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兵音乐教案7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教案应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教案中应列出课堂纪律要求,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下是吾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娃娃兵音乐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娃娃兵音乐教案7篇

娃娃兵音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幽默的风格。

2、在动作的基础上,记忆歌词。

3、在教师的提醒下,知道表演时要面对大家。

教学重点

会唱歌曲

教学难点

学会感受歌曲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教师通过故事引出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教师:天气很热,我帮这个小娃娃洗澡,可是我发现,这个小娃娃越洗越脏。到底怎么回事呢?请你们仔细听老师唱首歌就知道啦!

(二)教师用慢速清唱,边唱边做动作。

教师:

(1)现在你们知道这个小娃娃是用什么做的了吗?

(2)原来这个小娃娃是泥巴做的,所以越洗越脏。

(三)教师用叫欢快的声音再次清唱,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及歌词。

教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学一学给泥娃娃洗澡时的动作。

(三)教师鼓励幼儿自然地跟唱。

1、教师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边唱边做动作,并自然的走到幼儿的身边,带动幼儿一起唱。

教师:愿意唱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唱,听听谁的.声音最好听。

2、教师引导幼儿做洗澡的动作,集体学唱歌曲2—3遍,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教师:如果我们帮泥娃娃洗脸(头、脚、手等),会怎么样呢?

3、教师鼓励幼儿站上来唱。幼儿在唱歌时,教师可在下面用动作进行提醒,舒缓幼儿的紧张心情。

(1)教师:谁愿意上来唱给大家听?

(2)幼儿上来时,教师用语言或动作提醒幼儿唱歌是要面对观众;幼儿唱完后,教师带领下面的幼儿拍手表示鼓励。

娃娃兵音乐教案篇2

开展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表现力,本次活动通过歌曲好娃娃,激发幼儿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让幼儿愿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幼儿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3、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教幼儿学会较准确地唱歌。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6、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7、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提前听录音、录音机、磁带、有关情境表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介绍一位懂礼貌,尊敬老人的好娃娃,你猜猜他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启发幼儿结合平时对待老人的态度,猜猜好娃娃的表现。)

二、在音乐声中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并初步感受歌曲。提问:

1、好娃娃带来了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2、爷爷是怎样的?好娃娃是怎样对待爷爷的?爷爷高兴吗?用同样的方法启发孩子说奶奶。

3、爸爸妈妈看了是怎样的态度?是怎样说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用歌词进行总结。

三、幼儿学唱歌曲。歌曲的题目叫做《好娃娃》在此环节中解决重难点。

1、教师示范唱一遍。

2、请幼儿跟唱。

3、请幼儿集体唱。

四、延伸活动:办家家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娃娃兵音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的内容,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抱娃娃的动作。

2.借助情境表演、游戏、记忆歌词内容。

3.在结伴游戏时,愿意与同伴交换进行抱娃娃表演。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玩过娃娃家游戏,有抱娃娃的经验。

2.布娃娃若干(幼儿人数的一半)。

3.教学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幼儿迁移抱娃娃的经验。

今天我把苗苗家的'娃娃带来了,你们看看她长什么样?她穿什么样的衣裳?

教师反馈幼儿动作,引导幼儿抱娃娃可加入身体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2.学唱歌曲。

(1)欣赏教师演唱歌曲。

教师扮演“妈妈”的角色,抱着“娃娃”清唱,引导幼儿初步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的兴趣。

教师:老师为娃娃编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歌曲里的“小娃娃”长得什么样?(出示相关图片,用歌词帮助幼儿总结回答。)

(2)幼儿看图学唱歌曲两到三遍。

教师:这首歌曲好听吗?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3)教师边唱歌曲边做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曲的内容。

教师:你们想跟小娃娃一起玩一玩吗?瞧,老师是怎么跟她玩的?

3.幼儿学玩游戏。

(1)教师出示一个“娃娃”,边唱歌边示范游戏的玩法,唱到最后一句时,将“娃娃”送给另一幼儿,并与该幼儿交换位置。

(2)在教师指导下,一幼儿扮演“妈妈”,手抱“娃娃”,学习边做动作边唱歌,教师提醒幼儿注意交换的规则。

教师:唱完最后一句干什么呀?“娃娃”送给朋友后做什么?

