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内容的实际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为个别辅导和差异化教学提供依据,提前写好教案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需求,下面是吾发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2024教案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2024教案篇1
目标:
1.能创遍舞蹈动作,进一步巩固垫步,学习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舞蹈动作,体验和表现新疆舞蹈提拔的姿态。
2.从舞蹈中懂得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的风俗。
3.在舞蹈过程中,体验舞蹈的乐趣及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准备:
新疆帽若干(幼儿人手一顶)、自制幼儿舞蹈用品若干、录音机、磁带,
过程:
1.律动入室,以节奏游戏来带动孩子的积极性。(并请孩子坐在位置上)
2.教师跳起新疆舞,引起孩子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很喜欢唱歌跳舞,今天我是请小朋友来一起唱歌跳舞的,现在我就来为小朋友表演一段新疆舞。”(歌曲《阿拉目汗》起,,教师跳舞)
3.播放《阿拉目汗》,幼儿听音乐,熟悉新疆音乐的特点,并能跟着音乐打节奏。
“你们喜欢刚刚我跳舞的音乐吗?喜欢这个舞蹈吗?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音乐,听完以后请你告诉我你觉得这首音乐怎么样?(欢快的,高兴的)你们说得真好,新疆音乐的最基本的特点是鼓点节奏非常强,我们一起边听边来打节奏,好吗?(教师敲铃鼓、孩子拿铃鼓跟打节奏,并可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4.幼儿创遍舞蹈动作,学习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舞蹈动作。
1)幼儿创遍新疆动作,并请全体幼儿跟着学习。
①“新疆的音乐多好听啊,我们来为新疆的音乐加上好看的动作,好吗?你想到了什么动作请你试一试,跳给大家看。”(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示范,并让其他孩子跟着学西习。)
②请全体孩子跟着音乐把自己想的动作跳一次。
2)学习新舞蹈动作: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动作。
“刚刚你们跳的舞真好看,我也想到了一个漂亮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教师示范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舞蹈动作,并分解动作教给幼儿。(从脚(踏点步)——手(拍手托帽)——整体)。
a)”我们先来学学脚的动作,先一脚往前踏步,然后另外一只脚在后点地,好我们一起来踏——点。”(孩子练习动作)
b)“做得真好,我们再来学学手的动作。先拍手然后把手从旁边举高转手腕,手心向外,手要举得高高的才好看。眼睛要看前面。”(孩子练习动作,教师指导不正确的动作。)
c)“做得太美了,我们一起把手和脚的动作连在一起来做,看看哪一个小朋友跳得最美。”(孩子练习整体动作)
3)听音乐完整地跳舞,教师引导幼儿除了新学的动作外,还可以把刚刚自己编的动作融入到舞蹈里面去。
“好,现在请你们听着音乐跳舞看哪一个小朋友能用上自己编的动作和新学的动作和起来一起跳。”(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5.全体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跳舞。
1)“我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小礼物要送给你们,现在请你们去把小礼物带上吧,我们一起围圆圈唱歌、跳舞吧。”(孩子戴上新疆帽跳舞)
2)拿道具听音乐再跳一次舞蹈,可让幼儿大家合作跳舞。
“我这里还准备了很多漂亮的绸带,我们一起拿着绸带来跳舞吧,找伙伴一起合作跳吧。”
6.离场。“孩子们,今天我们玩得可真高兴,我们把这份喜悦带给其他的小朋友好吗?”(教师与幼儿一起离场)
活动反思:
1、对于授课,要事先精心设计。有些问题,应让幼儿体验后在做回答,如:跳新疆舞和其它舞有什么不同?此外,应让幼儿主动提问。
2、在舞蹈时,要放心放手让幼儿自主实践。如让幼儿看图示学跳,让幼儿男女组合跳,或让幼儿自编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也要恰当、充分。
3、淡化舞蹈技能学习,重视体验式学习。纲要要求我们轻技能重情感学习,在游戏活动中倾听音乐,学习舞蹈更能取得良好效益。舞蹈是情感的升华,要把这种情感真切的表达出来,就须让幼儿进入角色,因此,教师要通过言语、体态传情达意,需要幼儿体验乐曲特点,感受舞蹈的风格,这样,幼儿才能在舞蹈时赋以感人的魅力。
大班2024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风车的制作方法,学会制作风车。
2、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根铅丝、一张腊光纸、一把剪??
2、每组两个已经做好的风车,一盒水彩笔。
3、风车制作方法示意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出示大风车: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风车)它可以怎么玩呢?这么好玩的大风车,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呢?
二、幼儿操作,寻找制作风车的方法。
1、教师:每组都有两个已经做好的风车,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着把它们拆开来,看一看、想一想,你们能不能发现好玩的风车是怎么做出来的。
2、幼儿动手操作。
3、谁愿意来说一说你发现风车是怎么做成的?
