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教师能够有效传递自己的教学理念与目标,教案的设计过程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下面是吾发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关注自己体重的变化,初步感知体重与健康的关系。
2、了解一些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方法。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经验基础:幼儿在园集体体检之后;幼儿有下棋、看表格的经验。
2)物质准备:二块大板;幼儿体重表;健康卡;图片;棋子;ppt等。
活动过程:
一、学看表格,关注变化学看体重表xx关注自己体重所发生的变化
1、出示体重表一:根据体检结果,说说自己现在的体重。
2、看看比比,自己体重有什么变化?
3、出示体重表二:解读符号"xx"。
4、将自己此次的体重数字卡贴在表二中相应的'格子里。
二、讨论交流,提炼方法讨论交流xx提炼一些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方法
1、观察表二,提问:体重是轻好还是重好?
2、请保健老师来说说答案,同时解答幼儿的提问。(突出体重过重会影响健康)
3、提问:是什么原因会使我们的体重增加过快呢?(出示ppt)
4、提问:有什么好办法能控制体重、保持健康?(出示ppt)
三、参与游戏,巩固知识玩"健康棋"xx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到的方法
1、老师介绍健康棋。
2、将体重增加过快的原因与控制体重好办法的图示予以制定规则。(如:吃油炸食品退三格;每天运动进四格等。)
3、幼儿放棋谱、数字卡、图片等,共同玩"健康棋"。
4、小结:鼓励幼儿将所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使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健康。
小百科: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
今天,老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起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
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谁知道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老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③总结:我们现在一起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探索操作
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
师:那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可以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
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
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调色卡,还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
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6、操作游戏:变色眼镜
师:小动物们听说小朋友学会了一样本领,所以想考考你们,瞧!小猴戴上蓝色的眼镜看黄色的`香蕉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狗戴上红色的眼镜看蓝色的蓝莓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猫戴上黄色的眼镜看红色的苹果会变什么颜色了呢?(边说边出示大操作纸)请个别幼儿讲解。
四、延伸活动: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赶快到教室去用会变的颜色做一条彩色的围巾送给它们吧!(陈皆佳)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讲讲的活动中了解车子是由不同数量的轮子组成的
2、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轮子是可以滚动的
3、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商量表达表现的形式,大胆表演。
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幼儿带来的各种车子
活动过程:
一、介绍各种不同数量轮子的车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个神奇的宝贝,你们知道是谁吗?
(一)出示两只轮子,引起兴趣
1、你们看这是什么?有几只?
2、你见过的两只轮子的车吗?是什么车?
小结:两只轮子的车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还想接着往下看吗?
(二)出示三只轮子
1、你们看这里有几只轮子?
2、三只轮子是什么车?
小结:三只轮子的是三轮车
(三)出示玩具车
1、这是一辆什么车?这辆车有几只轮子?
2、出示四只轮子,四只轮子有些什么车?
小结:四只轮子的有轿车、警车、消防车、公共汽车等等
二、讲讲玩玩:知道车有了轮子会滚动
1、讨论:为什么这些车都要有轮子呢?
2、你们想不想开开自己带来的车?(幼儿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车有几个轮子)
3、幼儿开开自己的车,开完后将车按轮子数量放进不同的停车场
总结:原来我们刚才看见的车和你们玩的车都是有不同数量的轮子组成的`,有了这些轮子车才可以在马路上开。
活动反思:
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规律。
2、会认整点与半点。
3、感受时钟的用途,体验获得学习经验的快乐。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钟表图片若干、ppt、camtasia studio软件、背景音乐。
活动重点:
会认整点与半点。
活动难点:
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规律。
活动过程:
一、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认识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规律。
1、认识钟面数字从1——12。
2、了解钟面有时针、分针、秒针及运转规律。
二、认识整点、半点。
1、认识整点。
(1)教师讲解认识整点的方法。
(2)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认识半点。
(1)教师讲解认识半点的方法。
(2)小结:认识半点的时候,分针指向6表示半点,时针过了几就是几点半。
三、操作巩固
下面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哪个钟的时间是正确的。
(1)练习整点:9点整、2点整。
(2)练习半点:8点半、3点半。
活动延伸:
采用认识时钟的儿歌《现在几点了》对认识整点与半点进行巩固提升。
结束语:好了,小朋友们,今天的认识时钟游戏就结束了,认识了时钟,可要记得做个守时的好孩子哦!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我们把一天生活的作息时间也进行了演练,幼儿兴趣非常高,并记住了学习时间,上学放学时间,培养了他们热爱时间的好习惯。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理解空气与燃烧的关系,知道蜡烛燃烧、熄灭的原因。
2.观察、思考用玻璃杯熄灭蜡烛的现象,探究让蜡烛熄灭的方法。
3.对蜡烛燃烧、熄灭的现象感兴趣,知道使用蜡烛时要注意什么。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重点:
在操作中理解空气与燃烧的关系,知道蜡烛燃烧、熄灭的原因。
知道蜡烛熄灭的时间长短与空气的多少有关系。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小盘子、玻璃瓶(大小不同)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了解蜡烛的用途
1.出示图片引出蜡烛
提问:小明的书包里都会有什么?每次必须带的是什么?
小结:小明每次都会带很多东西帮助他完成探险活动,但是每次必须带的是蜡烛。
2.结合幼儿已有经验了解蜡烛的用途提问:你们都见过它吗?在什么时候会用到它呢?
