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可以使教师更有条理地展开教学过程,通过教案,教师可以事先安排好课堂的时间分配和教学顺序,以确保教学流程的顺畅进行,吾发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与运算教案模板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与运算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能够正确的、合理的、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哪位同学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生: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吗?
师: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猜测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师: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由于是猜测,学生出现的答案可能会不一样。)
2、验证(同桌合作)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每一组算式都相等。
师: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
师: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生:不能。
师: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同学们你们能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学生动手写,让学生进行汇报,尽量让多个学生进行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教师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师:小组同学相互交流,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4、应用
出示例7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的验证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是正确的,但究竟怎样才能使计算简便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4.78×4 0.65×201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习本上。
(2)指明学生板演。
(3)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运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①0.25×4.78×4 ② 0.65×201
=0.25×4×4.78乘法交换律=0.65×(200+1)
=1×4.78 =0.65×200+0.65×1乘法分配律
=4.78 =130.65
师:第①题,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
生:因为0.25和4相乘,正好得1,计算起来比较的简便。(使学生体会理解算前先观察题中有没有特殊的数,如果两个数的积是1、10、100、1000等等,运用运算定律先算,这样使计算简便。)
师:你人为第②小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使学生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
生:把201分成200+1,用乘法分配律完成。
师: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
(4)交流评价。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我们运用了乘法的运算定律,使小数乘法简便了许多,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看下面两道题,怎样算合理简便。
16×1.25 (3+5)×0.8
(1)让学生独立做。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汇报(体现算法多样化)
(4)评价总结。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在本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课堂检测
(一)、我会填。
2.5×(0.77×0.4)= × ×
6.1×3.6+3.9×3.6=( + )×
2.02×8.5= ×8.5+ ×8.5
(二)、我会选
0.31×2.5 - 0.24先算( )
a.加法
b.减法
c.乘法
3.6×4.5+3.6×5.5可以运用( )进行简算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三)、我会改,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50.4×1.9-1.8
=50.4×0.1
=5.04
3.76×0.25+25.8
=0.094+25.8
=25.894
(四)、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2.5×24 0.25×32×0.125
3.7×99 (4+0.4+0.04)×25
(五)、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举行文艺汇演,要分别订做一些合唱服和舞蹈服,如果平均每套用布1.8米,一共需要用布多少米?舞蹈服38套元套合唱服62套
六、布置作业
第13页练习三,第4题。
第14页练习三,第9题。
板书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数与运算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能够正确计算。
3、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2、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咱们了解到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五颜六色的布,为小猴做背心、裤子,为洋娃娃做裙子,做方便实用的书信袋,做漂亮的蝴蝶结。你知道,今天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什么吗?(边说边出示信息窗)
生: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圣诞帽。
二、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你还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布艺兴趣小组用6米布制作一批帽子,每顶帽子用布五分之二米,将这些帽子的三分之二送给幼儿园。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独立思考,后同位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
6米不可以做多少顶帽子?
还剩多少顶帽子?
三、解决问题
师:提的问题非常合理,咱们来解决“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这个问题。(板书问题)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先独立思考约一分钟)
师:请在练习本上做出来吧。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并指导。选择列分步算式和列综合算式的同学各一位到展台前,结合着自己做的进行思路的分析,计算方法的介绍)
生1:我先用6除以五分之二算出一共制作了15顶帽子,然后用15乘三分之二,算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
师: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
生:求一共制作了多少顶帽子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师:问题提得有水平!请回答!
生1:要求一共制作了多少顶帽子?实际就是求6里面有多少个,所以用除法计算。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就是求15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要求一共制作了多少顶帽子?实际就是求6里面有多少个,所以用除法计算。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就是求15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这一问一答,我们就把数量关系弄得更明白了。请你再来讲讲你是怎样做的。
生2:我也是先用6除以算出一共制作了15顶帽子,然后用15乘,算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
师:那你们做的不同在哪里?
生:一位是列的综合算式,一位是列的分步算式。
师:你更喜欢哪一种列式方法?为什么?