4、教师小结并出示制作方法的示意图。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自己动手做一下漂亮的风车,做好后,还可以用水彩笔把你们制作的风车装饰的更加漂亮。
教师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与他们一起制作,使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请大家一起来评一评你认为哪个风车最漂亮。
大班2024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人体的骨骼,以及骨骼的作用。
2、知道保持身体正确姿势的重要性及保护骨骼的方法。
3、对认识人体骨骼感兴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多媒体课件
3、笑脸图片、哭脸图片等
三、活动过程
(一)通过音乐活动了解骨骼的功能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走进教室。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的身体可以自由弯曲并能做出各种姿势吗?(幼儿自由讨论)活动评析:幼儿随欢快的音乐进入活动室,不仅能增强幼儿的节奏感,还能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参加活动。
2、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一(透视人体的骨骼)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让幼儿了解到人体主要骨骼的名称,知道骨骼支撑着人体,保护大脑和内脏。
活动评析:通过生动形象的flash多媒体教学动画的播放,不仅加强了幼儿自己身体各个的认识,而且使幼儿对探索人体骨骼产生了好奇,从而使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游戏活动:
身体宝贝动起来
1、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二(骨骼的各种动作)活动评析:这个环节我运用了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多媒体课件,这样便于幼儿很好的观察,还能激发他们活动的浓厚兴趣。
2、请幼儿根据图片上的骨骼的动作,模仿的作出相应的动作,进一步体验人体动作和骨骼之间的关系。
活动评析:在这个环节当中,我没有进行指导,只是对个别特殊孩子给予帮助,这样能够让幼儿最大限度地进行自主活动,能够按照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去表现,在玩耍中完成本环节的教学目标。
(三)保护骨骼的方法
1、教师引导幼儿看画册《我们的骨骼》,请幼儿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姿势、动作对骨骼的生长发育上不利的。
2、小游戏:我是健康小裁判。
玩法:教师出示多幅各种骨骼动作的图片,让幼儿通过手中的笑脸图片和哭脸图片来判断正确与否。
活动评析:在这个环节中,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阅读图书,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常识,并通过亲身示范,找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锻炼了幼儿的自主性,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
(四)骨骼所需的营养
出示挂图,告诉幼儿:我们的骨骼需要营养,图中这些食物能提供骨骼所需要的一些营养。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还有那些好方法可以帮助自己长得高、长得壮。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大班2024教案篇4
设计意图:我国当前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家长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但是有些家长对子女的生活关心、照顾过多,不够,造成部分孩子只知受他人之爱,而不知付出,认为父母的关心、照顾是应当的,不懂得回报、感恩父母。因此,加强孝敬父母的尤为必要。
本活动主要让孩子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讲述的是爸爸妈妈给贝儿过生日那天,贝儿看着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回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养育自己的辛苦,对于过生日就有了一种新的理解,于是就把蛋糕让给爸爸妈妈先吃的这个故事。这是活动的重点部分,感情的升华是难点。这个故事所透视的内涵是因为给孩子过生日是当前家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家长往往是忘记或舍弃自己的生日,而给孩子的是隆重的生日,通过这样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比较亲切切容易接受。
活动目标:
1、知道父母养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亲切关怀、照顾下长大的。
2. 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产生爱爸爸**的情感,愿意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课件:《我爱爸爸妈妈》;故事磁带:《看谁做得好》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小朋友在这个世界上谁是你们最爱的人?你们家里都有什么人,他们对你怎么样?小朋友,你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是怎样长到这么大的呢?
师:好,刚才所有的小朋友都说到了爸爸妈妈,现在就请你们来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对你们都做过哪些事情?你认为哪些是爱你们的,哪些是不爱你们的。
二、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
1、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帮助记录。
2、讨论孩子说的哪些体现出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哪些是不爱我们的?
师:爸爸妈妈爱我们的事情都差不多,都是给我们买好吃的、好穿的、还带我们到外面去旅游……但爸爸妈妈打孩子是否表示他们就不爱我们了呢?让孩子进行讨论,爸爸妈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打我们的?
大班2024教案篇5
活动背景:
社会上接连出现因拥挤、踩踏,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班里的小朋友们在日常交流中也谈论起类似的事件,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些幼儿还不能做到自觉有序,有争抢、拥挤的现象。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幼儿间相互拥挤,就会延误时间,造成危险,因此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安全十分重要。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安全活动。
活动名称:
怎样做最安全
活动目标:
1、懂得遇到突发事件时不拥挤,一个跟着一个走,更节省时间。
2、增强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一些因拥挤踩踏而发生人员伤亡的影像资料、自制教具:瓶子里放几个带线小球,瓶口大小只能一个小球通过。
活动过程:
1、通过试验引出话题活动前我先做了这样一个试验,想看看孩子们到底表现如何。我对班里的男孩子们说:操场上有一些新玩具,请男孩子们去玩,谁先拿到谁就先玩。男孩子们一听立刻来了精神,都争先恐后地向外跑,由于门比较窄,只能同时容纳两个人通过,几个人一起挤在门口,有两个人当时就被挤到了,其他的人也出不去啦。
2、讨论:拥挤的后果是什么?
