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案5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保持目标导向,避免偏离方向,教案中应包含评估方式,以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以下是吾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孔子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孔子教案5篇

孔子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3.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局部?

二、精读课文:

1.反复轻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深的句子。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自由朗读。

(2)引导同学谈感受:这段话美在哪儿?写出了什么?

(3)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7)泗水春景这么美丽,所以孔子带弟子到河边游玩。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腾不息,是抚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自由读,考虑:

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水与真君子之间有那些相似的地方?

(3)“善施教化”后有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水的其它特点)

那你觉得能合理的'补充那些特点呢?(心地善良、胸怀宽广、博古通今、孝亲敬长……)

(4)从中你有什么体会吗?

(孔子弟子做人,却没有直接进行说教,而是用水来打比如,巧妙地暗示弟子。孔子循循善诱、很聪明充溢了智慧。)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8)分角色朗读3---9自然段。

出示: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个不为自身表功的人。”

(1)自由读。

比较子路和颜回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你能不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有福同享”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这两段话。

(3)讨论:子路和颜回的性格你欣赏谁,不欣赏谁?

(4)孔子对子路和颜回的志向持什么态度?设想一下,孔子为什么这样做?(颜回、子路的志向标明了他们是一个真君子,孔子很满意。)

(6)分角色朗读课文10---17自然段

(7)孔子让同学在游玩中谈志向,你对这位大家又有何评价?

三、小结:

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孔子的故事,言论。

板书: 12孔子游春

抚育生灵——有德行

流必向下——有情义

看水、议水 穿岩凿壁——有志向 真君子

荡涤污垢——善施教化

孔子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七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十二个字,正确读出“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悟人物形象。

2.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孔子名言及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3.练习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激发学生对孔子与老子的崇敬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孔子拜师的经过部分,带领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章插图,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同时感受人物的品行。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三、教学策略

这篇课文从文题看,直接揭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紧紧围绕“拜”字,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以及拜师后怎样学习的过程,这是一条贯穿全篇的主线。事情的经过部分又是围绕孔子与老子的对话展开的,这又出现一条辅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抓住主线体会孔子的品行,又要不放辅线,体会老子的品德。在文章结尾处进行小结,把两条线并拢,让学生体会先人品行的伟大。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沿着作者行文思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文本对话。

2.借助孔子名言解读人物品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这些名言警句,并潜移默化地学生要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这些名言警句。真正落实积累与运用的目的,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学习中得以传承。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直插行文思路

1.同学们,你能依据课件中的提示向大家介绍介绍这位人物吗?

出示课件:(孔子画像)

画上人物是(),名叫(),字()。

他是()时代的()家。

他的代表著作是()。

我知道他的一句名言是()。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于这个伟大人物的'故事──孔子拜师。注意把“拜”字写准。

3.在这个故事里,“拜”字的意思是就是很有礼貌地请对方做老师。

4.还记得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吗?

总结:为何拜师、怎么拜师、怎样学习、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回顾整体,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运用已知,通过提示,整合对孔子的认知。借助课题中的关键字──“拜”字理清行文思路,既对主要人物有了初步感知,又理清了学习文章的思路。

(二)品析文本,感悟人物言行

1.学习第一部分:决意拜师。

(1)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孔子的行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虚心好学)从哪些内容感受到的?(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远近闻名)

(2)小结:同学们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行学习。正因为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才使他走上了拜师之路。你知道孔子名言中的哪句话能体现他的这种行为吗?

