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作过程可以让读者更加敏锐地察觉作品中的细微变化和线索,我们应该意识到,读后感是一种用于记录我们内心感受的书面文体, ,下面是吾发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做一个幸福的人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做一个幸福的人读后感篇1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的教师就是有幸福感的教师,那么怎么拥有这种幸福的感觉呢,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记得有一年暑假在二中听过陶继新的报告,那时候他就谈到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们更多的时候好像没感觉到自己的幸福,很多人都在感叹,压力这么大,怎么幸福啊!是呀,怎么才算幸福啊!
今年寒假有幸再次拜读陶继新先生的《做一个幸福的老师》这本书,感触很多,最主要的是被作者的高尚人格和好学的习惯以及他敬业的精神感动。这本书详细的讲解了如何做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丰富的文化基础作为资本,不仅仅因为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而是面对现在的孩子,面对他们小脑瓜里千奇百怪的想法,需要教师在精神和心灵上与之沟通、交流,让学生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拥有健全的人格。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需要多读书。陶继新老师在《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文中告诉我们:读书很重要,是我们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是提升人格的途径。而要读好书,是需要对所读书籍有一个正确取舍的。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这告诉我们,如果阅读高品位的作品的话,我们得到的仅仅是“中”;如果在“中”的层次阅读的话,我们得到的只是“下”。如果我们一直在阅读三流的作品,不管我们读了多少的书,也不会有生命意义的提升,也不会有因为阅读而感悟生命快乐的飞跃。所以读书要学会取舍,舍弃那些低层次的文化,取来的是思想与语言俱佳的作品。这样,就可以通过阅读,向大师汲取智慧与思想,甚至与大师进行心灵对话。久而久之,便会渐渐向大师靠近,自己的思想境界也会越来越高,在知识越来越丰富的时候,进而生成属于自己的思想与智慧。读高层次的书籍,就相当于在拓宽自己生命的维度。
一、学会读书
教师读书是为了积淀自己的文化内涵,进而创造自己的教书风格。如果一个老师不认真读书就永远是个“教书匠”,同时也会因为自己的机械重复使自己陷入疲倦的状态之中。我现在就处于这种状态,我看到这种警示时,我感觉自己的悲哀!这段时间,我竟然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在玩。陶老师60岁了,还努力背诵经典,真是让我感动和羞愧。我也曾经决心去背,但是总是心血来潮,两天过去就忘了。坚持难呀!我想这与一个人的人生观很有关系!陶老师把自己的文化演讲做为一种“普渡众生”的佛教境界,来完成他自己做为一个工作者和宣传者的人生价值!这就是他努力学习的内在的精神动力!我们老师也需要这样的伟大胸怀和坚强的韧性!
读书的三个境界:第一个层次是坚持,第二个层次是形成习惯,第三个层次是审美。我欣赏陶老的见解:读书不是一时的事情,也不单单是为了教学,还为了终身的幸福。如果不读书,不能给自己的灵魂定位。如果没有灵魂定位、精神定位,身体也会垮掉。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为自己一生计,为奠基一生的幸福计,就应当去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请相信,它一定会给你一生幸福的!
二、学会寻找幸福
幸福不会从天降,更不会自己找上门来,我们应该在平常的工作中找寻幸福和快乐。当偶尔有一天,突然看到已经毕业的学生出现在自己眼前,笑嘻嘻的向自己问好的时候,难道不让我们觉得幸福吗?今年的教师节,一大早,以前毕业的学生不是打电话就是发短信问候。还有两个学生专门赶到学校送上祝福的卡片,读着卡片上他们祝福的话语,那一刻,我觉得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也是如此,这种快乐的情绪也影响到了我现在课堂上的学生,因为我的开心,学生们上课也觉得很轻松,很开心,而这,又是我的另一个幸福,幸福无处不在,只要能带着一颗爱心去观察,幸福其实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其实对于教师对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那么,就让我们努力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灿烂而纯净的笑容,一个陶老师的习惯性动作——握拳!特别的能给人以力量,特别能给人自信。霎时便有了读到幸福的感觉,待读完这本书,让我感觉真正走进了一个高尚的灵魂,字里行间流落着从容淡定,平易亲切;包含着慷慨大气、恢宏深刻的思想。陶老师这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操,这种情系心怀天下的情怀,应该成为我们一生不竭的动力。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那一句句警言箴语,那一段段经典释义,给了我很多人生启示。
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哪里?来源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源于自身的成长与学生的发展所带来的成功,来源于智慧。其实幸福离我们这么近,可是谁遮挡住了我们寻找幸福的眼睛?每每看到这句话,我就情不自禁的陷入了思索,是呀,是什么呢?是那总是觉得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的不满足,还是为班上那些淘气顽皮的孩子,抑或是为了那林林总总应付不完的检查?当我们每天在抱怨累死了,气死了的时候,幸福已如肥皂泡般无奈的破灭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把读书当作第一要务,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陶老师四十九岁开始背论语,五十多岁学电脑。我们呢?要不断点燃自己的学习内驱力,自主学习。读专业书、读文学书、读经典书,使自己的知识面广博起来,才能开阔自己的专业领域,才能开拓自己的视野,才能为自己积蓄能量。第二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守住心灵的那份宁静。要积极,不消极。要正确的看待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荣辱得失要看得淡一些。要对自己保持一种期待花开的心态,等待着自己自然成熟、自然绽放,不要浮躁,不要催熟。对安排的一些工作任务要抱着一种肯定的态度,不牢骚、不埋怨、不怨天尤人,那是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修养的一种磨砺。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把这习惯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必有收获。要养成买书读书的习惯,养成写反思写体会的习惯,养成写博客和交流的习惯。要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名师专家学习、向社会这个大百科全书学习。只有耐得住、守得住、挺得住,在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上,才能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个性蓝天。
其实幸福就是一种快乐心情,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心态、幸福也是品味生活的一种感受。
读书不是一时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去坚持,并把它形成一种习惯,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读书不单单是为了工作,更是为了自己的精神追求,让我们读起来,让古今中外的经典滋润我们的生命!