生:列综合算式更好一些,因为列综合算式计算起来更简便。
师:怎么个简便?
生:第一个等号后面变成了分数连乘法,这样就可以变成连乘法,能够一次性约分。
师:理由充分,有说服力。
四、练习
师:那咱就做几道计算题试试?(出示四道计算题)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后集体订正)
(生逐一汇报)
师:咱们来看一位织手套的阿姨给大家出了一个问题。(师出示第74页第4题)
生:独立完成。(师在巡视时,发现这个问题学生不好理解,于是引导学生利用时间、速度、路程之间的关系来解释。)
五、小结
师: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会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来解决问题了。
生2:我明白了以后再遇到难题时不要着急,要静心思考。
师:好样的!
数与运算教案篇3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单元教学重点: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单元教学难点:
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1)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 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3、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在动物学校的旁边开了一家超市,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去那儿购物。今天,小熊哥俩正在商店里购物呢!你想看看吗?
2、教师出示情境图,教师板书课题:小熊购物
二、自主探究新知
1、解决第
(1)个问题胖胖应付多少钱?
1)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教师总结重要数学信息。
2) 大家看小熊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出小熊应付多少钱?这个问题。
3)教师巡视搜集学生出现的不同做法
4)展示学生作业,并引导其他学生质疑第二个算式是什么意思?若学生中不出现第二个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
5)脱式计算: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教师结合算式指导学生进行脱式计算,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
6)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总结
2、解决第(2)个问题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1)教师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2)集体反馈时,(重点让学生结合情境,理解为什么用上20减34)
数与运算教案篇4
教学内容:
p75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 让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的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的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
2.学生列式计算后教师小结。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板书,并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2.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想想该怎么算?让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计算后,问: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样。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地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何联系?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出:这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指出: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问: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连在一起,你是怎么处理的?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3.做练习十二第5题
提出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
集体评讲。
4.做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直接写出得数,集体核对。
5.做练习十二第2题的第1竖排
指名板演,集体练习后评讲。
6.做练习十二第3题的第1竖排。
练习后评讲。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做练习十二第2题第2竖排。第3题第2竖排,第4题学生自主完成
后全班交流。
数与运算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计算同级运算、两级运算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3.使学生养成规范解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小括号的作用,能准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式题。
教学难点
学生能规范地脱式计算。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软件及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们刚刚结束了+-黄金周,老师想知道你们是怎样度过的,你们想知道小动物去了什么地方吗?
[多媒体软件伴随录音:清晨数学王国的闩口站满了游客,不一会儿却传来吵闹声。鸭姐姐得意地说:我的票上有+、-号我该排在队伍最前面。猫头鹰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票上有、号,我该排在第一个。两人吵闹得面红耳赤,大黄狗跑过来大声嚷到:别吵了,我的票上有( ),你们都该排在我的后面去。师:同学们,你们当小裁判,判断下谁该排第一?跟随学生回答揭示课题。
二、探究尝试,总结规律。
1.以旧带新
3+4x8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试给它加上我们的新朋友小括号,使它变成
另外一道题。学生试做例题(3+4)x8
2.合作探究
3+4x8 (3+4)x8=3+32 =7x8=35 =56
师:请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观察、比较去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你觉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3.反馈练习
42(17-11) 100-(60-10)
(35+14)7 12(2x3)
(让学生先读题,自选两道独立完成。)
4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呢?
一看(看清题里是否有小括号,有哪些运算);
二想(想一想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运算);
四查(要有步步检查的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1.小动物们在我们公平的裁判下来到了数学电影院,观看了电影《符号妈妈》。
同学们谈一谈看完电影的收获。(通过一场电影,把学习的几种运算顺序融为体,既实现了知识的整合,又便于学生掌握和区分。)
2.小动物参观了数学迷宫,闯关练习。
第一关:先读题,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
顺序。
20+7x6 (82)x9
4x68 72-99
36(43-39)100-15+5
第二关:判断下面各题,结果相等的画,不相等的画,请同学们自己读题,认真思考一下。
10+155=(10+15)5
5x(3-2)=5x8-2
2x4x3=3x2x4
60-(30-20)=60-30+20
3.小动物来到了数学游艺厅。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数字2、5、6和运算符号组成两步式题,结果要比14大。
四、小结
师:小动物们快快乐乐地玩了一天,同学们猜猜它们会有什么收获?