总结:学无止境。

(3)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决意拜师这段内容。

?设计意图】强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这一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把孔子的语言和孔子的行为这两者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教学策略。

2.学习第二部分:洛阳拜师。

(1)请同学们默读这部分,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拜师的?与老子见面时又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借助默读思考内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读书,既理清叙述层次又帮助学生明确了本段的重点内容。

(2)孔子的拜师路有着怎样的艰辛?在文中标画出相关词句。这些又让你有怎样的感触呢?(路途之遥,时间之长,行路之艰,求师之切)

出示课件: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小结:同学们抓住了“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这些词语体会到孔子拜师的艰辛。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悟人物的品行。

(3)功夫不负有心人,历尽艰辛之后,孔子终于见到了自己的老师。这就是孔子和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看看,哪位是孔子?哪位是老子?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啊?(图中孔子弯腰行礼,态度恭敬;图中老子俯首弯背,态度谦和)

?设计意图】插图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学生会先对两位人物有一个初步的感性了解,再引导他们回归到文本,研读对话内容,使学生逐渐明白,只有通过品读作者生动的文字,才能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鲜活的画面。这样图文结合,旨在提升学生对两个人物品行的认识和理解。

(4)课文中写到了孔子在见到老子时他们之间的两组对话。圈一圈孔子的表现,想一想孔子在拜师时的态度是怎样的?(彬彬有礼:上前行礼、连忙、请、再次行礼;诚心诚意;执着求学)

(5)在孔子的治学名言中,哪些名言体现出了他这样的言行呢?(学无止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老子迎接孔子言行时,又是怎样的?(谦和有礼:迎候;喜悦)

(7)分角色朗读这两组对话,再现孔子和老子在相见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联系前期了解到的孔子的治学名言,来解读人物的品行。再次运用“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策略,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再次感受到孔子确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学习第三部分:认真求学。

(1)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词语并交流在孔子向老子求学的过程中,他们各自有怎样的表现?(孔子很刻苦:每天、不离左右、随时;老子诲人不倦:毫无保留)

(2)请同学们两人一组配合朗读,读出对他们的敬佩。

?设计意图】通过圈画词语,使学生感悟到求学者的刻苦,传授者的无私,在孔子与老子身上都有着令人欣赏与敬佩的地方。在交流之后的朗读可以将理解与情感融入其中。引领孩子们读文入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三)回归整体,评价人物品行

1.请同学们朗读最后一段,思考:通过学习孔子拜师的故事,你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谦和有礼、勤奋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2.全班齐读孔子名言。

出示课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小结:先人们的品行见证了他们的语言和思想,他们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后人,使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

?设计意图】借助积累的孔子名言对人物进行评价,从而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让孔子的人物形象走进孩子的心里。

(四)拓展延伸,引入综合性学习

1.小结: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小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方面。

2.拓展延伸: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其他方面的传统文化。如,精美的民间工艺,古老的民族艺术,独特的风俗习惯……让我们在本单元的课内课外学习中,继续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感受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设计意图】小结语既让学生认识了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又明确了古代名人的故事属于我们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拓展延伸的内容则是引导孩子认识到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多姿多彩,激发孩子们对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的兴趣,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迁移延伸,再去了解有关传统文化的名人与知识。

孔子教案篇3

春夜喜雨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②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③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④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①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a.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b.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c.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①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②明确责任:各小组主民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小组的活动。

③商定方案: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商定准备了解哪些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文字报老师处。

孔子教案篇4

微课作品介绍本课的重点就是孔子“论水”这一部分,首先要让孩子明白这一段孔子最想表达的一句话就是“水是真君子!”,并且举了四点例子。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水的这四个真君子的品质,并且通过朗读去感受这些真君子的特质。同时,也让学生展开来,通过省略号,去理解更多水的优秀品质。

教学需求分析

适用对象分析

适用教师:

适用于小学语文高段教师,已经对孔子有了一定了解。

适用学生:

使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的六年级下学生,并且初步对孔子有了一些了解。同时了解中心句的表达方式。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

孔子论水,水的君子品格的深入理解,并且举一反三,写出更多关于水的真君子品格,并且内化。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的重点在于此部分。对于段落的构成方式,即中心句的表达来说,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基础,所以重点应该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孔子说的水的四个君子品格。教师要引领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理解这四点,为后面学生自己的表达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1.了解孔子论水的段落构成方式,即中心句的运用;