做一个幸福的人读后感篇2
是一个需要爱心和激情的活动,是一个需要参与者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没有教师对发自内心的热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没有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也不会有真正的。的目的是培养幸福的人,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
幸福还在于心理快乐之法,面对物质和精神,我们能够坦然对待一切名利,带着一种平常心去面对身外之物。“快乐,是种与生俱来的权力,而不是取决于你所完成的成就。”“要快乐地去完成事情。”我们应从关注身边的事情开始,要多留心,多思考。做生活的主人,幸福的`主人,懂得自己决定用什么方式来回应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在平时的书法课堂中,我尊重学生的自觉参与,把习书法、练书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造出完全属于学生自己的幸福书法氛围。我常常在想如果在学校里,只局限在文化课及作业束缚中的学生,就如同生长在阴暗角落里的花草,虽也生长但不茁壮,是环境使他们“营养”不良。因此,学校要让学生“营养均衡”,就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我们的校园里,孩子们把练书法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每周的书法课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事情。书法修养的迅速成长,让孩子们获得了赞美,重新认识了自我,重拾起自信,感受到学习生活并不是枯燥的,有一线温暖的阳光照射到自己的心坎上。孩子们在自觉练习书法的行动中,收获了快乐,找到了感觉,改善了精神状态和发展状态,让童年灿烂地开放在人生之路上。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幸福的课堂,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才能营造出幸福的氛围。
总之,享受的每一天吧!幸福是一种态度,只有想不想幸福,没有幸不幸福,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一个幸福教师,并将幸福的源泉挥向祖国的未来吧!
做一个幸福的人读后感篇3
常常反问自己,作为教师的我幸福吗?怎么我从来没有觉得呢?从教多年以来,留给我的似乎除了“忙”,就是“累”,有时还免不了抱怨几句。每天都是重复的事情、机械的感觉,根本谈不上幸福。读了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之后,我才发现,幸福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换一种心态。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原来幸福就是一种快乐心情,就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心态,也是品味生活的一种感受。
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之后,我的心灵得到了完全的洗礼。因为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和学生在一个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既可以让学生得到直接的启示,又可以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
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简单的说教和无休止的训斥只能让学生心理更加逆反,高明的办法是以理服人、以柔克刚,用真诚、用一种文化去点击、感化学生的羞愧之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书中提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就必须每天都阅读和思考。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过岁月的迷雾,锤炼的智慧。反思自己,我离真正的阅读和思考有多远了?思维的惰性伴随我多久了?平时缺少阅读,总是为自己找到若干个理由,陶继新老师的“四个不要”中写道,“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我要将这“四个不要”作为我的读书座右铭,用书的芬芳洗涤我的灵魂,净化我的思想,除去心灵的杂质。
是啊,我们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我们的学生对我们的信任和崇拜,就是我们幸福的源泉,幸福是一条没有终点的河流。所以,我们应该给自己的幸福画一条最浅的底线,去学会从最平常的日子、最琐碎的事情里品尝幸福的滋味。因为,幸福其实很简单!