我赶紧把男孩们招呼回来,组织全班小朋友一起讨论:男孩子们是怎样出去的?这样出去的后果是什么?
3、看视频资料,引起心灵的震撼讨论完后,我请小朋友们观看视频资料,一些因拥挤踩踏而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的画面。看完视频资料,小朋友们都很震惊,真是太可怕了,纷纷表示不能拥挤,不到人多的地方去等等。
4、通过试验,明白"有序比拥挤更节省时间"接着我又给小朋友们作了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瓶子里,放进几个带线的小球,瓶口的大小只够一个小球通过,然后请几个小朋友们一起拉线,看谁能把小球拉出来,小朋友们用了很长时间也没能把小球拉出来,然后我又请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拉,很快小球一个一个都被拉出来了,然后提问:
师:要把小球从瓶子中都拉出来,是大家一起拉快呢,还是一个一个拉快呢?
幼:一个一个拉更快。
师:为什么一个一个拉要比一齐拉更快呢?
幼:瓶口太小了,大家一起拉,小球挤在一起谁也出不来。
幼:一个一个拉,瓶子里的小球越来越少,就能很快拉出来。
通过这个实验使大家懂得:一个跟一个按顺序走(跑),要比拥挤快得多,而且更安全。
5、延伸活动:火灾撤离演习第二天,我们组织幼儿进行了一次火灾撤离演习,小朋友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没有拥挤,而是有序、快速地撤离到安全地点。
活动分析与反思:
1、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安全的保证活动中有序排队,不拥挤,不仅是一个人良好行为的体现,也是一个重要的安全因素。社会上出现的因拥挤而造成的恶性事故,也反映出人们行为上的一些问题。如争抢、拥挤、不守规则等等。因此从小培养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其实幼儿园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并列为常规的内容,比如排队洗手、入厕、喝水,等等,但是由于幼儿年龄比较小,还没有形成主动、自觉的行为,因此在突发事件中,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就很难做到,就像男孩子去争抢玩具一样,因此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使幼儿从小养成做事、活动有序,遵守规则,学会轮流、等待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2、安全要让幼儿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幼儿由于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时,要避免空洞的说教,而是要让幼儿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直在幼儿要有序,在很多活动中都要排队,但是很多幼儿只知道应该这样做,但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即使知道一些,也是一知半解,并不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因此一旦离开教师的要求和指导,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而通过形象具体的活动,如上述活动中的视频资料、拉小球的试验等,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亲身感受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以后就会逐渐形成自觉的行为。
3、安全要常抓不懈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意识和行为之间的差异,幼儿的自觉性和自制能力都较差,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次两次的就能见效的。我们者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正确行为的引导,使之形成习惯,同时还要经常督促和检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常给孩子讲解安全方面的知识,逐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大班2024教案篇6
目标:
1、学习儿歌,发展语言,培养幼儿记忆力。
2、认识汉字“西瓜”,能用“瓜”说词。
准备:
1、挂图:
(1)大西瓜
(2)剖面图
(3)西瓜皮做成的船图
(4)儿歌挂图:西瓜大,西瓜圆,红红瓤儿真是甜。瓜吃完,皮做船,黄色手绢做船帆。
2、有《大西瓜》歌曲的碟片一张,课前放给幼儿观看。
3、黄手绢一张,小纸棒一根,黄色蜡光纸一张。
4、西瓜字卡。
过程:
一、谜语引入,认识汉字“西瓜”
师: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儿子多,个个黑脸膛。小朋友猜猜是什么水果?引导得出是“西瓜”。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西瓜,看看和小朋友吃的西瓜有什么不同?(引起幼儿好奇心,出示字卡西瓜,幼儿认读)
师:西瓜字宝宝里边,有几个字宝宝?(引导幼儿分别认识汉字西和瓜)小朋友知道有西瓜,还有一些什么瓜?西瓜里边有些什么?哪些东西可以吃?(引导用“瓜”说词,了解各种瓜以及西瓜的`结构,过渡到学习儿歌)
二、观看挂图,学习儿歌
1、学习第一句:西瓜大,西瓜圆。
幼儿看图,自己总结说出这句话。
2、看剖面图
幼儿自由发言,说出瓜瓤的颜色和味道,完整连贯说出:红红瓤儿真是甜。
3、看第三幅图
看看瓜吃完了吗?吃完了可以用来做什么?引导幼儿自由发言,个别幼儿提名回答。有一首《大西瓜》的歌,小朋友会唱吗?(唱:大西瓜,圆又圆,切开就是两大碗,你吃一碗,我吃一碗,留下空碗当小船,留下空碗当小船。)歌里面的大西瓜吃完后,留下皮来做什么?(当小船)引导得出:挂吃完,皮做船。
师:这样的小船跑得快吗?如果加上船帆以后,风一吹,就会跑得快。用什么来做船帆呢?(出示黄色手绢)引导幼儿念:黄色手绢做船帆。看看这儿有船帆吗?老师带来了船帆(出示小纸棒,黄色蜡光纸,贴上去)
4、幼儿看三幅图,完整念儿歌。
5、幼儿看儿歌挂图,完整念儿歌。
三、巩固识字
1、观察儿歌挂图,问:小朋友刚才念的西瓜大,西瓜圆,“西瓜”字宝宝在那里呢?(幼儿找,用红笔圈出来)
2、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几个“西瓜”字宝宝?还有个“瓜”字宝宝在哪里?
