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境作文8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有一个清晰的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配篇幅和注意力,使得作文的重点得以突出,通过写作文,我们能够提高我们的演绎和归纳推理能力,下面是吾发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人生三境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生三境作文8篇

人生三境作文篇1

面对同一树野果,兄弟三人看法迥异。

老大说:”我看到了野果,还有清泉、飞鸟和翠绿的山林。”老二说:“我看到了爸爸、哥哥、弟弟和野果。”老三则说:“我只看到了野果。”

三种不同的看法,其实正是一个人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

年轻的时候,我们带着清澈的眼光看待世界,在少年人的眼中,世界都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步入中年阶段,家庭的羁绊随之而来,脉脉的亲情成了我们的牵挂。等到老年阶段,当我们审视过往一切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自己唯一不变的追求就是那悬挂于树上的野果。

简而化之,人生三个阶段不过如此:诗意看世界,温情阅生活,返璞品人生。

在少年的眼中,世界是到处充满鸟语花香的。晨起只听大海鸣唱,晚归则看长河日圆。专注某一种事物,并非少年人的追求。年纪虽轻,阅历尚浅,但心胸却宽阔得能容纳下整个天地,那摇曳于枝头的野果虽然充满诱惑,但小桥流水,飞云落霞,此番情景更能触动少年人懵懂的心。少年时期,我们的内心是纷繁的,但却一点都不繁杂。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在这个阶段,我们快乐地成长着,少年人双眸中折射出来的世界是美好的。

直待有一天,我们娶妻生子,有一天,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此时再度审视这个世界,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的心目之中,这个世界除了一种抽象的诗意朦胧美之外,其实还有一种长存人与人之间的,具体可感的,“润物细无声”般的亲情之美。少年人的世界是幻想多于现实,而中年人的世界是现实取代幻想。毕竟诗情的收放之后,现实的步伐终将随之而来。枝头的野果再美,一旦有必要,也得给现实的亲情让路。在此阶段,凝现在我们胸中的最美图景便是:亲人平安无事,家庭其乐融融。在此阶段,萦绕在我们心头的最大愿望就是:把这美好图景一直延续下去,直待我们老去的那一刻。

是的,是人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刻,在另外的有一天,我们终于来到了这风烛残年的那一刻。年轻时,我们轻装上阵,人至中年,我们为家庭所系锁。此时此刻,曾经的诗意幻想,曾经难以割舍的亲情,都即将随着我们老迈的身躯化入黄土之中。这个时刻,难道我们还有什么追求吗?这个时候我们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吗?古来老易念当初,此乃人之常情。此时我们的眼中并无其它,就只有当初那摇曳于枝头的灼红似火的野果。年轻的时候,我们为他事烦扰,无暇顾及野果。中年阶段,我们为家庭而忙碌奔波,更是将其抛诸脑后。直待老年阶段,当一切回归本真的时候,我们才总算明白这一程走来的目的。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而人的这一生走来,何尝不是经过这迷蒙到坚守,再从这坚守到恍然的三个阶段呢?

这一路走来,蓦然回首,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一直寻觅的东西就是最初自己所追求的,只是在岁月的不经意推移中,我们有时将其放在不显眼的位置上。当然,其中所幸的是,无论在哪一个时刻,我们都没有将野果完全地放弃。

人生三境作文篇2

借用王国维先生将学问分为三重境界之思路,我也想将语文素养的提升途径分为三境,课堂上随名师以解惑,课堂外厚阅读以薄发,生活中重实践以体验,构建语文大厦,浸润精彩人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学与问,夯实语文素养大厦的基石,此第一境也。课堂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学生不能脱离课堂学习,单打独斗、闭门造车。我们以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走入学堂,在心灵上写下拼音,写下汉字,连词成句,品咂江浪淘尽后留下的一篇篇字字珠玑的文化精华。在课堂有限的学与问中,逐渐培养起对语文的最初兴趣,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通过背诵积累为建设语文素养的大厦铺上最原始的基石,在课堂有效交流中碰撞思想,升华素养。