数与运算教案篇6
一、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课)练习十七4—9题和思考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让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类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问题的探索与解决过程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把计算教学和运用教学结合起来。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应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课件
2、兵乓球拍和兵乓球学具
3、课堂练习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老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加减和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相关练习,前面的练习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不知今天能否继续发扬你们的优势?下面来几道口算试一试你们的“功力”(放课件2,练习1)。请一位同学说出答案。
[设计意图:结合我校开展的计算课题研究,复习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由浅入深,先激发学习兴趣。]
二、小数混合运算
老师:同学们的口算果然厉害,看看小数混合运算。能否依然“百发百中”(放课件3,练习6),做四道练习,安排男生和女生各做2道,进行比赛,然后请4位同学上黑板板书。
[设计意图:这4道练习分别有2道有括号2道没括号,让男女生竞赛,谁又快又准,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加强和巩固学生的混合运算能力。]
男同学: 女同学:
老师:果然“名不虚传”。下面谁能告诉老师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是什么?(提问)小结,展示课件4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己运算,自己总结计算步骤,还学习主动权给学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决解实际问题
1、完成练习十七第8题。
老师:同学们,数学离不开生活。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今天我们运用小数加减法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看大家能否学以致用?(出课件5,练习8),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提问。
(不用算结果,只说方法)。
[设计意图:运用小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题意并说出解决的方法,因时间关系,可以不计算,但基础好的同学会很快把结果计算出来。由浅入深,这道题较简单,学生学习的难度不大,有积极性。]
2、完成练习十七第7题。本节课的重点和亮点,用学具配合提出问题。
老师: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例如下面这题(展课件6,练习7)让学生先看图,了解题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再解答。按4人小组分发学具,每人提出一个问题,并拿着学具说出自己的问题,学生会提出6种问题,先请4位不同问题的同学上黑板板书。把学具贴在黑白,并列式计算。后2种方法提问学生,老师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把学具展示在黑板,可以节省学生写文字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完成p103思考题--拓展延伸:
老师:同学们从窗外扔过垃圾吗?(有、没有)。对,不能随便扔垃圾,要爱护我们的环境。还记得我们学校举行的科技节的其中一项3楼“扔鸡蛋”比赛吗?大家知道鸡蛋这样扔下来一定“粉身碎骨”,为了使鸡蛋完好无损,我们参赛的同学花了很多心思去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一些高空坠物地知识,你们知道吗?
物体越接近地球速度越快,地心吸引力的作用。
(展示课件7,让学生读题)打开书本p103,看思考题……在书上的图示写一写这4秒钟分别的行程。
然后,老师在黑板画图分析,先算出每一秒落地的距离,然后把这4秒加起来,让学生明白并不是第四秒是问题的结果。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二是解决一些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问题,进一步巩固多步骤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4、记账本的计算知识。
展示课件8,师问:不知同学们见过这种表格没有?(没有、有)。在哪里见过?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
(这是一本记账本,所有单位或一些家庭都要会用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每日的收支情况记录下来,好为生活和工作作具体的安排,这是学会理财的必修课。说说怎样计算,不要求计算结果。
小结
板书:上次结余+收入-支出=现在结余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知识,并掌握如何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表达能力。]
四、知识迁移,小数的加减解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老师:我们已经学过小数分数互化,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提问,老师板书:例如2/100=0.02、3/10=0.3
老师:既然大家掌握了小数分数的互化,下面这道题估计也难不到我们四(3)班的同学,请看题(出课件9,练习9),请四位同学上来板书。
[设计意图: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既掌握小数的加减,又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加减,了解知识间相互的联系,进一步巩固小数的加减运算。]
五、小故事,讲大道理。
老师:同学们做了不少题了,有点累了吧,为了奖励同学们的优秀表现。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好不好?展示课件10、11。这是前苏联“联盟一号”飞船因工作疏忽,遗漏了一个小数点导致飞船和科学家一起坠毁的悲剧。
[设计意图:在学生做了不少练习的时候,适当放松一下,调节学习气氛,通过小故事讲大道理,学生学习和生活都不能马虎的道理。]
六、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总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了解学生的真正收获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数与运算教案篇7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应怎样计算?