3、出示已识汉字若干,幼儿认读,找出“西瓜”,给它照相。
四、幼儿朗诵儿歌,走出活动室。
大班2024教案篇7
活动背景:
走进宜兴丁蜀镇,到处可见陶缸、陶罐、盆,眼睛里看到的都是陶。而这里的孩子却又是土生土长在泥凳边长大的,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与陶联系着。在参观均陶厂后,我们的孩子这样请父母写道:“在大缸中绕来绕去,真好玩……”有了这样的体验,这个活动便自然生成了。
活动目标:
1、在玩中发展多种动作技能,提高自身协调能力。
2、能从中创造性地发现、尝试缸的多种玩法。
3、在玩中体现勇敢、不怕困难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环境准备:
高度为22cm,口径为27cm的小缸若干只。
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自由入场,师:“看,那是什么?”幼:“小水缸!”
(2)鼓励幼儿用最快速度找一只小缸。师:“你们听,缸里传出
一段好听的音乐”,“来,我们一起做运动!”
播放音乐,教师自编动作,与幼儿共同运动。
如:上肢运动→两手扶缸,按节奏拎放;
下蹲运动→手扶缸沿,做左右下蹲动作;
体转运动→将缸翻转底朝上,站在缸底上屈肘体转;
腹背运动→两臂伸展,侧身,两手交替触摸小缸;
跳跃运动→以缸为中心,双脚分开,左右前后跳跃;
整理运动→坐在缸上做放松动作。
教学建议:这一环节通过师幼互动简单的缸上运动,使幼儿对玩缸有初步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请小朋友想一想小缸可以怎么玩?你来试一试,幼儿自由探索玩法。
(2)请小朋友找个朋友一起玩,尝试二人合作玩。
(3)请小朋友自由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探索。
教学建议:教师在以上这几个环节中应放手让孩子主动探索,所有玩法都应由孩子来发现、创造、尝试。
在玩的过程中,当发现幼儿有新玩法时,及时请幼儿在同伴面前演示新玩法,大家试一试,玩一玩,分享快乐、共同提高。
教师以玩伴身份积极参与孩子的探索活动,时时关注孩子玩缸状况,不断随机引导孩子进行创新、合作,不断调整指导方式、方法。
如:运动量调控,可采用男孩、女孩相互调换玩法或试试同伴新玩法等等。
如:不愿合作的孩子,可请他将自己的玩法教给其他同伴,鼓励他大胆合作、交往。
如:能力弱小的`孩子,则鼓励他大胆,勇敢参与,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并发挥幼儿大带小的主动合作,帮助同伴的精神。
三、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在音乐声中,师幼共同将缸围成大圆圈—“大缸”坐在缸上听音乐自由做动作。
以传缸或滚缸方式出场。
教师角度:
能否适时、适宜、灵活地进行指导,有效科学地进行现场调控。
活动反思:
相信幼儿,是教师必备的态度,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另一种体现。因为有了这份信任,所以孩子拥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爬、走、跨、跳,从俩人合作到多人成组,处处显示出孩子无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同伴的鼓励下,孩子们挑战自我的勇气也活动中在不断地提升。
附玩法:
1、缸底朝上,摆成一排,在上面爬、走、跨、跳;
2、缸与缸之间留一段距离,可在其间绕缸单、双脚跳跃、跑;以缸为障碍进行跨跳;
3、缸口朝上,在缸内行走;
4、缸口、缸底间隔摆放,“一脚深一脚浅”地行走,发展平衡力;
5、缸上加缸进行跨跳、走、练习从高处往下跳,锻炼胆量。鼓励幼儿想出多种不同玩法,并勇敢、大胆地进行尝试练习。
大班2024教案优秀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