“人读等身书,如将十万兵。”课外进行大量阅读来竖起语文素养大厦的支柱,此第二境也。相比浓缩有限的课堂学习,课外阅读是语文素养大厦的支柱,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阅读可以使我们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营养,让我们看到庄子的深邃、诸葛的妙计。在《老人与海》人鱼相搏的精彩瞬间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顽强;在《琥珀》尔虞我诈的社会里,我们懂得了女性的独立解放。在街边的旧书店里、在高大静肃的图书馆里,我们心接千载,视通万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何异于将率十万雄兵冲锋陷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丰富的生活实践来铺就语文素养大厦的华盖,此第三境也。社会实践能将众多积累的知识沉淀下来,在反复的揣摩与思索中,在切实的理解与运用中,融会贯通,更上高层,受益终生。司马迁壮游九州,故能多知放佚之事,采以入笔,便为独绝佳作;唐玄藏西行万里,方获得无边智慧,诸法空相,终成一代高僧;孔仲尼东游列国同弟子辩理,《论语》开创儒学大境;苏东坡被贬黄州与赤壁结缘,前后赤壁赋尽显其时代风流。

此三境,步步相生,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只有潜心课堂夯实基础,大量阅读撑起支柱,实践体验铺就华盖,才能一步步提高语文素养,建成语文乃至社会文明的自信大厦。

人生三境作文篇3

所谓的人生其实就是由最开始的生人慢慢的融入了个人的生活。每个人在经历人生这个漫的过程时,都会产生三种境界“净、竟、静”。

人之初、性本善,其实说的就是一个“净”。每个人出生以后,他都是天真无邪的,即他的心是清净的、没有牵挂的。要不人们怎么会常说童言无忌;即是说只要是小孩子说的话,大人们都不会有所顾虑的。此种“净”界一般是指而立之年之前。

而“竟”界一般是指而立之年到一个甲子之间。从“净”界到“竟”界可谓是历程非常复杂!首先,这种境界之间的转换是建立在时间的基础之上,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一个人随着时间变化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当然,这种变化的大小是因人而异的。那为什么在人生的历程种会伴随着境界之间的相互转化呢?这是由于人的思想有了变化,它会产生心动决定行动这种效应。在境界相互转换时我们应注意这种境界转换后所产生的能量。人的能量分为正能量和负能量;说到这里,我得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这方面的故事。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刚刚经过战乱之后陈国非常的贫穷,处处是废墟和流离失所的国民。在陈国的武功县有这么一户姓王的,王老伯家里有两个儿子,长子王牡畞(mu),次子王蠈(zei);由于国家刚刚经历了战争家里一贫如洗,就因为家里贫穷,王蠈选择去偷去抢,在王蠈被捕前,他已是陈国武功县出了名的斗云山山大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说白了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强盗,给当地的老百姓和官府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这就是我所说的负能量;而同样是因为贫穷,长子王畞选择了考取功名,经过三次的落榜,王畞依然不放弃,终于在自己四十八时考上了,并当了大官,为陈国做了许多的好事,同样是因为贫穷,唯有考取功名才能拯救自己,这就是一种正能量。

所以,在我们的境界发生转换时,必须选好、选对参考物来指领我们的人生。

人生中大半辈子我们都在“竟”界中奋斗、追求、徘徊、彷徨,不知不觉时光轴已转过一个甲子,我们便来到了人生中最后的一个境界--“静”界。人的后半生不应再有徘徊、彷徨,因为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那样做了!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人生尽量能画一个完美的句号,让自己悄悄的'来,静静的走。对于前半生的事,好的方面要继续发扬,不足的方面要勇于改正,这样便是善莫大焉!

人生无悔时,把谈“净--竟--静”还真别有一番滋味!

人生三境作文篇4

曾经听过这样的说法: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细细想来,此言的确概括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

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我们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性命。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每个人的性命只有一次。无论生活得精彩、轰轰烈烈,还是落魄、黯然无光,等到你离开人世的时候,性命便就此终结,画上了句号。由于性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自然都视如珍宝,一旦失去性命,万事皆休。

平庸的人,只是来世上走了一遭,徒有性命而已。他们只追求一日三餐的温饱,没有高远的目标,亦没有伟大的理想,饱食终日,每一天都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这样的人,毕生都没能走出人生的第一境界。

优秀的人则不同。既然来世上走一遭,就绝不能白活一回;一定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活出一份不同于芸芸众生的自我来。因此,他们在珍惜性命的同时,更注意提高内在修养和生活质量,内修心灵,外修仪容,每一寸光阴都活得充实有尊严。正所谓“我们不能决定性命的长度,但能拓宽性命的广度”。生活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性命自然更有意义,就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之为“生命”。显然,在做人的格调上,生命比性命更胜一筹,此乃人生的第二境界。

