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撰写过程使教师仔细思考教学目标和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自我管理技能,教师可以借助技术工具来更好地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从而调整教案,吾发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游戏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游戏教案篇1
玩法:
1.请5名幼儿提着篮子扮演“摸鱼人”站在池塘边,其余幼儿围坐一圈作池塘。
2.将小鱼放在池塘内,并请5名摸鱼人观察好小鱼的位置。
3.将5名摸鱼人戴上蒙眼布。
4.请他们跳进池塘摸鱼。
5.摸完后数一数,摸得多的为胜者。
6.然后换人(胜利者可继续参加游戏),游戏重新开始。
准备:
蒙眼布5块,小篮子5只、塑料小鱼玩具若干。
提示:
1.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和观察力。
2.为了更具有趣味儿,增强竞赛意识,可在游戏开始前,先规定好摸几条鱼,谁最先摸到规定的数目,且上岸坐在位子上的为胜者。
中班游戏教案篇2
一、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街道上的各种常用字。
2.培养幼儿想象力和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准备
一幅街道图形的棋盘图片、一盒数字卡片、棋子若干
三、游戏过程
1.每人拿一个棋子放在印有街道图形棋盘的起点上,经猜拳游戏决定抽卡片的顺序。
2.抽出一张数字卡片,把棋子放在图片上相应的场所,并讲出该公共场所的名称。(例如,抽到数字3,棋子走3格,这格的图片或汉字是电影院,该幼儿必须说出,这是什么地方,可以去干什么的短句。)所有参加者按顺序抽签游戏。
3.如认不出汉字或说不出完整短句,就算输,停抽卡片一次。最后谁的棋子先到终点,谁就赢得胜利。
四、提示与建议
此游戏可供一名或几名幼儿共同游戏,也可与父母一同游戏。
中班游戏教案篇3
游戏目标:
1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感受音乐的美,并创造性的表现美
2能听辨出mi .sol .la ,并能初步理解三个音在五线谱上的关系
3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游戏材料:
小鸡,小兔.小鸟头饰若干.狼头饰一个,花皮筋
活动过程:
一.小动物找伙伴游戏过程
1.老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根据小鸡,小兔.小鸟的体型.特征,确定它们代表哪个音
2幼儿自选小动物的头饰,进行游戏
3教师连续弹三个音,最后停在一个音上,戴着与这个音相应头饰的小朋友找与自己同类的小伙伴抱在一起.
4违反游戏规则停玩一次
二.动物找家游戏过程
1教师将花皮筋在地上拉成五线谱状,并将三个音的卡片放在相应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三者之间的关系,说说:谁的家最高,谁的.家在中间,谁的家最矮。
2说明游戏规则:幼儿根据听到的音乐自由表现,音乐停,小动物迅速站到自己的家内
3游戏进行两遍后,提高难度.由教师扮演狼,音乐一停,狼就要出动.提醒幼儿快速反应,否则就会被狼抓住.
4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分配角色,商定规则,教师可以提供帮助和配合,幼儿自由游戏。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与游戏相结合的活动,这种活动比较能刺激幼儿的神经,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活动中,孩子们能在音乐声有趣的和伙伴一起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脚,开心的笑着,游戏着。要求幼儿能边唱歌边与同伴合作游戏,刚开始时幼儿只记得去寻找自己的朋友而忘记了唱歌,但是通过老师与幼儿之间的示范,这让孩子能更好的掌握了游戏的规则。本次活动是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的,采取了边唱边与幼儿一起玩的形式,这就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和动作。此外,在活动中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碰一碰”的热情,也给幼儿与幼儿间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认识更多的朋友。同时对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中班游戏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具有动手建构的兴趣。
2、尝试一种材料多种砌法与用几种材料共同建砌。
3、体验建构的喜悦。
4、培养幼儿的合作。
环境材料:各种建构材料。
一、过程:
1、自由选择架子上的材料,并找个宽松的地方坐下建砌。
2、自由选择伙伴合作活动。
3、活动后欣赏,共同分享建构成果,并初步学会。
4、活动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收拾好物品材料,分类放回原处。
二、指导重点:
1、启发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进行建构。
2、指导新来的幼儿大胆地邀请同伴合作建构。
3、注意提醒幼儿在活动中珍惜他人的建砌成果,不故意毁坏。
中班游戏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喜欢参与游戏,情绪积极愉快。
2、幼儿通过游戏培养抑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训练反应的灵敏性。
3、幼儿能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5、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熊”头饰一只,圈划幼儿活动范围和“熊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如果你突然遇到一头大狗熊,你该怎么样,它会不会吃你?”幼儿讨论提出意见。
二、设置情境,观察讨论熊的习性。
1、请另一位老师扮成熊,听到主班老师说:“哎呀!瞧,我们班来了一只大狗熊!你们快用你刚才的办法试试看,看它会不会吃你!”就出现。
幼儿尝试自己的办法,熊将出声的,动的幼儿抓走。
教师请没被抓走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没有动,没有出声音等。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熊的习性:
“熊”介绍自己的特点:“人们都叫我‘黑瞎子',没错,我的眼睛不好,但是我的耳朵可灵了!一点点声音我都能听见!”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遇到熊的时候该怎么办:看到了熊不要动,不要说话,就不会被熊吃了。
三、学习儿歌《熊来啦》。
1、师:“我这儿有一首儿歌,只要你会念这首儿歌就不会被熊抓走了,想不想听听?”
2、教师念儿歌,幼儿以集体,分男女的形式学习儿歌。
四、第二次游戏。
师:“如果熊再来,我们怕不怕?我们就一边念儿歌,一边用儿歌里的方法,就不会被熊抓走了!”
师:“哎呀!熊来啦!”熊出现,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玩游戏。
五、商定游戏玩法和规则。
和幼儿一起讨论:“熊没来的时候我们干什么?”“熊什么时候出来?”“什么时候念儿歌?”“什么时候不动了”“什么时候游戏结束?”“熊的家在哪里?”等问题。
教师总结幼儿的讨论结果。
六、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1、请一位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2、请若干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七、教师小结,评价,表扬按规则进行游戏的幼儿。
八、幼儿“熊走”进教室。
附儿歌《熊来啦》
熊来啦!熊来啦!闻闻你来闻闻他。
别动别笑别说话,别被狗熊抓回家。
教学反思:
教师的爱是中最为宝贵的营养,沐浴在爱的甘露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的反应,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关注他们的心理感受以外,还应该用亲切的语言、目光去亲近他们,关怀他们。
中班游戏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