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与兴趣,教案的写作过程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进,以下是吾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养蚂蚁教案优质7篇,供大家参考。
养蚂蚁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在组织过《走路》这节歌唱活动后,我发现孩子们对动物走路产生了兴趣:课间与自主性游戏时都会时不时地模仿小乌龟、小兔、小鸭等小动物秀上一回。为了有效地把"迎合孩子兴趣点"与"拓宽孩子知识面"融为一体,我以《不倒翁诙谐曲(aab结构)》为材,设计了"蚂蚁搬豆"这一韵律活动,让孩子们在老师预设的情境游戏中,体验到音乐表演以及邀请舞游戏的乐趣,同时提高aab结构合拍动作的能力,为幼儿的自主性表演增添活力。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旋律,运用创编的动作参与表演。
2.随乐曲合拍地做蚂蚁走路、打招呼等动作。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蚂蚁头饰(头箍与毛根条自制而成),图谱,记号笔,音乐《蚂蚁搬豆》(原曲为《不倒翁诙谐曲》)。
经验准备:
幼儿对蚂蚁的特征和生活习惯有初步的了解。
环境空间:
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或马蹄形。
活动过程
1.出示"神笔",师画小蚂蚁,引出。
(1)师:瞧,今天老师又带来了神笔。看,这次它能变出什么小动物?(师当场画小蚂蚁。)
师:我们和小蚂蚁打个招呼吧!在幼儿随意打招呼后,师尝试启发幼儿用这样的节奏进行打招呼。(拍拍拍拍拍,嗨,你好。)(自我评析:这样做的目的是将主要节奏前置,以降低学习的难度。)
(2)借助提问与表述,巩固幼儿对小蚂蚁特征的认识
师:小朋友喜欢小蚂蚁吗?那谁来说说小蚂蚁长得什么样?幼儿表述后师简要总结。(六条腿、一对触角,头,身体,尾部。)
师:小蚂蚁长得那么可爱,怪不得小朋友都喜欢。现在,我们也把自己变成小蚂蚁吧(提示幼儿戴上头饰)。
(自我评析:这一环节主要是帮助幼儿重温蚂蚁的特征与习性。)
2.创设情境,感受乐曲,自主表演
(1)创编、表演蚂蚁走路、打招呼的动作。
师:小朋友们都变成了可爱的小蚂蚁,老师就来做你们的蚂蚁妈妈吧。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公园走走吧!呀,我们小蚂蚁是怎么走路的?(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然后师将幼儿动作巧妙组合,形成固定节奏。)集体练习蚂蚁走路动作(跑跳步)(走走走走走走)。
师:哟,这不是我们的好朋友红蚂蚁吗?孩子们,打个招呼吧!怎么打呢?
(个别演示,后优化组合:走走走走走走,嗨,你好!)继续向前走,看见小花,打招呼;(走走走走走走,嗨.你好!)继续向前走,看见小树,打招呼;(走走走走走走,嗨,你好!)继续向前走,看见小蜗牛,打招呼。(走走走走走走,嗨,你好!)(自我评析:这里借助情境创设,看见小花、小蜗牛等,使走路与打招呼练习变得有趣味性。)
师:我们走得有点累了,坐在草地上休息一下吧!
师:我们刚才来的`时候,都看见谁啦?随幼儿回答出示图谱,师幼一起理解图谱。
师:休息好了,宝宝们,我们把刚才的打招呼游戏连起来表演一下吧!
(走走走走走走,打招呼。)
师:宝宝们,配上音乐一定会更好玩儿!我们先听听看,再来试试看。
播放音乐(幼儿听,师随图谱指示)。
再次播放,幼儿随乐曲逐步合拍地做蚂蚁走路、打招呼动作(二到三遍)。
(自我评析:图谱的运用,目的是帮助幼儿清楚地区分与掌握a段音乐的四个乐句,为合拍练习降低难度。)
(2)发现豆子,创编表演蚂蚁传递信息的动作。
师:宝宝们,又有点累了,我们坐下来喝点水吧!