(3)请一位幼儿当“妈妈”,再次表演。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进一步明确游戏的规则。

(4)幼儿完整地做游戏。

出示四个“娃娃”,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做游戏。教师在结束时放慢速度,提示找到朋友,送给他“娃娃”。增加间奏,让幼儿接着做游戏3-4遍。

活动延伸:

在娃娃家游戏中唱这首歌给娃娃听。

增加“娃娃”数量,集体游戏2-3遍。

活动延伸:

在娃娃家游戏中唱这首歌给娃娃听。

娃娃兵音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节奏的基础上,学会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明快的旋律。

2、尝试自编舞蹈动作,学会跳圆圈舞,体验创造的喜悦。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玩具洋娃娃和小熊,歌曲音频熟悉歌曲旋律

活动流程

一、教师和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各种动作。

二、用洋娃娃和小熊进行师生互动,引出新题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客人,听!它们在说什么呢?

出示洋娃娃:(嗨!小朋友,我是可爱的洋娃娃,我的舞跳的'可棒啦!

大家喜欢我吗?)出示小熊:(你们好!小朋友,我是小熊,别看我长的笨头笨脑的,我的舞跳的也不错哦!大家欢迎我吗?)出示洋娃娃:(我舞跳的好,我还会唱歌呢?请听——)

三、学唱歌曲

1、集体欣赏:(播放歌曲)我们来听听洋娃娃是怎样唱的?

幼儿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2、个别交流:洋娃娃唱的好吗?你听后有什么感觉?(很活泼...........这段快乐的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它的怎样唱的?

幼儿泛讲歌词内容,教师用歌曲里的句子总结幼儿回答。

3、"现在让我们跟着电子琴把歌词念一遍吧!"教师带领幼儿按音乐节奏、节拍速度念歌词。

4、这其实是一首外国儿歌,歌曲的名字叫〈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现在我们跟着洋娃娃一起来唱这首好听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吧!

(让小熊评价)集体跟着琴来演唱一遍。

出示小熊:恩,唱的不错,不过能不能唱的再好点呢?

师:小熊鼓励我们再唱的好一点,大家能不能做到呢?我们一定要让小熊满意哦!(再次演唱)

四、想象创编

1、洋娃娃和小熊跳什么舞?你会跳吗?

2、创编:幼儿听音乐创编动作,教师进行引导,提示。

3、个别交流:教师请表演好的幼儿来表演,其余幼儿模仿表演。

4、请全体幼儿来表演。

五、跳圆圈舞

1、师:我们用刚才编好的动作,重新再来跳一遍好吗?

2、请好的幼儿来表演跳圆圈舞,其余幼儿观看、模仿(先个别再集体)

3、集体表演圆圈舞,教师加入其中。

六、听音乐跳出活动室。

娃娃兵音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的节拍表演,创编与音乐相符合的肢体动作,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性。

2、体验在音乐活动中的愉悦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泥娃娃玩具。

2、音乐磁带、录音机、玩具小喇叭一个,相机一架,图案符号三幅。

活动过程:

(一)幼儿复习歌曲《小毛驴》。

(二)情景导入:

1、幼儿模仿静态泥娃娃,激发活动欲望。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些朋友,你们看是谁?你们喜欢泥娃娃吗?那让我们来学一学泥娃娃,现在呀,你已经变成一只非常可爱,但却又不能动的泥娃娃了,让我来瞧一瞧谁学的最象?你们愿意一直做一只不会动的泥娃娃吗?为什么?

2、讲述神仙哥哥的故事:泥娃娃多可爱,可就是不会动,让我来想一个办法帮助她,唉,有了!神仙哥哥有一只神奇的喇叭,神仙哥哥每吹一次喇叭,泥娃娃就可以动一些身体部位。

(三)分段创编:

1、创编头、身体的动作。

你们想让泥娃娃先动哪一个身体部位呢?(请幼儿示范)

我们一起来看看神仙哥哥吹了第一次喇叭后,泥娃娃的什么部位会动了。(展示图一,重点鼓励幼儿自由随乐摆动,从而感知乐曲节奏)

2、创编手部动作。

神仙哥哥吹第二次喇叭,你们想让什么部位也动起来呢?

(展示图二,尝试着动动手)

你们跳的.真漂亮,神仙哥哥说:恩,我要吹第二次喇叭了,你们想让泥娃娃的什么部位也动起来呢?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手能不能动了,小手也能动起来了,那还不赶快伸出你们的小手。小手也能动了,你们心里怎么样呢?

(1)让我们用我们小手随着音乐来跳个舞,

(自由感受随乐创编表演)

(2)集体讨论:你的双手是怎样随音乐舞动的?

鼓励幼儿展现自我,运用多种节律的表现方式朝不同方向表演。

(3)让我们用头、身体和手一起来跳舞好吗?

