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螃蟹爬小班教案8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在教案中,教师需要明确评估标准,以便有效评价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教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合作,下面是吾发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螃蟹爬小班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螃蟹爬小班教案8篇

小螃蟹爬小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双人合作用身体夹球侧身走,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的合作,并鼓励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贴有红、黄、蓝螃蟹图片筐各两个,皮球、草地。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观察过小螃蟹走路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已游戏的口吻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螃蟹们,春天来了,快醒醒吧。睡了一个冬天了和妈妈一起活动活动吧!”。

二、准备活动

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做准备运动。

师:春天来了,小燕子飞来了(上肢运动—两臂在体侧 上下摆动)。小燕子飞呀飞,飞到树林里,小树枝被风吹得摆呀摆(体转—身体左右转动);小燕子飞呀飞,飞到公园里,小朋友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真好玩(下蹲运动);小燕子飞呀飞,飞到动物园,大象鼻子长,甩来甩去真有趣(腹背运动—身体前屈学长鼻子大象走)。小燕子飞呀飞,飞到幼儿园,小朋友玩皮球(跳跃运动),跳上跳下。小燕子飞呀飞,飞到广场上,爷爷奶奶做运动,捶捶背,敲敲腿、拍拍屁股,真轻松。

三、复习螃蟹走

师:今天天气真好,和妈妈一起去散散步吧!想想我们螃蟹是怎么走的?

教师带领练习螃蟹走。

四、学习双人合作用身体运球

1、老师:“孩子们,有这么多圆圆的石头?有石头我们散步不方便,那该怎么办!石头这么重,一只小螃蟹搬不动,怎么办?对,我们得找个朋友一起运,两个小螃蟹合作运输,不过妈妈有个要求:不能用钳子(手)运,要用你们的身体运。”

2、幼儿探索双人运球的方法。

3、交流双人运球的最佳方法。

4、幼儿练习双人运球横着走或跑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俩人面对面抱住、或两个人背靠背臂挽臂)。

5、游戏:小螃蟹运石头(双人身体运球)

师:我们来比赛一下看哪组螃蟹宝宝运石头运的最快?

将幼儿分成数队,进行比赛,看哪一队速度最快。

讨论:为什么有的螃蟹走的快,有的走的慢?请个别幼儿示范:球不掉,且走的快的好方法。

再次比赛。

五、结束部分:自然结束!

师:小螃蟹们,你们可真棒,搬掉石头我们散步就方便多了。搬了这么久石头,身体都累了,我们放松身体,让身体舒服一些!

听螃蟹歌伴奏,跟着老师做放松运动。

小螃蟹爬小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手膝着地侧爬。

2、体验情境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塑料筐、轮胎。

2、地垫铺成一直线、音乐一段。

3、贴纸、苹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的螃蟹宝宝们,快来跟妈妈一起活动活动身体吧。(音乐起)

二、基本部分。

1、学习手膝侧爬的动作要领。

师:嘿,螃蟹宝宝,你们知道螃蟹是怎样爬的吗,谁来试试看?来!都来爬爬看。(幼儿尝试横着爬看着前面),刚才妈妈看见一个螃蟹宝宝爬得很好,请大家一起看一看。(请爬得好的幼儿示范一下)可是妈妈还是觉得有点不对,来妈妈教你们(请幼儿示范动作要领):膝盖和双手着地,胳膊用力撑住地面,抬起头来。动哪个手就动那个腿。我们先站着练习一遍,教师示范,幼儿学习。

2、幼儿学习,教师指导。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就到地毯上来练习一下,看谁爬的好。男孩一行,女孩一行,跟着妈妈沿着直线来练习一下。(教师带领幼儿在地毯上休息一下,爬的好的幼儿奖励贴纸一枚)

3、玩游戏―运果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师:孩子们,你们现在爬得比较熟练了,我们来做游戏好不好?妈妈提要求:对面轮胎里面藏着许多苹果,我们用刚才学到的本领侧爬过去,爬过去以后把苹果放在你的.口袋里,记住每次只能运一个,拿到苹果以后从地毯旁边绕着跑回来,然后把苹果放在框里,注意不要碰到其他的兄弟姐妹哦。小螃蟹们,记住了吗?

