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应变,处理突发情况,提高应对能力,将实际情况融入教案中,能够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吾发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静夜思教案优秀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静夜思教案篇1
设计思路: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过两天马上就是中秋节了,希望借此契机能够给孩子们一个近一步了解中秋节的机会。《静夜思》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我们班的幼儿基本都能够背出,但是并不知道里面的含义。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诗歌的大概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聊一聊幼儿一起说一说体会思念远方亲人的的情感。
第二环节:说一说学习了解诗歌的大概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第三环节:演一演分组对古诗的内容进行表演,进一步体会诗中得思乡之情。
活动目标:
1、朗诵诗句,了解诗歌的大概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活动准备:
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一、聊一聊幼儿一起说一说体会思念远方亲人的的情感。
1、农历八月十五是个什么日子?中秋节有什么意义?(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团圆圆)。
2、可是总有一部分人因工作或上学等原因远离家乡不能回家,你们想想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他们会有什么心情呢?
小结:当我们远离家乡时,我们都会很想念自己的家乡、亲人。
二、说一说学习了解诗歌的大概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1、有一位古代诗人————李白,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所以写了一首静夜思古诗来寄托他的思乡之情。
2、是怎样写的呢?出示图片,教师朗诵古诗。
1)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3)幼儿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小结:李白的古诗,是他在离开家乡过中秋节所写的,里面的内容都是他对家乡的思念。
三、演一演分组对古诗的内容进行表演,进一步体会诗中得思乡之情。
1、怎么样才能表现出诗人的伤感的心情呢?谁愿意来演一演?
小结:忧伤的表情、动作都能够表现出我们四年家乡的感情,中秋节的到来,就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团聚、回家的快乐,所以中秋节是中国一个传统的大节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节日吧。
静夜思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光、床”6个字。认识偏旁“攵”。
2、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设计:
一、自我展示,激发学习兴趣
请学生背诵自己已经学过的古诗,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的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字方法,说说怎样朗读古诗比较好。
三、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画面
1、互相交流,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2、朗读《静夜思》,想象诗歌画面。
四、朗读指导,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诵,教师随机指导。
2、朗读反馈,练习背诵。
五、复习生字
1、将生字与音节打乱,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复习巩固要认的生字。
2、小组合作,认记生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识字竞赛,并评出优胜者。
3、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4、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本课的生字。
六、书写指导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合体字“床”的组合要合理。
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
3、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七、实践活动
观察夜晚的天空,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还可用图画来展示
静夜思教案篇3
课前透视《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这首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 朗读、背诵这首古诗。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信息资料
1、 课件或挂图,朗诵配乐磁带,生字卡片。
2、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晴朗夜晚的天空,收集李白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切入举偶
1、 谈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指名回答,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思”读平舌音,交待作者。)“静、夜”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你能简单地说出这两个字的意思吗?(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针对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并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 演示:出示课件或挂图,问:图上都画了什么?看到这晴朗美妙的夜空,你想到了什么?(适时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你能把课下收集到的资料向大家展示出来,并介绍一下他吗?(利用插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收集、展示资料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话平台范读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古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在欣赏优美画面和动听的音乐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自读
1、 请打开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或者背一背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和读背方式。)
2、 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有效调控教学。让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
3、 同桌互读古诗,互相评议。
4、 指名读文,师生共同评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注重对朗读的评价,提高朗读能力。)
识字
1、 学习新的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2、 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 汇报。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准确?请小老师说说在认读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4、 开火车认读生字。
5、 组词,用你喜欢的字说一句话。
6、 游戏:找朋友。为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让学生在主动识字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交流识字方法和当“小老师”活动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字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熟读
1、 自由练读。(可以大声读,小声读,同桌读,小组读,你读我听,二人齐读……)
2、 指名读文,注意字音读得是否准确。
3、 与伙伴开展竞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自己找伙伴赛读。(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在读中注意对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体验读诗的乐趣,感悟强烈的思乡之情。)
写字
1、 出示田字格中的字:“目、耳”,小组展开讨论:这两个字怎样写?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每一笔都写在什么位置?