师:哟,宝宝别动,妈妈发现那边有个东西。哦,原来是颗大豆子,比妈妈的身体都要大好多倍。妈妈来试试看,能不能搬起来?(师示范,搬不起。)师:妈妈搬不起来,怎么办?(请别的蚂蚁来帮忙)那我们怎么告诉其他蚂蚁呢?(用触角传递信息,碰碰身体、屁股、触角、肩膀……)听音乐来一次(将消息告诉别的同伴)(走走走走走走、碰触角;走走走走走走,碰碰肩:走走走走走走,碰碰手;走走走走走走,碰身体。)出示图谱,听音乐完整演示一次(传递信息)。
(自我评析:这是a段音乐的重放。设计蚂蚁传递信息这一游戏情节的目的是: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帮助幼儿学习合拍地表演。另外,借助图谱使幼儿对乐曲理解的难度降低。)
(3)创编、表演搬豆动作
师:这么大的豆子我们该怎么搬呢?(幼儿演示,然后师请幼儿听音乐演示:或联手推、或联手抬……)
出示图谱,幼儿完整表演。
(自我评析:这是b段音乐。图谱的运用,使幼儿一下子区分出a、b两段音乐的不同,这也为蚂蚁搬豆动作的创编增加了想象的空间。)
3.完整表演,并尝试进行邀请舞游戏
师:豆子终于搬到家里了,我们都累了,休息一下吧!(幼儿回座位)宝宝们,今天我们去公园玩的路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遇到好朋友,打招呼:豆子搬不动,告诉伙伴;最后大家一起把豆子抬回家。)
师:听着音乐,我们来完整地表演吧(整体练习一到二遍)。
师:请个别幼儿进行表演:a段第一遍音乐个别表演,a段第二遍音乐进行邀请游戏(一请二、二请四、四请八、八请十六);b段音乐联手搬豆,直至搬回家(表演游戏二到三遍)。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属于韵律活动中的集体舞,是本班幼儿第一次尝试新的学习形式,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是很新的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没有多少经验和把握。因此我在事先准备时对备课和备音乐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对于幼儿来说这样的集体舞学习很新奇,新奇之余会有些心理上的不适应。因此我将这一活动调整到本周二进行,使“蚂蚁搬豆”这样的经验生在活动《蔬菜派》中,扎根在不断探索的土壤中。
在“找个朋友抱抱”的环节中,两次碰到了幼儿宁愿没有朋友也不找陈熙做朋友的场面,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虽然在我的参与下,我们三个抱在一起,却使学习要求出现了变化,原来幼儿两两结伴,最后变成很多幼儿抱在一块,没办法进行后面的活动。而且挠痒痒容易分散幼儿倾听音乐的注意力。
养蚂蚁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活动中能细致,有序地进行观察,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课件(蚂蚁及其生活习性的短片),歌曲《蚂蚁搬豆》、头饰、录音机、磁带、海洋球若干、放大镜、课前组织幼儿捉蚂蚁并进行初步观察,并放在瓶里供活动时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小客人和小朋友一起玩:"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大家猜猜它是谁?(引导幼儿竞猜,得出谜底蚂蚁。)
二、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发现的蚂蚁?找到它的窝了吗?你是怎么捉的?(捉的时候不要直接用手捏,以免伤害蚂蚁,要用草叶、小树枝等放在蚂蚁的前方,待它爬上草叶、树枝后再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瓶子里。瓶内可以放些潮湿土壤和食物,用盖子盖好,放在阴凉处备用。要注意:一只瓶内只能装同一窝的蚂蚁,因为不同窝的蚂蚁会因"打架"而死伤)。蚂蚁长得什么样?身上有什么?吃什么?怎样走?
三、看一看:我们来观察一下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1、在观察时,我们可以先从整体上观察一下它的大小、颜色,然后看看蚂蚁的身体可以分成几部分,再从前往后按顺序一部分一部分仔细观察蚂蚁。看谁观察的最细致,最准确。(幼儿自由观察后,讨论结果:蚂蚁有大有小,有黑色的,褐色的;有头、胸、腹;在头的下部有一对大"牙",胸部比头部细,长着三对足。)
2、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
1)、刚才动画片中的蚂蚁在干什么吗?(蚂蚁在挖洞做窝;搬运食物-稻粒;在搬运死昆虫;在相互传递信息;在"打架")。
2)、讨论小结:要想知道蚂蚁是怎样生活的?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我们就要仔细观察: ①蚂蚁都搬运哪些食物? ②找到蚂蚁窝,轻轻把窝挖开,看看里面贮存有哪些食物。 ③在蚂蚁附近放上各种各样的食物,观察哪种食物上有蚂蚁,哪些食物上没有蚂蚁。
3、引导幼儿分组观察蚂蚁怎样爬行?