做一个幸福的人读后感篇4
“如果我们把健康当作1的话,那么,就有了幸福的基础,其他的呢,都是0。有了健康之后再有爱情,幸福指数就成了10;再有了成功的事业,就成了100;再有了财富,就成了1000。如此等等,可以依次推展下去。但是,如果没有了1,后面的0再多也无济于事,归根到底都是0。拥有健康,再有精神的高贵和心灵的丰盈,就真正走进幸福境界了。”这是陶继新老师在《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第二部分《打点幸福人生》中的开场白。
健康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除了外在的工作等其他原因,人内在的调控非常重要。一个健康的人他必定孝顺父母,与人为善,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有人曾说,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一个好的习惯,会惠及人的一生。想想自己的习惯,真的有很多需要改正了。首先,我现在需要好好锻炼自己的身体,曾老以工作的忙碌,家务的繁杂为借口,很久很有锻炼身体了。自读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人生》后,我坚持每晚饭后与孩子一起散步,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加强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强健的体魄是心灵健康和幸福最重要的指标,我决定将锻炼坚持到底。其次,一个自信的人,在破解困难的过程中,她能体验到人生幸福的'过程。面对自己强项的时候,感觉自己很自信,面对自己弱项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很愚笨。陶老师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着足以令自己自信的丰富资源。要相信自己,去战胜自己。同时,教师的自信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最后要有自己的审美观。陶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进入审美是超越习惯的更高境界。进入审美的学习不单是学习文化知识,还包括人格及心灵的成长。一个人会审美,她能面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特殊的美感。即使每天日出日落,也能从中看到不同的新意。如果一个人在审美时又有了文化的积淀,每时每刻都能有一种人文美与自己心灵美的和谐,快乐无比,幸福莫名。
总之,一个人的幸福与自身有莫大的关系。我想幸福的开始就从调控自己的内在开始,就从我们的读书开始。
做一个幸福的人读后感篇5
寒假期间,我有幸阅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随着阅读的步步深入,书里的每个故事都值得我们深思、回味。书中字里行间无处不渗透着陶老师对人生的豁达、从容淡定,对学生的平易亲切,以及他深刻的思想,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启示。
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使我感悟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始终有一颗求知心,积极主动学习更新理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在面对孩子时有一颗挚爱之心,真心的去爱孩子、耐心的去呵护每个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爱的语言和爱的行动来换起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调动起他们活动的积极性,做孩子们活动中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孩子在轻松愉悦的中边玩边学,轻轻松松的理解与接受。
第二,我们要以欣赏、审美的眼光发现幼儿身上的优点,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把孩子看成我们最好的`朋友去了解他、关心他,让我们俯下身子,走进孩子们心灵的大门,和孩子平等、真诚的交往,体验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幸福,你会发现孩子们的世界真的很精彩!真正成为一个孩子喜欢,家长放心的好老师。
第三,我们要带着爱的情感去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每天都有新变化、新进步;我们带着研究的态度去工作,每天都会发现孩子有新的进展、新的收获。幼儿博大精深、其乐无穷,只有以充满感情的、审美的、创造的态度对待这份工作,我们就能体会到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幼儿教师是幸福的,更是快乐的。
通过阅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了,幸福就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幸福是需要用心去营造的,让我们去保持一颗进去的心,背起幸福的行囊上路,用阳光的心态享受,享受读书,享受生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做一个幸福的人读后感篇6
当我们沉浸在工作的海洋时,我们常常会忘了或者说远离了一种感觉——幸福。而这种感觉恰恰是我们最应追求和依赖的东西。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飘向大地,恩赐于宽容的人们。”如果学会宽容,那么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广阔;如果抛弃计较,那么人生才能永远快乐。书中陶老师也用一些经典故事和自己的经历诠释了这一点。
宽容学生
一个好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应用宽容的心和无限量的爱心去启发、引导他们,不能恨铁不成钢,要把铁锻成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才能建立起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宽容并不是纵容,宽容也不是对学生的过错无原则地袒护,而是以我们博大的胸怀去激励学生自己改正错误,发奋成材。
幸福感更多来自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需要时间和过程,只有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教师才能感受到彼此的尊重、信任、赏识、关心,才能拥有愉悦的心情,才能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激情,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当我们在学校搭建的平台上自由起舞,成为最优秀的舞者之时,我们也就享受到了最真实的幸福。
一个幸福的教师,他的理想就是实现孩子们的理想,他的苦与乐和学生们一致。在同事面前,他的心态是:我有最好的方法,我渴望与你分享。教师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理想支撑——为了孩子们成功,只有我们携起手来,才能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只有学生、自我、同事、领导之间有着最纯粹的关系时,我们的工作才是自由、宽松的、和谐幸福的!
幸福不是结果,而是我们回望成功之路时,那每一个细小、平凡、普通的细节,都是一朵让人心醉的幸福之花。要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你就必须做好属于你的每一件细小的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激情满怀地上好每一节课,循循善诱地讲懂每一道题,精心地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全面地分析好每一张试卷,安抚每一颗伤感的心,帮助每一个困境中的人,做好每一次规划,反思每一次得失。
做一个幸福的人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