2、 汇报。
3、 教师范写。提示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横与横之间的距离。
4、 自由练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让自己满意。
5、 哪个字最满意,找出来和同座交流,指出你满意在哪里。(教师注意对写字姿势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评讨论和评议时教师一定要参与其中,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
第二课时导入
1、 游戏:大转盘。(转盘上的指针转到了哪个词上就读哪个词,巩固识字效果。)
2、 齐读古诗。评读1、 指名读,大家评。(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2、 组内互评。(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读者爱读,听者专注”,师生共同探讨读古诗的方法,互听互评,共同进步,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感悟
1、 自由读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
2、 说说你什么时候见过“霜”。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3、 你或者你的亲人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挖掘、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进而产生情感的共鸣,进一步体会浓浓的思乡之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质疑仔细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需要填充的机器,而是一支等待被点燃的火把”。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背诵
1、参照插图,边想诗的意境边自由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可以同座背,组内背,自由找伙伴背。)
3、教师引背、指名背、齐背。
4、表演背:假如你就是李白,请你边做动作边背这首诗。(配乐)
写字
1、大屏幕出示“头、米”,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要掌握重点笔画的位置,汉字基本上能写端正。)
2、教师范写。(提示“头”的第五笔是“长点”。)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提醒学生的坐姿与执笔方法。)
4、 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学习伙伴和老师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和写字的乐趣。)
实践
1、课后练习“我会说”,把你观察到的夜晚的天空说给同学们听。
2、古诗朗诵会。(此项活动可延伸到课外进行,比比谁会背的古诗多,评出“小诗人”。)
3、 有余力的学生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伴教锦囊词语解释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静夜思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首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2、学会生字2个,词语2个。
3、能解释诗句中字、词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李白、学习、背诵和默写《静夜思》。
5、会用自己的话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伴奏音乐、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介绍李白,背几首他的诗。
2、简短谈话,揭示第一首诗的题目。
3、释题。
二、学习这首诗的生字
1、谁会背这首诗?小黑板上补充诗句。
2、校对有哪些字不会写?
3、学习床、疑、霜,和易写错的低。
三、指导朗读
1、学生齐读。
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的朗读特点。
3、跟着录音读课文。
四、讲解诗句
1、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明、疑、举、思)
2、学生试解。
3、教师补充校正。
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
第二句:疑,好像。好像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
第三句:举,抬。
第四句:思,思念,想念。低下头来思念自己的故乡的亲人。
4、连起来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五、背诵全诗,体会感情
1、看插图,讨论:
⑴ 诗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为什么觉得像是撒在地上的霜?(用霜 的寒冷来说明他乡没有故乡亲人的关怀的温暖。)
⑵ 静夜指深夜,诗人为什么在深夜站在窗前不睡觉呢?(看到月光,想起故乡。)
2、诗人这样思念、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应该怎样读出这种思乡之情呢?
