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教案精选5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中应包含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以提高课堂效率,提前做好教案能让我们在面对意外情况时更从容应对,下面是吾发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忆江南教案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忆江南教案精选5篇

忆江南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了解歌词。

2.初步学唱《礼貌歌》,在教师动作的暗示下唱准弱起节奏和附点音符。

3.知道相互宽容会给大家带来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6.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7.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平时经常使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2.录音机、录音磁带《礼貌歌》。

活动过程:

(一)在音乐《好孩子有礼貌》的伴奏下,幼儿随音乐按节拍进入活动室。说一说,平时常用的礼貌用语。

教师:我们都是有礼貌的好孩子,你都会说哪些礼貌用语呢? (对不起、没关系、请、谢谢、您好)教师:昨天我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我很想把这件坏事变成好事,但我不知道怎样做才好,我唱给你们听一听,你们大家来帮助我,好吗?

(二)幼儿熟悉歌曲旋律,了解《礼貌歌》的歌词内容。

1.幼儿倾听教师稍慢的范唱歌曲前半段(从开头至“你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了解歌词内容。

2.教师再一次范唱歌曲前半段,重点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这句之前的部分歌词内容。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我”解决这件“不愉快地事情”。可以从“你---泼水的人”、“我---被水泼到的人”两方分别讨论:怎样做才能让大家都高兴起来?

4.教师范唱歌曲的后半段。

(1)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2)教师帮助理解音乐的情节,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

(4)结伴表演唱:幼儿两两结伴,边表演边唱歌。

教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里是不是也是这样说的。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演唱歌曲,迁移记忆策略。

1.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尝试跟随音乐(较慢的)整首学唱《礼貌歌》。

2.教师引导幼儿迁移记忆的策略,记忆歌词。

教师:歌词这么长,你们在唱的时候觉得困难吗?假如我们不能很快的记住,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我们记住这些歌词呢?

3.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记忆歌词的经验。

教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记忆歌词的方法?

上次我们学歌曲时,老师出示了一张图,我们用的是看图学歌的方法;还有一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根据每句歌词的内容编了许多动作,然后在动作的帮助下记住了一首歌词很长的歌,那么我们这次学《礼貌歌》可以选用什么方法呢?(假如幼儿原有经验中没有记忆策略,建议教师可以选用动作记忆法和幼儿共同创编动作演唱歌曲,之后引导幼儿反思:是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很快记住了这首较长的歌曲呢?)4.帮助幼儿明确在此活动中,可以重点运用“动作记忆法”来熟悉理解歌词。

5.教师和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6.教师尝试逐步减少对幼儿的帮助,不带唱,或只唱幼儿有困难的部分内容,让幼儿尽快学会这首歌曲。

(四)幼儿结伴表演,感受相互宽容带来的快乐。

1.幼儿散点站位,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歌曲中的两个角色,共同演唱歌曲。

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此时大家心情愉悦的原因,体验宽容带来的乐趣。

教师:刚才我们还因为被人将水泼到鞋上这件事不高兴,为什么现在你很开心呢?

活动延伸:

1.这首歌曲旋律富有浓郁的新疆民族特色,在幼儿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幼儿创编与音乐性质更加和谐的新疆民族舞蹈的动作,边唱歌边表演,从而更好的体验和表现音乐。

2.环境创设:引导幼儿探索生活中的文明行为,然后教师和幼儿共同设计,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成小标记,粘贴在活动室的适当地方,以提示大家更好的做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3.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向家长宣传“宽容与理解”的积极意义,以便在今后幼儿遇到问题时,成人能够以“宽容与理解”的心态,鼓励、支持幼儿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4.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回忆自己日常看到过的文明礼貌行为,用纸、笔来进行表现。

活动反思:

