量词,可以请其他幼儿帮助他。

3、 游戏的扩展

小兔子又出示许多儿歌中没有出现的东西让幼儿来买。如:一盒蛋糕、一辆小车、一把枪、一篮青菜……

老师指导幼儿学用这些量词。

4、 东西又卖完了,小兔子说:“我的东西卖完了,明天

再来开铺子。”

师生:小兔子,明天再来开铺子。

附儿歌:

小兔子,开铺子,

一张小桌子,

两把小椅子,

三双小袜子,

四个小瓶子,

五顶小帽子。

来了一群小猴子,

买走一张小桌子,

两把小椅子,

三双小袜子,

四个小瓶子,

五顶小帽子。

小兔子的东西卖完了,

明天再来开铺子。

家校课程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对称图案装饰蝴蝶的翅膀。

2、通过涂色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重点:

学习用对称图案装饰蝴蝶的翅膀上。

活动难点:要求幼儿尝试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给蝴蝶翅膀上的图案涂色。

三、活动准备:

1、范画一幅。

2、水彩笔、打印好的没涂色画幼儿每人一份。

3、蝴蝶图片、音乐。

4、《美丽的'蝴蝶》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播放背景音乐,播放《美丽的蝴蝶》课件):“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漂亮的蝴蝶便成群结队地出来嬉戏了。它们飞啊飞啊,飞到了我们幼儿园。小朋友们快看,它们多美丽啊!你们想不想把漂亮的蝴蝶画下来呢?”(幼儿回答)

老师:“那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涂漂亮的蝴蝶。”

二、观察蝴蝶,积累经验。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蝴蝶图片,着重强调蝴蝶的对称性。

老师:“小朋友们先看一看,这些蝴蝶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呢?它们的花纹又是怎么排列的?它们的身上都有些什么颜色呢?”(幼儿回答)

老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这些蝴蝶呀都有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看看是什么呢?大家注意看它们左右两边的翅膀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幼儿回答)

老师:“对了,它们两边的翅膀是一样的,蝴蝶呀都有这个特点,左右两边是对称的。小朋友们在涂色的时候就要注意这点。”

四、老师引导,幼儿上色。

老师:“小朋友们觉得这只蝴蝶漂亮吗,蝴蝶现在还不漂亮,需要我们给它涂上好看的颜色。大家先想一想,要涂什么颜色才能使蝴蝶漂亮,鲜艳。(幼儿大胆设想)

老师:“小朋友们想得很好,但是大家在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颜色的搭配,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配在一起才好看,还要注意冷色和暖色以及同类色的运用。”(幼儿涂色,老师指导,并鼓励幼儿运用各种颜色,各种方式涂色)

五、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老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播放背景音乐,让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六、延伸活动:给画面添画

家校课程教案篇4

一、快乐活动目标:

1、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认识几种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安全标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学习基本的指挥手势,懂得手势的意思。

3、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提高自我安全防护能力。

二、快乐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常见交通安全标志的课件,停车场标志、自行车标志等交通标志,音乐磁带,多媒体设备(搜索flash动画)。

2、生活经验准备:观察马路上的交通标志,也可以与交警联系好,邀请前来讲解。

三、快乐活动过程:

1、快乐激发:为引起幼儿兴趣,创设有斑马线、栏杆的情景。请幼儿说一说这里象什么地方?再看一看马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2、快乐认知:

1.观看情景表演,引起幼儿思考②、认识信号灯标识及几种常见交通标志③、学习指挥手势,现场指挥3、快乐获益:

2.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安全标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幼儿懂得了几种基本手势的意思。

4.通过游戏,幼儿养成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提高自我安全防护能力。

4、快乐拓展:情景表演--交通安全伴我行,将场地布置成马路十字路口的样子,请幼儿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家校课程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 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了解水可以变化。

2. 乐于动手探究水的变化,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过程。

活动准备:

1. 水的两种形态:一杯水、一个冰花或冰块(预先做好)

2. 酒精灯一个、铁皮一块

活动过程:

1. 导入

出示一杯水,引起幼儿的注意

师:老师今天请来一位朋友,他有一个小故事要与大家分享,你们认得他是谁么?

2. 听一听、讲一讲

师:今天,小池塘里的水跟风发生了一个故事,故事里的水好像发生了一点变化,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看看到底小池塘里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完整欣赏故事《会变的水》

关键提问:小池塘里的水变成了什么?小池塘里的水为什么会变?

小结:原来不同的季节小池塘里的水有了不同的变化。夏天变成了水蒸气,冬天变成了冰。

3. 玩一玩、说一说

l 师出示提前做好的冰花(冰块)给幼儿玩,让幼儿体验冰化成水的过程。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不同的`水,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看看冰块变成了什么?

小结:原来冰块变成了水

l 师演示水滴蒸发的过程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滴水烧了以后变成什么样子了?