床前 明月 光,↗ 疑是 地上霜 。↘
举头 望明月,↗ 低头 思故乡。↘
⑴ 在领会全诗所表达的游子在外,思念家乡而夜不能寐的思乡之苦的感情基础上,确定朗读的基调带有伤感,带有情思。
⑵ 按五言律诗的节律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怀节奏缓慢,语气伤感。
⑶ 一、三句末的延音给人以沉思;二、四句末的停顿则表达了诗人思念之极又无法言传的感情。全诗结尾则声断而气不断,把作者的思念之情从语流中得到充分表达。
配乐吟诗。
3、学生独立有感情地朗读。配乐
六、总结
学习李白的热爱家乡的思想。
静夜思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使学生感受到古诗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勾勒出的浓浓思乡情。
3、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认10个生字,写好4个字。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室; cai课件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首古诗的教学,对于古诗学生非常喜欢诵读,很多孩子在两三岁就开始背诵古诗,根据课前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本课这首《静夜思》,所有的孩子都已经能够背诵。所以我把本课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认读古诗中的生字和对古诗的感受上,并且让学生接受古诗文化的熏陶,喜欢古诗,了解诗人,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对古诗由小时候的简单的韵文背诵,升华到有意识的对古诗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诵古诗
(背景屏幕出示“古诗”)让学生读读屏幕上的字。背背喜欢的古诗。
?设计意图:音乐、背景、文字,首先在课前营造一种古香古色的韵味,背背喜欢的古诗,引领学生们进入古诗境地,从而给整堂课罩上古诗的氛围。
二、介绍诗人
叠纪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古诗作品,写出这些古诗的作者我们把他们叫作(“诗人”)。咱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诗人。
1、屏幕演示:出现李白像,让学生介绍一下对李白的了解。
2、课件演示,介绍李白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古时候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的封号,李白就号称“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还称他为“诗仙”。诗仙就是在说诗人(“李白”。)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们不但会背诵古诗,而且知晓古诗的作者,了解诗人,喜欢诗人,近而也更加喜欢我们的古诗文化。
三、从图画意境进入古诗
1、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看,这是什么时候,李白在干什么?
2、学生看图说一说
3、揭示诗题
师:这是秋天,一个静悄悄夜晚,李白正离家在外,看到这样圆圆的月亮,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于是写下了一首留传千古的诗作──“静夜思”
4、齐读课题
5、知道这首诗吗?让学生背一背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图画浓郁的意境,从已有的古诗理解察觉到这首诗的情感基调。
四、认读生字
1、读字正音
⑴ 指名读古诗
⑵ 在书圏出本课生字,边圈边读
⑶ 同位互相检查,互读互听。(出示课件)
静 夜 床 光 举 头 望 低 故 乡
⑷ 指名领读,并让学生说说整体认读音节是哪个字,三拼音节的字有哪些。理解“故乡”,故乡是哪?我们的故乡是哪?
⑸ 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准生字的字音,并随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如三拼、整体认读音节。通过相互检查的方法让同位两个小伙伴合作学习,互相纠正。
静夜思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内容,引起学唱的兴趣。
2、学习听辩并唱准两段歌曲结尾处细微的区别。
活动准备:
1、挂图第16号《萤火虫》。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
1、出示挂图。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有一个怕黑的孩子怎么也睡不着,妈妈轻轻地在孩子耳边唱了一首歌。听!
2、幼儿闭上眼睛,倾听教师演唱歌曲。
3、幼儿边看挂图,边欣赏音乐。
4、你觉得这首歌好听吗?你从歌里听到了什么?
二、理解歌曲内容。
1、这手歌一共有几段?让我们再仔细地听一遍。
2、幼儿倾听第一段歌曲,说说这一段中唱了些什么。
3、幼儿倾听第二段歌曲,说说第一段和第二段是否一样。
4、带领幼儿跟着音乐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三、初步学唱歌曲。
1、跟音乐学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夜晚萤火虫慢慢飞舞,四周静悄悄的`氛围。
2、请幼儿说说用怎样的速度唱这首歌曲比较合适。
3、你觉得哪一句比较难唱?(每一段的结尾句有点难,两段的结尾句不完全一样)
4、教师重点范唱结尾句,幼儿学唱。
5、再次完整唱,提醒幼儿注意两段结尾的唱法。
静夜思教案篇7
语言活动:《静夜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2.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3.喜欢学习古诗。
活动准备:
1.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
2.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引出古诗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唐代的诗人李白写了很多首诗,其中有一首诗是他在外地做客时写的,流传了千百年,你们想不想听?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称叫什么?作者是谁?
2.理解古诗
(1)逐句欣赏
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2)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4)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的含义。
师:中秋节有什么意义?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学不能回家,他们都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图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古诗朗诵表演
请幼儿大胆地上台朗诵古诗。
注意: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教案优秀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