卓越的人,把自己的生命同国家、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赋予生命至高无上的责任,他们的肩上便有了沉甸甸的担当,这就是神圣的使命。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历史,这样彪炳史册的人自然不胜枚举。林则徐曾经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他眼中,与国家的利益相比,一己性命轻如鸿毛,所以他敢于直言进谏,为了国富民强,做出虎门销烟的壮举,虽被流放伊犁也无怨无悔。近代,钱学森放弃了美国优厚的生活条件,远渡重洋,报效祖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荒凉沙漠默默奋斗数载,为了国家的国防事业鞠躬尽瘁……“使命”,是他们心头的千钧重任。

毋庸置疑,使命是远远高于性命和生命之上的第三种境界。胸怀使命的人,有高远的目标、崇高的理想、矢志不渝的人生信念,以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复兴为己任,粉身碎骨浑然不怕,把使命看得大过天、超过命,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诗篇。

平庸的人,浑浑噩噩,虚度一生;

优秀的人,挑战自我,超出常人;

卓越的人,铁肩担道义,不同凡响。

做什么样的人,全在于你自己的选择。

人生三境作文篇5

三个人走进商店,各自买了果汁,咖啡以及矿泉水,原因是他们各自喜欢甜味,又苦又甜的滋味,以及淡淡的感觉。

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假若三位顾客年岁相异,恰为少年,中年人和老者,那么该是少年喜欢那甘甜,中年人品尝甜苦之味,老者享受淡淡之醇吧。将这三味推之于人生,不亦妙乎?

我们在世上走着,都要经历少年、中年及老年三个阶段,从少年到中年的蜕变,从中年至老年的风化,不啻是身体的成长衰老,更是心智的成长,心境的渐变。

少年时,热爱那甜甜的滋味。少年总爱用美好的幻梦来妆点世界。这时候的我们,还单纯、还稚嫩,在激情中燃烧自己。我们“少年不识愁滋味”,我们可以自自得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徜徉在对未来的希望之中,年轻气盛,尽管“粪土当年万户侯’!少年是一个热爱美好的境界,是以,许多在少年时已崭露头角。“数学王子高斯年轻时已誉满世界;年轻的丁俊晖向世界冠军叫板:仍带着稚嫩的朗朗正忧雅地为人们送来悦耳琴音……少年时,不言愁,雄纠纠地向人生进军。

中年时,已识了尝了那愁苦滋味,是以喜欢又苦又甜的感觉。人生至此,宛若一杯香茗,我们在苦味中挖掘甘醇。这又是另一境界。中年之时,事业与人生大都处于鼎盛之时,许多人生的无奈亦己尽收心底,氤氲出了更为成熟稳重的眼光看世界。“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中年就是一种继往开来的承接时期。携幼负老,中年又是个责任的时期。惟咖啡,苦甜掺半,才最彰显中年之况味与魅力。

到了老年,大约人生之百味己遍尝。互相帮助之甘甜,梦想之芬芳,责任给人的愁与乐,落井下石之苦极,过河拆桥之辛辣……最后揉杂成了什么?却是一瓶矿泉水。正如白色,其实足由七色汇聚而成。人生最高之境界,便在于饱经风霜之后,心底经过大风大浪归于平静。世界的风浪,击不起心底一丝涟漪。这便是真正的成熟,用一种真正宠辱不惊的瞳看世界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也只有这般闲适心境,才品味出清水中淡淡却浓郁的感觉。

人生必然是这样,渐行渐远。有言曰,少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亦非水:老年看山还是山,看水仍是水。此言得之。人生就是从单纯到复杂,又归于平静简单的周而复始。而我们要做的,是享受每一种滋味,感受每一种境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纯生活之意义。

人生三境作文篇6

人们总是把宽容提在嘴边,却又常常忘记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现象。说着容易,做着难。雨果曾说,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这一句话诠释了“宽容”的最高境界。

这句话不管对谁而言,都是一种提醒,提醒你宽则得众。在与人交往中,难免发生磕磕碰碰的事情。以前,我常常发怒,爱抱怨。但后来我知道,在社会中学会大度和宽容可以使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在想想,无论人与人之间什么关系,都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我曾和一位同学在一段时间内像最熟悉的陌生人,互不理睬。但事实证明,时间就是良药。事隔不久,又重归于好。真叫人感叹!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不都在人们的生活中吗?