小结:原来水因为火烧了以后变热,就变成了水蒸气,到空气中去了。

活动延伸:

幼儿在家中尝试让水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进一步了解水三态之下的特性。

附故事:会变的水

风对小池塘里的水说:“你看见我吗?”

水说:“看不见,可是,当树枝摇、旗帜飘、天空呼呼叫的时候,我知道你来了。不过有时候你也看不见我,因为我会变。”

风笑笑说:“我不信!”

夏天,太阳晒着,晒着,小池塘里的水不见了。

到了秋天,风来问水:“夏天你到哪里去了?”

水说:“我变成水蒸气,升到天空去了。”

冬天,北风吹着,吹着,小池塘里的水又不见了。

到了春天,风又来问水:“冬天你到哪里去了?”

水说:“我在池塘里结成冰啦了。”

风说:“啊!你真的会变!”

家校课程教案篇6

斯玛特创意儿童美术《有趣的点》

(适用于学校、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创意美术儿童班)

课题:点线面

课时:共4课时;第一课时;

2―3岁

教学目标:1、学习点、线、面的概念;

2、初步学习辨别红、黄、蓝色彩;

3、初步尝试用肢体绘画。

教学重点:1、深入浅出地解释点,线和面的概念;

2、引导幼儿联想常见的几何物品,观察实物;

3、引导幼儿完成简单的几何图形。

材料:水粉(三原色),大白纸,点线面图案,报纸,各种小积木。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色彩

1、鼓励幼儿用手指和颜色做朋友。教师先用手指蘸颜料印在纸上,引导幼儿模

仿印“点”。并认识红色

2、我们把所有的红点连在一起(用笔把红点连起来)看一条长长的红线就出来

了,它可以无限延长。

3、老师在幼儿印好的“点”上任意添加几笔变成新的图案,启发幼儿兴趣。

(如:毛毛虫、蚂蚁、汽车等图案)

二、不同的点

1、出示报纸。(想想怎样才能把它立起来?)在纸印上颜色 每人一张报纸,引导幼儿用力把它团起来。

2、把团好的纸团蘸上蓝色,印在纸上。看看印出来后是什么样子的?

3、我们再用不同形状的积木试试。

4、老师在幼儿印好的颜色上,随意添加几笔变成新的图案

(眼睛、花、大树等)引发幼儿兴趣。

三、欣赏点、线、面图案

引导幼儿说出所看到的图案。(小人、字母、轮船、飞机等)

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幼儿了解到其实美术很简单用大小不同

的点,颜色不同的点都可以完成一幅画。

四、有趣的点画

1、画出树的轮廓,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来把“树叶”填满。鼓励幼儿尝试。

指导语:我们要像大师一样一点点地画

2、欣赏作品马萨尔《弗里德里希的航船》

3、把画中不同的点找出来,画在纸上。数一数一共有几种点。

作品介绍:马萨尔法国画家,喜欢用点来作画。他的妈妈是个刺绣女工。也 许是因为从小看多了绣针跳上跳下的点,他也喜欢上了跳动的点。

斯玛特创意儿童美术《淘气的小珠子》

(适用于学校、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创意美术儿童班)

课题:点线面

课时:第二课时

2―3岁

教学目标:1、通过点的变化,初步运用连接的方式,感知线条;

2、通过欣赏点、线、面组合的美术作品,启发幼儿创想。

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大胆的用小珠子与颜色玩游戏;

2、能准确的说出直线,为下节课做准备。

教学材料:1、扣子画、纸工画作品若干副;

2、胶棒、弹力球、圆点;

3、蓝、黄颜料。

教学过程:

一、感受大点、小点

1、把报纸团成球,沾上蓝色颜料随意的在墙上印点。看蓝色的“圆点”(老师

点的尽量圆一点)让幼儿试着点。在用手指沾上颜料点在大点的后面,说??

说谁是大点?谁是小点?

2、鼓励幼儿大胆的用手指作画,充分释放自己的肢体。教师把幼儿印的小手点

连在一起,创新图案,激发幼儿的兴趣。感受线条。

3、欣赏用扣子作出来的各种图案及纸工作品。

4、漂亮的妈妈

在白纸上带领幼儿画妈妈。妈妈的'头发我们可以给她设计一个今年最流行的

发型,(用螺旋线画)画好后在纸上用点或线画背景。练习不同的线条。

5、淘气的小珠子

平面作画:在地上铺好2―3张白纸,分别在调色盘中放入蓝色、黄色颜料。

小珠子先在蓝色颜料里滚一下然后弹在纸上(看!出来了许多蓝色的点点)