这首歌曲的节奏型较为复杂、变化较多,特别是弱起节拍,幼儿难得接触,不容易掌握。我一开始以“我昨天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谈话导入,一下子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范唱歌曲请幼儿回答歌曲中相应的内容来熟悉歌词,根据幼儿回答我及时画出简图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有了简图,幼儿很快掌握了第一段歌词,但幼儿在掌握附点音符时还有些欠缺,比如“那天我从你门前过”的最后一个字“过”和后面这句中的“你正提着水桶往外泼”中的“你”总衔接不上。在学习第二段歌词时,我让幼儿说了一些使好朋友和好的方法,幼儿想出的办法不是太多,我还是采用了简图的方式,但第二段中间一句对不起的话的内容掌握的不好,可能与我在之前提问的时候有关。我反思这一环节的失败,可能在我让孩子熟悉这里的歌词的时候只问了互相生气了应该怎样再和好?没有深入引导。于是我换了种教学方法,让幼儿思考:道歉的时候说了一句什么话?后来幼儿对这句歌词的掌握比较好。再者每次唱到“你”这个歌词,总是唱得很响。为了让孩子能尽快学会歌曲,我在活动当中加插了节奏型的学习环节,带领幼儿学打歌曲中出现的节奏,再配以歌曲中的歌词,一边打节奏一边唱。这样,孩子们既能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熟悉歌词,真是一举两得。

整节活动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较高,声音都很宏亮。通过这节活动幼儿不仅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同时幼儿也学会了相互之间的宽容,才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忆江南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学习古诗,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春天的美好。

3.发挥想象,口述诗意。

4.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背诵,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感受春天的美好。

2、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小黑板、挂图等。

四、课时按排: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惠崇春江晚景》

一、揭题导入。

读题目,了解作者并解题。要求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画家。

2、苏轼是唐宋八大家这一,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又名苏东坡。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题的诗。

二、看图,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看图画,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2、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顺。

2)、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而后可以分成小小组讨论、交流你读懂和没读懂的地方。

三、检查读诗歌的情况。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谁愿意先来说说呢?

1、先交流学生读懂的地方。

部分学生交流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读懂的地方。(可以是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

2、再交流学生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正要上来的河豚想到了什么呢?知道了什么?想干什么?联系全诗思考。

说说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如:"竹外、鸭先知、蒌蒿满地、正是河豚欲上时"重点讲解:"正是河豚欲上时" 学生回答:河豚想赶回春江产卵;知道春天来;知道桃花开了,春江水暖了……

3、谁能看着图画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说出来?(自己先练习一下。可以派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台下同学当评委。)

学生上台串讲诗意。(竹外开着两三支鲜艳的桃花,鸭子最先知道春江的水暖了。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芽才长出短短的一截,正是河豚逆江而上要来到春江的时候。)

4、齐读古诗。(那只聪明的河豚看到了春天像个花园,听到了春风正在悄悄地吹,那么美丽的春天,我们要怎么来读呢?)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为什么要写要画这些景物呢?

讨论回答后,感情朗读全诗。

四、学生讲诗,画画。

1、这么美的春天在哪呢?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交接触这首古诗,可以读诗,可以画画。(请一名同学上台来画。

五、总结

苏轼先生用优美的诗句写活了惠崇和尚的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并背诵。

2、完成完成课后思考题。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晓景

竹林、桃花、春江、鸭子、蒌蒿、芦芽、河豚

喜爱春天之情

第二课时

学习《江南春》。

一、揭题导入。

1、出示题目:江南春。(解题:长江以南叫江南。)

2、板书作者:杜牧

3、师导入:昨天我们刚学了苏轼写的春天,今天我们来学习本牧写的.春天,看看江南的春美在哪?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顺。

2)、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而后可以分成小小组讨论、交流你读懂和没读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谁愿意先来说说呢?

1、交流学生读懂的地方。

2、交流学生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千里莺啼、山郭、烟雨中")

3、谁能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说出来?(自己先练习一下。可以派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台下同学当评委。)

学生上台串讲诗意。(千里江南,支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4、江南春描绘了哪些景物?请会画的同学上台来画画。其它同学在下面自己画画。(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江南、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5、请大家带着热爱的语气齐读这首古诗。计出江南的生机勃勃。读出江南的如诗如画。

四、延伸拓展。

1、杜牧写的江南春美不美,你们还学过哪些写江南春天的诗呢?