四、试一试。
1、倒出瓶中的蚂蚁,给它周围放上食物,观察它喜欢吃什么,并在黑板上的图中打钩。
2、请一名幼儿示范蚂蚁爬,讨论怎样才能爬得又快又稳。
五、玩一玩。
分角色:教师扮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各戴头饰。放背景音乐《蚂蚁搬豆》,师幼一起玩游戏:蚂蚁搬豆。
"孩子们,在山坡对面有许多豆豆,我们一起爬过山坡,钻过山洞,去搬豆豆吧!"在妈妈带领下,小蚂蚁分成两组,快速爬过小山坡,钻过山洞,搬起一粒豆豆(海洋球)后跑回来,每只每次搬一粒,直至将豆豆搬完,看哪组搬得最快。
六、在生活中进一步观察蚂蚁的活动。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能结合时节、结合幼儿园课题,整合科学、语言、社会、数学、美术等领域,利用多媒体、游戏、讨论互动、绘画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充分以幼儿为发展主体,环环相扣,分解难点,帮助幼儿努力达到目的。在活动中,由于活动素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所以幼儿的兴趣积极、投入,我的.问题比较开放,幼儿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吴佳栋说可以到月球上去过中秋节,要带月饼、水去。赵越的画告诉我们:小蚂蚁在搬西瓜,它搬不动了,所以就坐下来休息,后来就睡着了。吉米画的是:四只蚂蚁共同合作,搬了一个很大的月饼,四只蚂蚁神态迥异,有两只蚂蚁是高高兴兴的;一只蚂蚁在留泪是它搬不动月饼了;还有一只蚂蚁是拉着脸生气了,原因是毛毛虫在它旁边与它比美,说蚂蚁不漂亮所以不开心。从孩子们的画中可以看出他们想象的天空有多大,他们就是创造奇迹的神笔。在孩子们的画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孩子们对“一对”的概念还不是特别理解,以后还要更进一步的学习。蚂蚁的三对足到底在哪个部位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去观察。在示范添加蚂蚁三对足的标准图案时可以是先老师示范再请幼儿上前示范,然后作一个比较,幼儿眼前就有一个标准蚂蚁的图像了。
养蚂蚁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搬运布袋绕障碍物行走约5米。
2、 幼儿在活动中能提高调控身体动作的能力。
3、 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节奏欢快的音乐 雨声录音 打雷声录音 60x40cm的布袋(内装约3公斤的物品) 开口处用线绳砸紧 小蚂蚁头饰每人一个 障碍物若干(教师自制的花瓶、小树等)
三、活动过程
1、快乐的小蚂蚁
幼儿戴上小蚂蚁的头饰,教师与幼儿一起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到草地上,每位幼儿找到自己的位置。
——师:我们边说儿歌边做热身运动!
小蚂蚁,真勤快。转转头,弯弯腰。
踢踢腿,抬抬脚,转动肩膀跳一跳。
热身运动重复做一遍。
2、蚂蚁觅食
——妈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出去找食物吧!蚂蚁妈妈带着蚂蚁走到堆放食物的地方。
妈妈:大家看,这里有许多的食物,孩子们,快把他们扛到我们储粮食的仓库去吧!
——教师示范扛运布袋的方法:将布袋放到肩上,双手扶住布袋,身体微微前倾,使放布袋的肩高一些,行走时要保持这种姿势,布袋才不会掉下来。请小蚂蚁们把布袋扛在肩膀上体会一下,妈妈看一看小蚂蚁们的姿势是否正确。
——教师播放音乐,小蚂蚁把布袋扛到三米以外的仓库,幼儿每人运完一次后,请幼儿把剩余的粮食继续搬到仓库。
搬完后,请幼儿讲一讲自己的搬运体会。
3、帮助小蜜蜂
“铃铃铃……、”“是谁来电话了?”老师作接电话的样子。
“您好,请问是那位?原来是小蜜蜂啊,你有什么事吗?”
“哦,你家粮食吃完了,想从我家借点粮食吗?好的好的,再见”
——妈妈:小蚂蚁家里的粮食吃完了,我们把我们的粮食送给它们一些好吗?