之后它们滚成了一条线。先让幼儿观察,然后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大胆的沾

上颜料扔在纸上,在幼儿玩蓝色颜料快没有时,加入黄色颜料,再看发生的

变化。又有什么颜色出现了?(绿色)鼓励幼儿玩小珠子并找出点、线。看

线与线连接的地方我们给它涂上颜色,看它像什么呢?(启发幼儿联想)

作品介绍:用钮扣设计各种图案的作品,充分展示了由点到线及面的连接。幼儿

也可以在家和父母一起练习。

斯玛特创意儿童美术《用一根线条去散步》

(适用于学校、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创意美术儿童班)

课题:点线面

课时:第三课时;

2―3岁

教学目标:1、感受线的变化,尝试画不同的线条;

2、认识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1、认识直线,并学会简单绘画;

2、在直线的基础上,变换线条。

教学材料:1、长皮筋;

2、蓝色颜料、彩色蜡笔、白纸;

3、欣赏线条画。

教学过程:一、画点变线

1、在纸上画点由点变成线,变化出不同的线条(曲线、折线、弧线)。引导幼 儿联想,这些线条都像什么?曲线像海浪;折线像小山。弧线像靶心。还像 什么?“好我们现在就用一根线去散步”幼儿在纸上练习,引导幼儿画不同 的线。看!老师从这个点慢慢的拉出了一条线,我们拉着它一直走,变出了 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你们画出什么了?

2、欣赏点、线、面作品

观察画面,这些小圆点拼出了什么图案?启发幼儿想到什么就说出来?每位 幼儿都要说出自己所看到的,并给予鼓励。接下来是线的画面,也鼓励幼儿 说出所看到的。

3、小皮筋跳舞

请幼儿拉住皮筋,我们用力把它拉直,看看能有多长?这是直线。我们现在 让小皮筋洗个“澡”。把它放在蓝色颜料里泡一会儿,再把它拉直放在纸上用 力弹一下,看!一条蓝色的直线出现在纸上。老师与幼儿一起完成,鼓励每 一名幼儿尝试拉皮筋。老师边做边说直线,直线。

我们现在把皮筋松开,皮筋有什么变化?噢!皮筋变弯了,像波浪,像小山, 像一条小蛇?那我们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它做叫曲线。

幼儿用毛笔在纸上画曲线(在地上铺两三张很长的白纸)

和幼儿玩直线快跑的游戏,看谁画的直线最长。谁能画出像波浪像小山,像 一条小蛇?一样的曲线。

4、多练习绘画线条为以后画形做准备。线条运用灵活画面画得才生动,不死板, 自然。

二、欣赏大师作品《兄妹》

克利说:“用一根线去散步”。克利早年致力于音乐和视觉艺x,1900年考入 慕尼黑美术学院,克利在对色彩,形式和空间方面创立了独特的表达方式, 这位伟大的幻想家创造了一门抽象艺术。

斯玛特创意儿童美术《雪》

(适用于学校、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创意美术儿童班)

课题:点线面

课时:第四课时

2―3岁

教学目标:1、通过撕、贴、染等活动,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变化;

2、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准备:1、雪风景图片、自制雪花;

2、报纸若干张、彩色纸、白色皱纹纸(数量以上课幼儿为准);

3、扇子、盐、轻音乐、吹风机一台;

4、板刷(数量上课幼儿为准)蓝颜料1瓶。

教学过程:

一、上课要求,工具介绍:

认识本节课所用工具:板刷、胶水、蓝色颜料

二、活动1、感受“面”

放轻音乐,撒雪花

让幼儿找出大片的雪(面)想一想怎样才能有小雪花(点)可以用什么方法(启发幼儿创想)?幼儿用撕好的小雪片进行粘贴,再用线把它们连接在一 起,说说小雪片拼出了什么图案。(幼儿随意粘贴图案)理解由面----点---- 线变化过程。

活动2、团雪球:幼儿练习把平面纸团成球。在纸上画出雪人的轮廓,想一 想怎样才能摸到小雪人?我们试着把纸,团成球沿着雪人的轮廓粘贴。用两 只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来捏纸团。集体完成,理解面dd点dd线变化过程。

活动3、儿歌:小雪花,轻轻飘,有的大,有的小,我们一起堆雪人。为雪人画上蓝色的天空。幼儿用板刷把“雪人世界”(雪风景图)刷上蓝色。刷 完从墙上摘下画,铺在地上。在颜料未干时,撒上盐(给雪人下雪),再用 吹风机把颜色吹干,刷去未溶于水的盐,画中仿佛有无数的雪从天而降。欣

赏:拿起画纸,请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

斯玛特创意儿童美术《稳定的面》Ⅰ

(适用于学校、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创意美术儿童班)

课题:基本图形

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

2―3岁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认识基本图形;

2、培养幼儿对渲染的兴趣。

教学材料:彩色颜料,形状明显的物体图、不同形状的彩色纸。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教室中的图形,鼓励幼儿大胆说出物体的形状。如:桌子的面是长方形的,椅子的面是正方形的、继续请幼儿观察,观察图片上物体的现状。