2、出示几首课内外学过的诗。

1)、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河暖睡鸳鸯。

3、以读诵为主。

五、小结

?江南春》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赞美了春的美好,江南的美好,这就是

诗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并背诵。

2、完成完成课后思考题。

板书设计:

莺、树、花

眼前 酒旗风

江南春 烟雨中 美

过去 多少诗

忆江南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读懂这首词,使学生感受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了解这首词的意思

难点

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生齐唱歌曲《今日天气好晴朗》。

师:同学们,这么好的天气蜜蜂也忙,蝴蝶也忙,我们也别闲着,这节课老师邀请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诗人带我们去游一游江南,他就是白居易。(课件出示白居易像)

2、生自由介绍白居易的情况。(相机出示《暮江吟》一诗。)师补充介绍:白居易晚年回到北方洛阳居住,67岁的`时候他回忆江南美景写了《忆江南》这首词。

二、探究课文

(课件出示《忆江南》词)

(一)自主探究。

1、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词,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2、指名读词。(2、3名)

3、说说词和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4、翻开书,再读这首词,看看注释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5、生质疑。

6、同桌互说词的大意。

7、指名说。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从哪能看出白居易笔下的江南很美呢?

小组合作:

用你们喜欢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朗读

法、欣赏法、图画法、表演法等)深入体

会忆江南这首词。

2、小组汇报。

相机示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想像江南美景。

三、总结

拓展

1、同学们,我们的江南之行就要结束了。下课前,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师:大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让我们用心去发现美,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达美吧)

2、发挥想像,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改写一段优美的现代文。

忆江南教案篇4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诗人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种体裁,教师可以做简单介绍。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对作者描写的江南美景能够欣赏,对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之情可以理解,但都是粗浅的认识,透过短短27个字,理解江南景色的特点和作者的江南情怀,对学生确属不易。所以,教学中,分层次逐步推进深入的朗读欣赏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认识、理解生字新词,正确书写“谙”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看注释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师准备

熟读教材,熟读课标、制作多媒体课件。

环境准备

网络教学环境、白板软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

(二)简介诗人“白居易”。

(三)揭题(板书课题:忆江南)。

(四)了解什么是词。

1.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词和诗的不同。

2.师相机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外一种文学体裁——“词”,因为句子的长短不一,所以我们又叫它长短句。

设计意图

1.开头先以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介绍诗人,让学生对作者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直奔,这样既简洁又明快。

2.对词和词牌名的简单介绍,体现了对中国诗词文化知识的渗透。

二、初读感知,欣赏江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并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朗读,评议后再读。

(二)学习生字“谙”。要求:读准音,认清形,理解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1.指名读。

2.分析字形。

3.理解“谙”的意思。

4.指导书写。

(三)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词的节奏感)。

1.指名读(评议)。

2.范读。

3.齐读。

(四)反复诵读,借助注释、插图,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方法:自读、探讨、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运用阅读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词意,逐步培养并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找词眼。

1.品读“好”。这首词中哪一个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

2.指名朗读“江南好”。

3.齐读“江南好”(体会诗人对江南景色的赞叹之情)。

(二)品词赏句。

1.出示佳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反复诵读,注意读出节奏美。方法: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

2.想象画面。

(1)我们通过这么多遍美美地读,此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想象画面,并描述画面,再有感情的朗读。预设与相机点拨: “太阳出来了,江边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比火还要红。”这“红胜火”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这鲜花怒放的景象,让我们想到了哪些词语? “我看到了绿绿的江水”——那是怎样的绿啊!这绿绿的江水静静地流淌着,这让老师不禁想起了这个词:绿波荡漾,你又想到哪些词呢?