2.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和亲身经历,理解四个水的品格;

3.举一反三,写一些水还有哪些真君子的品格;

教学过程设计

1. 出示全文,细细品读

设计意图: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静心的朗读,才会深入理解文本。

2. 抛出问题,梳理文章

① 让学生找出段落的中心句。

② 围绕中心句,孔子表述了几点。

设计意图:目标先行,让学生对本微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有初步的预知,学习更有重点和方向。

3.逐条理解,层层推进

t: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文章,细细的品一品孔子的`每句话,去感受水的真君子品格。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其实是学生自我构建的过程,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阅历和知识积累,真正的理解真君子的这些品格。并且内化为自己的修养和追求。

4. 举一反三,深入浅出

师: 同学们,我们再次回到孔子说的这段话,你仔细看一看,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既然省略了那么多水的真君子的品质,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按照孔子的写作方法,一起赞扬一下水好吗?

设计意图:

通过自己写的这一过程,让学生将习得的知识和能力展示出来,也最终完成学生对于真君子这一形象的构建过程,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的教学意境。

学习指导

1.请在学习《孔子游春》第一课时之后观看本节微课;

2.观看微课的过程中,请配合手中的研习单一起学习;

3.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及时完成研习单中相应的任务,并且及时对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自我评价以及同学评价相结合;

4.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表到班级群里与同学们一起探讨。

配套学习资料

1.苏教版12册语文课本;

2.与微课配套用研习单;

3.孔子的部分言论

制作技术介绍微课制作软件:bb_flashback_v2.8.2

微课制作过程:

设计微课——完成相关课件——策划微课脚本,优化教师语言——播放课件,录制屏幕——输出成视频

孔子教案篇5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2.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二、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

2、孔子是什么人?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名言?

3.揭示课题:12

孔子游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每句话。

②用画出本课中的成语,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示成语:

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

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手舞足蹈

(3)指导书写生字

①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②引导评价,适当范写。(突出字的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及笔顺)

③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四.默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体上写了几部分内容?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泗水春景孔子论水

师生论志向)

五.选择你所喜欢的那一部分,读给同桌听。

六、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及本课中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

二、精读课文:

1.反复轻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深的句子。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自由朗读。

(2)引导学生谈感受:这段话美在哪儿?写出了什么?

(3)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是她()的()

()是她()的()

()是她()的()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7)泗水春景这么美丽,所以孔子带弟子到河边游玩。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水与真君子之间有那些相似的地方?孔子让学生看水的目的是什么?

(3)对于大自然中的水你还有其它感受吗?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7)孔子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你对这位大家有何评价?

(8)分角色朗读3---9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2.将第2、8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换成与上文有密切联系的具体句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

指名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二、继续精读课文:

出示: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1)自由读。

比较子路和颜回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分角色朗读这两段话。

(3)讨论:子路和颜回的性格你欣赏谁,不欣赏谁?

(4)孔子对子路和颜回的志向持什么态度?

(5)出示挂图:请同学们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图

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6)分角色朗读课文10---17自然段

(7)孔子让学生在游玩中谈志向,你对这位大家

又有何评价?

三、小结:

1、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论志向这三部分内容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

2、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四、指导造句:

本课中有不少成语给文章增添了魅力现在请同学们任选其中的两个造句。

(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温文尔雅深思熟虑

从容不迫手舞足蹈)

1、同桌交流、讨论。

2、指导造句,评议。

3、把句子写下来。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孔子的故事。

板书:

12、孔子游春

板书:

12、孔子游春

有德行

有情义

看水、议水 有志向 真君子

善施教化

弟子言志 有福同享

不好表功

孔子教案5篇相关文章:

树剪纸教案5篇

体育教案优质5篇

防诈骗教案5篇

《红蜻蜓》教案5篇

西湖教案5篇

花生教案推荐5篇

食品教案优质5篇

扔沙包小班教案5篇

中班识字的教案5篇

中班艺术春天教案5篇

孔子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2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