教师说明搬运要求:两个小朋友抬一个口袋,把一部分粮食送给小蜜蜂,剩下的粮食留给我们自己吃。
4、 蚂蚁搬家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播放打雷的声音)
——哎呀,是要下雨了吗?我们的仓库位置较低,下雨容易淹到,现在让我们把粮食转移到新仓库吧!可是去新仓库的路不好走,要绕过小树林和小花丛才能到达,希望孩子们不怕困难,把粮食送到安全的地方。
——小蚂蚁分成两组,听到“出发”口令,将食物运到新仓库,已经到达终点处的幼儿帮助自己的队友卸下粮食。小蚂蚁双手向后托住布袋,被稍微弯一些,臀部向后翘起,确保食物袋不会掉下来。为了避免碰撞,妈妈给后面小蚂蚁放布袋的速度可以慢一些。等待所有的粮食都搬完,播放下雨的录音。
小蚂蚁们尽快的躲进新仓库去背雨。
5、 放松整理
——小蚂蚁和妈妈自由交谈,体会劳动的乐趣,伴随着音乐离场,散步回活动室。
养蚂蚁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找找、看看、说说、做做中鼓励幼儿自主观察小蚂蚁。
2、初步了解蚂蚁的特征、生活的地方及喜欢吃的东西。
活动准备:
提前请幼儿准备蚂蚁喜欢吃的食物(糖果、饼干等),放大镜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1、你为小蚂蚁准备了什么吃的?
2、小蚂蚁住在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找找,给它们带去好吃的。
二、找蚂蚁
1、带领幼儿到小区公园,请幼儿找一找小蚂蚁
2、你在哪里看到了蚂蚁?它是什么样子的?
三、喂蚂蚁
1、请幼儿把准备的.食物给蚂蚁吃,看看蚂蚁最喜欢吃什么?
2、引导幼儿与蚂蚁说说话。
如:小蚂蚁快来尝一尝;好吃吗?等小蚂蚁好像说了什么?(真好吃,谢谢)
3、你还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4、请幼儿走走看看蚂蚁最喜欢吃什么?
四、与蚂蚁说"再见",带幼儿回园,教师进行小结。
养蚂蚁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大胆猜测、动手操作,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
2.养成仔细观察、乐于探究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前期开展过蚂蚁长什么样,怎么抓蚂蚁等有关活动。
(2)和幼儿讨论过蚂蚁喜欢吃什么。
2.物质准备:糖果、饼干、水果、饭米粒等。
活动过程:
1.回忆导入,猜测激趣。
(1)师:这几天,我们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发现了许多的小蚂蚁,谁来说说你在哪里发现了小蚂蚁?
(2)师:上一次我们猜测了蚂蚁喜欢吃什么?你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
2.寻找蚂蚁,动手验证。
(1)师:那现在带上你们准备的食物去找找蚂蚁,把食物放在那观察能不能吸引小蚂蚁过来,还可以比一比哪种食物吸引的蚂蚁多。
(2)幼儿自由寻找蚂蚁并尝试用食物吸引蚂蚁。
请幼儿把准备的食物尝试吸引蚂蚁,并观察蚂蚁。
鼓励没有成功的幼儿要耐心等待一会。
个别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3.师幼交流,拓展延伸。
(1)师:谁成功吸引到小蚂蚁了,你用的什么食物?
(2)师小结:小蚂蚁不怎么挑食,她喜欢吃的'东西也比较多:肉、糖果、饼干、骨头和一些水果。他们最喜欢吃甜甜的东西了。
(3)师: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延伸:蚂蚁用它的嘴咬着食物拖着走。你们下次可以再仔细观察一下,小蚂蚁和他的小伙伴是怎么搬运食物的。
养蚂蚁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在活动中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
3、尝试表现蚂蚁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2、每组一张白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3、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就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杨老师就把它变出来好吗?(变出小蚂蚁)
2、哦!原来我们的新朋友是蚂蚁,请小朋友看看蚂蚁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1、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
2、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那三部分?(肯定幼儿的描述,同时给出科
学的名称---头、胸、腹三部分)
3、蚂蚁的头上长了什么?(一对触角、眼睛、嘴巴)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请幼儿点数)
小结: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5、师:小蚂有不同的颜色,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蚂蚁呢?(棕色、黑色、白色)
三、了解蚂蚁生活习性。
1、蚂蚁的食性
师:原来蚂蚁有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
(只要能吃的它都吃)
2、触角的作用
有一天,有一只小蚂蚁出去找吃的,它刚出去没多远就找到一块大蛋糕,可是这块蛋糕比蚂蚁大,它怎么也搬不动。它想请它是好朋友来帮忙,可是蚂蚁又会说话,哪它会怎样告诉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帮助呢?(用触角)
3、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蚂蚁请来了朋友帮忙一起把这块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咦!家往哪里走了,小蚂蚁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哦!蚂蚁有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它就会释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开自己家多远,都会跟着这个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4、蚂蚁的家
(1)师:蚂蚁闻着气味回到了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的家在哪里?它是家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蚂蚁是一个人住呢?还是很多人住?(群居)蚂蚁喜欢群居,它们的家会有什么样的建筑(育婴室、国王的宫殿、储藏室、休息室等等)
5、蚂蚁的分工
蚂蚁的家真大呀!那你们知道蚂蚁的家里都有谁吗?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分别引出母蚁、父蚁、工蚁、兵蚁)
母蚁(蚁后):蚂蚁家族中体形最大的,蚁后原先有翅膀,生完蚁宝宝后它的翅膀就会脱落。
父蚁(雄蚁):它有翅膀,它的工作是等待飞行,和母蚁繁衍。
工蚁:负责找寻食物,照顾蚁宝宝。
兵蚁:负责保护蚂蚁家,防止敌人来侵入它们。
小结:原来蚂蚁的家是一个大家庭,人们都喜欢叫它“蚂蚁王国”。
四、蚂蚁王国。
蚂蚁王国里真热闹呀!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设计一个热闹的蚂蚁王国好吗?