二、幼儿练习,在墙上贴好大张白纸。纸上画满点,要求幼儿用直线或弧线连接。可以是圆形一条线;也可以是三角形三条线;也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四条线。启发幼儿用直线连接。

三、彩色纸粘贴:介绍新工具dd胶棒

1、这个工具是我们上手工课粘贴工作时必须用到的,它有自己的名字dd胶棒。使用前先把它的“帽子”打开,然后把胶棒拧出来,涂在要粘贴的部位,贴好。

2、注意:胶棒,不要拧得太长。用完后及时给它盖好“帽子”以防胶棒变干。

3、现在我们试着用彩色图形纸粘出你喜欢的图案。先用三角形拼出一棵漂亮的松树吧,还有长方形的公共汽车等很多种图案,你们也想到了对吗?下面的工作就有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看谁拼出的图案最多。

4、集体欣赏幼儿作品,鼓励每个幼儿。

家校课程教案篇7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纸花,漂不漂亮?这么漂亮的纸花是老师亲手扎成的,那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扎一朵漂亮的纸花呢?这堂劳动课就来学习15课《扎纸花》。

二、教师示范,学生操作

1.教师点明扎纸花的目的、意义、用途。

2.教师检查准备的'材料。

材料:四张红色软纸,一把剪刀,一段细铁丝。

3.启发学生说出扎纸花的六个步骤,教师示范,学生操作。(注意渗透安全)

(1)对折。把四张软纸理齐,对折一次。

(2)来回折。从对折的地方开始,启发学生像折扇子一样,等宽来回折。

(3)捆扎。注意演示直观,教师用一段细铁丝在纸条中间处捆扎。

(4)剪圆弧。教师用一个纸板演示,把纸的两端剪成圆弧状。

(5)拉开。先拉出花形;启发学生说出再怎样做;先拉上层,再拉下层,最后把中间两层拉开。

(6)整理成花。引导学生看看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满意,把它整理整理,一朵漂亮的纸花就扎成了。

4.学生讨论总结扎纸花的方法——六大步:

三、学生练习,形成技能

教师让学生根据扎纸花的方法再扎一朵纸花,通过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

四、总结讲评,进行

教师小结扎纸花的方法程序,加深学生对扎纸花技能的掌握。并通过讲评学生作品,对学生进行审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信念。

家校课程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几何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

2、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子,在移动、翻转、拼接几何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三角形人手12个,三角形底座、正方形底座、长方形底座各六个。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指认几何图形出示三角形"我是快乐的三角形,我最喜欢和我的.朋友一起玩游戏了。看看我的哪些图形朋友来了。"指认几何图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请幼儿指认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二、拼搭几何图形,感受三角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1、玩游戏:三角形碰碰乐。

播放三角形声音,请问你们听到了什么?

2、怎样才算2个三角形碰在一起了?(幼儿回答老师在电子白板上演示,然后播放操作视频)3、归纳小结。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要完全重合在一起,两个三角形才快乐。

三、引导幼儿进行拼搭活动。

1、介绍操作规则。

第一,听清楚是"几个三角形碰碰乐"。第二,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条边要全部"碰"在一起。

2、教师播放课件录音"碰碰乐、碰碰乐,2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观察幼儿拼搭情况。

3、提问:2个三角形"碰出"了什么图形呢?

4、归纳小结。

5、教师再次播放课件录音"碰碰乐、碰碰乐,4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请用4个三角形拼出一个大的长方形。

6、4个三角形"碰出"了一个长方形,现在请你任意移动一个三角形,把它变成另一个图形。看看你能变出几个图形呢?

四、送三角形回家。

1、出示几何图形底座: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你的12个三角形要回家了,这里只有一个底座才是这12个三角形的家,要把12个三角形不多不少、正正好好送回去,拿一个底座是它们的家?

2、提问:你觉得12个三角形的家是哪一个底座?见你的名字贴贴到相应的图形中。然后请你来说说你的理由。

3、请幼儿选择自己认为的底座去操作。

4、提问:你们刚才送了之后,哪个底座才是正正好好12个三角形的家呢?请你说说理由。

5、归纳小结:三角形底座太小,有几个没有放进去,正方形底座又太大,要再多几个小三角形才行;长方形底座不大不小刚刚好。

6、刚才选择三角形和正方形底座的幼儿重新找一个长方形底座再次将12个三角形都送回家。

家校课程教案最新8篇相关文章:

家校垃圾分类活动总结8篇

家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8篇

家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

建筑课程心得8篇

幼儿智慧课程培训心得8篇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8篇

幼儿智慧游戏课程培训心得8篇

对课程活动的总结8篇

卖课程工作总结通用8篇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推荐8篇

家校课程教案最新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