(4)幼儿集体表演。

(5)请个别幼儿进行展示。

3、创编全身动作。

泥娃娃的头、身体、手都能动了,你们还想让泥娃娃的什么部位也动起来呢?为什么?

(1)幼儿继续听音乐表演,改进自己的表演动作

(2)集体学习:你表演得美吗?你是怎么表演的?(幼儿个别展示,互相交流学习)

(3)分组表演学习(男女交换表演,观摩学习)

(4)你喜欢谁的表演?为什么?(重点引导幼儿根据创编新意及动作的美感来评价)

(四)完整表演:

让我们把这故事完整地表演吧。(教师利用图案符号提示幼儿教换动作)(根据幼儿表演需求可再来一遍)鼓励幼儿进行个性化的表演,教师为创新、进步的表演拍照,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

(五)音乐游戏:《碰一碰》

娃娃兵音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情绪变化。

2、学习关爱他人,萌发同情心。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各种泥娃娃,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介绍歌曲《泥娃娃》,请幼儿安静地倾听歌曲。

2、引导幼儿说说听了歌曲后有什么感受?泥做的娃娃会说话吗?

3、学习歌曲《泥娃娃》,先教歌词,然后学唱歌曲。

4、教师放录音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自由表演。

5、教师分发给幼儿适量的泥,让幼儿尝试泥塑,教师提醒幼儿可以使用辅助材料,使幼儿能够学习搓、捏、压等技能。

6、将幼儿的成品放在架子上,建议幼儿互相欣赏,表扬泥塑做的好的幼儿。教师同时提醒幼儿收拾材料、整理桌面,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7、幼儿爱护自己与同伴的'作品,欣赏时轻拿轻放,欣赏完物归原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前,我先将原教案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图谱这一教学材料,从而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歌词。在图谱设计时,我尽可能地使用简易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运用了"1""x""真""假"等一些明显的符号加以辅助。活动时,孩子们能被多样的图谱所吸引,正确地理解并用声音优美地歌唱,活动目标有效达成。但是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活动氛围并没有预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体动作、脸部表情等更加活跃一些,也许孩子们也能被我的情绪所感染,使本次音乐活动的氛围显得更加活跃欢乐一些。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娃娃兵音乐教案篇7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尊敬爷爷奶奶,爱老人的情感。

能力目标:提高幼儿对歌词的理解能力。

知识目标:引导幼儿了解前奏和间奏。

重点:学会歌曲《好娃娃》。

难点:自如地跟着伴奏进行歌表演。

活动准备

图画三幅(爷爷、杯子)(奶奶、凳子)(爸爸妈妈大拇指)、钢琴、布娃娃。

活动过程

导入:出示小班孩子都喜爱的布娃娃“晶晶”,“晶晶”是个很懂礼貌的孩子,我们来看看她都做了什么事情啊?

展开:

1、出示图片“爷爷和杯子”,请小朋友猜猜,晶晶给爷爷做了哪些事情啊?

请幼儿观察图片,发现答案藏于图片中,让幼儿体验找到答案的成功的心情。教师及时鼓励积极动脑筋的幼儿。

2、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中“爷爷”是什么样的?(牙齿缺了两颗),那么,爷爷为什么缺牙了呢?引导幼儿说出爷爷是因为年纪大了,才缺了牙。

教师跟幼儿总结出歌词:“爷爷年纪大呀,嘴里缺了牙,我给爷爷倒杯茶呀,爷爷笑哈哈”

3、教师运用幼儿跟随钢琴旋律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填上歌词内容。

4、同样的方式方法完成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学习,每个环节都请幼儿多观察、多交流、多说想法,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思想。

5、教师将3段连续起来进行跟伴奏范唱,请幼儿认真听;

跟幼儿探讨,老师在一开始播放音乐,但是不唱,这叫:前奏,中间不唱的时候,是间奏,解决本活动的难点。

6、师幼一起跟伴奏歌表演,教师用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吸引幼儿学习,“宝贝们,我们比赛一下,谁是今天的大明星!”

活动结束

请布娃娃“晶晶”来评价孩子们的表演,以拥抱孩子的方式来鼓励孩子。

娃娃兵音乐教案7篇相关文章:

猜谜谣音乐教案7篇

幼儿园音乐教案优质7篇

好朋友音乐教案7篇

人音版音乐教案7篇

音乐《大雨小雨》教案7篇

音乐幼儿园教案最新7篇

音乐欣赏《赛马》教案7篇

音乐幼儿园教案推荐7篇

小班音乐课春天教案7篇

音乐活动幼儿园教案优质7篇

娃娃兵音乐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