小结:在生活很多地方都会见到我,我会给大家带来快乐和光明。
3.启发幼儿思考,小明探险为什么要带着蜡烛。
提问:小明为什么每次山洞探险的时候都要带着蜡烛?
小结:有的朋友说为了照明、有的小朋友觉得可以用来吓唬野生动物,蜡烛更大的作用是什么呢?让我们跟着蜡烛一起去找找原因吧。
二、通过实验,探索让蜡烛熄灭的方法,初步感知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一)操作一:蜡烛燃烧与空气有关系1.引导幼儿初步猜想熄灭蜡烛的方法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熄灭燃烧的.蜡烛?
小结:我们可以用吹、扇、和水等这么多的方法让燃烧的蜡烛熄灭。
2.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想用瓶子将蜡烛熄灭的方法提问:这是什么?用瓶子可以怎样熄灭燃烧的蜡烛呢?
小结:小朋友说可以用瓶子底部压蜡烛、用瓶子边缘拨动蜡烛、用扣的方法熄灭蜡烛。
提问:扣住蜡烛,蜡烛真的能熄灭吗?
3.幼儿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猜想的方法实验要求:(1)玻璃瓶要轻轻的扣住蜡烛,扣住后手不能在碰蜡烛;
(2)认真观察火焰的变化:
(3)注意安全,不要把小火苗弄到身体和衣服上;
(4)音乐结束,马上回到椅子上做好分享实验结果。
4.分享交流
提问:蜡烛是怎样熄灭的?它的火焰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将蜡烛扣住就会熄灭?
小结:在燃烧的蜡烛上扣上玻璃瓶,蜡烛就会慢慢的熄灭。这是因为蜡烛燃烧需要空气,燃烧的蜡烛把瓶子里的空气用完了,它也就熄灭啦!
5.利用实验结果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问:为什么小明每次都要带蜡烛?
小结:原来小明带蜡烛是为了看看山洞里有没有空气,没有空气就不能往里走了。
(二)操作二:蜡烛燃烧时间长短与瓶子大小有关系。
1.引导幼儿进一步猜想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瓶子大小的关系提问:将两个大小不同的瓶子同时扣住燃烧的蜡烛,你觉得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2.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要求:
(1)玻璃瓶要轻轻的同时扣住燃烧的蜡烛;
(2)认真观察两个瓶子里火焰的变化:
(3)注意安全,不要把小火苗弄到身体和衣服上:
(4)音乐结束,马上回到椅子上做好分享实验结果。
3.分享交流
提问:两个瓶子同时扣住蜡烛上,发生什么事情?为什么蜡烛熄灭的时间会不一样呢?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小瓶中的蜡烛先熄灭。这是因为大瓶里面的空气多,蜡烛燃烧的时间就比较长,小瓶里面的空气少,蜡烛燃烧的时间就短,所以先熄灭。
三、探索让蜡烛继续燃烧的方法,进一步感受蜡烛燃烧离不开空气
1.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游戏“拯救火焰”
提问:小蜡烛跟我们玩游戏玩的真开心,它说我被瓶子扣住了,当我快要熄灭的时候谁来救救我,让我继续燃烧,不要熄灭。我们可以怎样帮助蜡烛让它继续燃烧呢?
小结:让空气流进玻璃杯内,蜡烛就会进行燃烧下去,有了空气蜡烛才能燃烧,就像我们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一样。
四、活动延伸
今天和蜡烛玩游戏开不开心?可是,小蜡烛又给我们出难题啦!让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到科学探索区找找答案吧!
课后反思
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增强,也有了一定的探险意识,虽然他们在家里很少能接触到火,但是他们对火的燃烧却充满好奇,为什么会产生燃烧,孩子们经常这样问。活动中我通过三个实验帮助幼儿发现燃烧的秘密。第一个实验让幼儿知道燃烧与空气有关系;第二个实验幼儿发现燃烧时间的长短与空气的多少有关系;第三个实验再次验证燃烧与空气有关系。通过这三个实验幼儿对于打开了了解燃烧奥秘的大门,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实现幼儿的主动学习。活动中发现一些亮点,也存在一些不足:
优点:
1.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对于幼儿来说在动手操作中和游戏中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活动中教师创设了与小蜡烛做游戏的游戏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进而通过动手操作寻找问题答案,幼儿兴趣浓厚,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发展。
2.关注幼儿的学习品质。在活动中注重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活动中一个个小实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对于教师的提问能主动思考,动手操作寻找问题答案,积极主动的完成各项任务。
3.注重有效的师幼互动。活动中设计了许多引发幼儿探究的问题,当幼儿出现不同答案时,教师敢于追问,请幼儿说出自己的理由,促进幼儿积极思考,增强了幼儿自信心,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了有效互动。如提问大瓶子里的蜡烛先熄灭还是小瓶子里的蜡烛先熄灭,说出你的理由。
不足:
语言不够严谨、简洁。每次幼儿回答完问题后,老师总是将答案进行补充,而且话特别繁琐,不能有效引导幼儿将想法完整表述,教师小结也不够简洁。如教师提问,瓶子扣住蜡烛,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幼儿回答,因为没有空气。教师回应,哦,原来蜡烛的燃烧与空气有关系,瓶子里的空气让蜡烛都燃烧的没有了,所以蜡烛就熄灭了。语言繁琐,不严谨。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