(3)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江南美景。

3.入情入境。

(1)课件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明丽秀美的风景。

(2)赏析“能不忆江南”。这句“能不忆江南”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忆人。课件出示,资料链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是那么的依依不舍……

(三)诵诗韵。

1.师生合作读(读出诗韵)。

2.再次有韵味地朗读,把这首词里面的情传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设计意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所以在这一板块中,得从“好”字入手,体会一字所含情感,所用之妙,然后抓住诗词中的具体体现江南景致之“好”的诗句,想象美丽的画面,进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感受诗词意境。在此同时让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以及师生合作读,这样的反复诵读,既能体味韵律,又能悄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既落实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训练,又能让学生感受江南自然风光美,从而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

(一)我是小诗人。

忆海南

作者

海南好,风景()。

遥看遍地(),

抬头望天()。

能不忆海南?

(二)欣赏佳作,教师讲评。

(三)推荐阅读《忆江南》其二、其三。

设计意图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把写与读相结合,把写与感受相结合,是实现写的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忆江南》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又把读与写的教学落到实处。

忆江南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欣赏《忆江南》歌曲(dvd),

同学们,喜欢这首歌曲吗?这首歌曲赞美的是什么地方?江南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吗?

是啊,江南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诗人留下了赞美江南的诗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

2.介绍词。

3.出示《忆江南》。学生抄写在国学本上。

4.介绍作者。学生交流资料后,屏幕出示。

其实,不少人写过《忆江南》。但是流传最广,深受大家喜爱的,还是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这首词究竟有什么魅力,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忆江南》。

5.范读《忆江南》(配乐以明丽昂扬为基调);

二、读通读懂

同学们,我们读古诗词,一般要经历这三步:读得通顺;读懂意思;读出韵味;(课件出示) 自由练读

1、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3、齐读。

2、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句的意思。

你读懂了什么?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3)“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诗人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同学们,这两句词啊,我们越读越有味!这味道,其实不仅仅来自风景,还来自词句本身的魅力,大家将上下句对照起来读,发现了什么?(字数相等,上下对称)

告诉学生,这是对偶。

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体会对偶句的独特魅力。

4、正因为江南是如此美丽,因此,作者在词的最后深情地说:能不忆江南?

请大家关注这句词中的标点符号。书上用的是什么标点?(问号)指名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其实啊,在古代,词是没有标点的,这个问号,是今天人加的。如果让你加,你觉得应该加什么标点? 加上后读出语气来。

将这首词连起来读。自读——男女生读——师生引读。

四、读出韵味

1.读出词的韵味。(范读——自读——指读——齐读——师生回声读

2.同学们,词越读越有味。但是老师一个问题,一直想问大家:这江水,这江花,本是很平常的事物,为何到了白居易笔下,显得那样的美呢?是不是白居易当时所在的洛阳不美丽呢?

出示资料链接1:

3.可见,洛阳,也是一个很美的地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白居易觉得这平常的'江南景物是如此的美丽呢?

4.出示资料链接2:

师: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了吗?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杭州的山山水水都已经融入了白居易的生命,因此,他觉得特别的美丽。

同学们,把我们刚才的理解,融进这首词,我们再来读读,你一定会读出独特的韵味——学生齐读。

5.听大家动情地朗读这首词,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在洛阳,在香山脚下,满头华发的白居易,痴痴地凝望着南方,他昏花的老眼中浮现出了一幅又一幅画面,是什么呢? (教师伴随着课件画面,深情叙述:可能,是江南的小桥流水;可能,是江南的桃红柳绿;可能是江南的荷叶田田;可能,是红胜火的江花;也可能,是绿如蓝的江水出现得更多的,也许是江南岁月的点点记忆;离开江南时,父老乡亲的泪眼朦胧

师:这首词和它作者白居易,的确值得我们好好敬畏!就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将这首流传千古的词,背诵下来。

4、情境表演。

——师:在作者眼里,江南就是故乡,江南就是故人,江南就是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

五、课后作业

课后去找到《忆江南》的另外两首

忆江南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

下雨了下雨了教案精选5篇

户外活动小班教案精选5篇

幼儿园体育活动教案精选5篇

幼儿园小小班体育教案精选5篇

数字四的教案精选5篇

幼儿园幼儿安全教案精选5篇

食品安全课教案精选5篇

小班好朋友教案精选5篇

幼儿园关于光与影的教案精选5篇

各种各样的船的教案精选5篇

忆江南教案精选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