原以为天空最广阔、最无边。却又何曾想过,人的宽容能容纳大海,容纳天空,容纳世间所有的一切。生活这条每个人必走的路,因为有了宽容和大度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平坦。反之,如果一个人心胸狭窄,不愿意尝试接纳他人,那他只会把自己逼进死胡同,最终为自己的人生锁上一把面目狰狞的大锁。一步之差,却有如此大的差异。

雨果的这句话一步到位。让我在各方面得到提高。每当想起这句话,都会有许多感慨。它教会了我如何与别人交往,如何使自己走向一个光明的未来,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做人的基本原则。

但愿在往后的日子里,大家能善待他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宽容。让我们慢慢从生活中总结经验。即使做不到最好,也一定要去尝试。

人生三境作文篇7

在浮华的世界里,保持诗意的心境,去寻找积极向上的斗志,去享受潇洒不羁的自如,去领悟后击而搏发的感动。我们会体会到,原来诗意的心境会引领我们一步步踏向成功的彼岸。

孤傲的心境

黄沙漫漫中,你骑驴高歌;青山绿水中,你且行且饮。孤傲的性情注定不能使你为高官厚禄而阿谀奉承,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官场的失意,生活的潦倒却淹没不了你的孤傲不羁。你放白鹿于青崖之间,尽情享受生活;你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将积极向上的斗志展现的淋漓尽致。即使前路渺茫,歧途坎坷,你依然保持自己孤傲的心境,正是这种心境,成就了你“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奇才,也使你不负“诗仙”的千古美誉。

脱俗的心境

乱世中,你是一支清幽的长笛;铁马铿锵中,你是一颗孤独的菡萏。脱俗的心境使你置楚国相位于不顾,而决定“曳尾于涂中”,让自己的心中永远自由快乐。妻子去世,你鼓盆而歌;夜梦蝴蝶,你不知是蝶化人还是人化蝶,脱俗的心境已将你与万物融合,回归自然,对道家学说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使中国古代理论思维达到最高成就。

坚持的心境

台球场上,你完美的手臂线条,婀娜多姿的身段和娴熟高超的技艺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脊柱收缩症使12岁的你就在背部加上了一个十字架,然而你却笑着对自己说,“上帝赋予自己的这个十字架,不是为了压垮自己,而是为了让自己在爬起来之后,有柳暗花明的一天。”于是,你便开始在台球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出路。你每天都沉醉在这项运动中,疯狂地训练着,坚持着,奋斗着。珍妮特·李,正是这种坚持的心境使你最终卸掉了背上的十字架,登上了台球世界第一的宝座。

保持良好的心境,孤傲的、脱俗的,抑或是坚持的,会使我们迎着梦想出发,向成功启航。

人生三境作文篇8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人生有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把这“人生三境界”化为我的“读书三境界”,读书需要这样的境界。

古语云,开卷有益。人,要博览群书,但在浩如烟海的书林中,如何寻找适合自己读的书呢?这需要我们查找、搜寻,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作为学生的我,就经历了这样一个阶段:刚开始上高中的时候,因为自己的语文成绩不理想,想多阅读一些文章作品,于是把《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杂志买来看,经过一段时间后,自我感觉还不错,但是到真正写作文的时候,还是“挤不出牙膏”来。向老师请教才如梦方醒,读书作学问不能只关照“快餐文化”,要读经典,读名著,并且写读书笔记,记自己的阅读心得。读,一定要有所得。在老师的启发下,我改变了读书的策略,按照老师的说法去做,果然很奏效。真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啊!

高中生还有很多必读书目,摆在我眼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没有那么多的精力读。怎么办呢?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会有的。我把一切课余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别人闲谈的时间,我用来读书;别人闲逛的时间,我用来读书;别人游戏的时间,我用来读书。那一段时间,很多同学都认为我变得不可思议,变得不可理喻,但,我心是有方向的,为了这个方向,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年间,我读了中外名著40多部,写读书笔记10多万字,考前捧着厚厚的精神食粮,我欣慰自己三年没有荒废。今天,看到这个与阅读有关的材料,“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自己的思维马上回归到了我的精神家园,在那里,我找到了自己的精神领地,心灵之笔以最快最好的速度诉说“我”的阅读经历,我的阅读境界。

人生,仍然在继续;读书,依然在进行。在人生与读书之间,我找到了一个最美的境界。

人生三境作文8篇相关文章:

光芒话题作文8篇

初中寒假作文通用8篇

劳动体验的作文8篇

我的2023年作文8篇

童年记忆作文最新8篇

光芒2024作文优秀8篇

我的2023作文8篇

感恩素材高考作文8篇

幽默老爸作文8篇

反思作文反思8篇

人生三境作文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9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