2、计算:
24÷5/6 2/3÷3/4 5/7÷25/14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1):混合运算应用题
小红用长8米的'彩带做了一些花,每朵花用2/3米的彩带。他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小红还剩几朵花?
(1)讨论问题
①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先应求什么?
③怎样列式?
(2)讨论要求:
①先在小组内讨论问题
②独立列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并板书
8÷2/3-4
=8×3/2-4
=12-4
=8(朵)
答:小红还剩8朵花。
2、教学例四(2)四则混合运算题
(2)计算1/5÷(2/3+1/5)×15
①先按运算顺序计算出题目的得数
③在上面的算式里。如果要先计算(2/3+1/50×15,就要用到中括号“[]”。在用到中括号后,就成了新算式,试一试,写出这个新算式。学生写出后教师板书:
1/5÷[(2/3+1/5)×15]
(1)先议一议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2)议一议: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怎样计算?
(3)在学生充分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课堂练习: 四、教科书第34页“做一做” 五、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8÷2/3-4 计算:1/5÷(2/3+1/5)×15
=8×3/2-4 计算:1/5÷[(2/3+1/5)×15]
=12-4 =1/5÷[(10/15+3/15)×15]
=8(朵) =1/5÷[13/15×15]
=1/5÷13
答:小红还剩8朵花。 =1/65
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第四课时 混合运算练习题
练习内容:教科书第36页内容
练习过程: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在小组内探讨交流
3、汇报应用题解题思路(在全班内)
数与运算教案篇8
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立尝试画线段图。
指名板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总结:要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中去掉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而要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去掉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请观察以上两道问题与之前第(1)题有什么联系?
总结:第(1)题实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做加法;而(2)(3)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做减法。
想一想:减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
总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所求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2、探究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教师并板书。
你觉得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一句话来概括。
教师总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三、巩固发散
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写出下面算式对应的两道减法算式。
125+346=471
34+595=629
654+528=1182
2、独立完成p3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814+1142=1956(千米)1956—1142=814(千米)
1956—814=1142(千米)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复习四则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四则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做题习惯和检查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四则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四则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巡视学生练习情况,集体校对。
做口算练习第一页上的1。
二、情境引入
学习有关奥运的知识。
(出示贺年卡)谈话:这是老师在假期收到的贺年卡,你认识它吗?(福娃)
说说有关“福娃”的知识
三、四则运算练习
1、提问:
你想了解更多奥运知识吗?
正确计算结果就有答案了!
学生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1。没有括号的计算题。
出示:
2630—867+133
581—31×18
做完自觉复习
2。有括号的计算题。
(158+125)×2
196÷(712—698)
456÷19×83
交流自己检查的方法。
3。小结计算顺序并练习。
组织学生集体校对答案。
齐读奥运知识
2、将答案填入书本第一页,全班一起朗读有关奥运知识。
3、你们还想了解吗?
33×(225÷15)
944÷(105—89)
1210÷(89+21)
2112÷(16×3)
134×16÷67
1300×(700÷10)
组织学生集体校对答案。
学生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做完自觉复习
交流自己检查的方法。
齐读奥运知识
将答案填入书本第一页,全班一起朗读有关奥运知识。
四、课堂总结
归纳:四则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我们要注意什么?
指名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数与运算教案模板8篇相关文章:
★ 面试教案模板5篇
★ 篮球教案模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