1、交待绘画步骤。
2、幼儿作画。
养蚂蚁教案篇7
第一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体验阅读的乐趣。
2.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重点: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故事内容和情节。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蚂蚁的生活习性、会唱《蚂蚁搬豆》的歌。
2.物质准备: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大图书、故事图片人手1张。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和幼儿一起唱《蚂蚁搬豆》的歌,激发幼儿的兴趣。
2.提问:小蚂蚁是怎样把豆子搬回去的?请幼儿简单说一说,教师及时鼓励。
3.小结:小蚂蚁一起把豆子搬回了家。有一天它们又出去找食物,它们会发现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欣赏故事课件,理解画面内容
1.师幼共同欣赏故事课件,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操作ppt,逐页为幼儿讲述画面内容。
重点提问:它们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样做的?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教师重点引导。
2.集体阅读绘本图书,再次理解画面内容。
教师和幼儿利用大的绘本图书再次阅读,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重点提问:小蚂蚁自己搬不动西瓜的`时候是怎样做的?有哪些好办法?
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结合图片讲述,体验交流乐趣
1.幼儿自选故事图片和同伴进行交流,讲述故事情节。
2.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表达和讲述,用动作或语言支持幼儿的表达。
活动延伸
将绘本放在图书区,幼儿可以自己阅读,逐步理解故事内容。
第二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体会蚂蚁的情绪变化。
2.感受小蚂蚁听从指挥、团结向上、不怕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与态度。
重点:理解蚂蚁情绪的变化。
难点:感受小蚂蚁听指挥、团结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初步理解绘本故事的内容。
2.物质准备:绘本《蚂蚁和西瓜》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通过集体回顾故事,引导幼儿体会蚂蚁的情绪变化
1.鼓励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模仿故事中的感叹词。
2.引导幼儿跟随故事发展共同讨论、感受蚂蚁的情绪变化。
结合相关画面分别提问:刚发现西瓜时蚂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搬不动时蚂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它们发出了什么声音?叫来了伙伴后它们都想了什么办法?它们搬动了吗?发出了什么声音?
二、师生共同讨论,帮助幼儿了解蚂蚁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蚂蚁不怕困难的精神
1.请幼儿观察、寻找绘本上蚂蚁不高兴的画面。
提问:小蚂蚁什么时候不高兴了?一共遇到了几次困难?每次遇到困难后,是什么表情?之后它们为什么又高兴了?它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2.小结:小蚂蚁遇到困难后,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问题,所以很高兴。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画中一只与众不同的蚂蚁——蚂蚁队长,感受到蚂蚁队长的领导和其他蚂蚁的听从指挥,体会整个蚂蚁群体团结向上的精神。
结合相关画面分别提问:蚂蚁遇到第一次困难时,是谁先搬的西瓜?是谁跑回蚂蚁穴叫同伴来搬西瓜的?大家一起搬西瓜时,是谁站在最前面?用杠杆搬西瓜时是谁指挥大家?怎么搬也搬不动时,是谁想出来用铲子铲西瓜瓤这个办法的?
4.小结:戴黑帽子的蚂蚁队长,它不怕苦不怕累,事事冲在最前面,而其他蚂蚁也能够听从它的指挥,大家很团结,所以,才能够解决很多的困难。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内容,鼓励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讲述自己熟悉的内容。
活动延伸
将绘本放在图书区,鼓励幼儿继续阅读。
养蚂蚁教案优质7篇相关文章:
★ 安全教案优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