(爬一个来回以后,教师点评出现的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把剩下的苹果都运回来吧。

三、放松活动。

师:哎呀,好累啊,跟妈妈一起放松一下吧。(拍胳膊、拍腿、深呼吸)好了,今天玩儿的开心吗?天色不早了,来!咱们跟妈妈回家吃苹果喽。

小螃蟹爬小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螃蟹的构造,增加对螃蟹的感性认识,大胆的画出螃蟹的形状。

2、能根据螃蟹的形状,联系生活进行联想和想象,创造有趣的画面。

活动准备:

螃蟹图片、ppt课件、画纸、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图片观察

这是什么?你看到了螃蟹的什么?它长得怎样?你还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地方吗?

二、出示ppt,引导幼儿局部观察,教师局部示范。

螃蟹的脚是怎样的?(身体、眼睛)依次观察。

你们知道这又什么吗?(引出螃蟹的一对大螯)它长的像什么?

教师局部示范。

三、幼儿刻画螃蟹。

如果让你来画螃蟹,你会从哪里开始画呢?

四、教师转换角度,启发幼儿想象。

这个螃蟹现在倒过来,你能把它变成什么?

五、欣赏作品,拓展幼儿的思维。

你们看,螃蟹变成什么了?

六、创造作画。

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你想变什么就变什么,看谁的螃蟹变得最神奇!

小螃蟹爬小班教案篇4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很多,一个孩子四个老人围着宠爱他,使他们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养成了不少的坏习惯,霸道,打架,娇气等。而通过学习《小螃蟹》来反射到幼儿身上这些不良的行为要改正过来。让他们知道学会团结,礼貌,尊敬他人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熟读儿歌。

2、让幼儿认识螃蟹的特征与习性。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小螃蟹》的认识,知道它的这种行为不好,让幼儿从中学会懂礼貌,团结友好,尊重他人的好习惯,培养他们做个人人都喜爱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挂图,螃蟹玩具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海底动物挂图,让幼儿说出有什么动物?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初步观察:

1、教师出示玩具小螃蟹,让幼儿观察它一共长了多少脚?

2、头上还长两只大大的钳子,它又有什么用处?

3、它的身体还有一个硬硬的壳,它有什么作用呢,还有两只在眼睛?

三、再次观察:

图中的小螃蟹做了什么?为什么鱼和虾都怕它呢?

四、讲解儿歌: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儿歌,然后教幼儿读,讲解儿歌的内容,让幼儿理解小螃蟹的横行霸道,不懂礼貌会令其他的动物都讨厌它,不喜欢它。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听着《螃蟹歌》,自由的画画。

教学反思

告知幼儿《小螃蟹》它不懂礼貌,占着自己有两个大大的钳子就横行霸道,不懂礼貌,不尊重其它小动物,看到鱼就把它吓跑,看到虾就把它撞倒,所以其它小动物都不喜欢它。例如,现在我们班有些小朋友老是推人打架,抢东西,这种行为是不好的,就像小螃蟹一样,不懂礼貌,不团结,这样的话,其他小朋友都会不跟他玩,害怕和他在一起。所以我们要改掉这种坏习惯,做一个懂礼貌,团结友好的好孩子。

小螃蟹爬小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练习快速侧滑步行走,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以及快速反应能力。

2.比较侧行时步伐的依次移动速度给自己带来的游戏成功体验。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中自我的重要,增进团队荣誉感。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8个圈,每人一个球,标记线、站位点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幼儿在游戏中热身。

1.跟随教师向前慢跑、倒退走、四散走

2.四散慢跑,听教师的哨音、看手势“结对”

3.做准备操

二、在游戏中快速改变方向走。

1.游戏“1、2、3、”(1向左走,2向右走,3停止不动),幼儿听信号快速反应走。

指导语:我们一起玩个游戏“1、2、3”,看谁能快速做出反应。

2.幼儿模仿小动物听信号快速反应变方向走。(游戏中教师改变方向的转变速度)

指导语:我们邀请一下小动物和我们一起玩这个游戏吧。

先请天上飞的小动物、再请地上跳的小动物、然后请水里游的小动物。

三、模仿小螃蟹走,感受快速改变方向

1.请大家尝试“螃蟹侧行”,体验侧行动作。

指导语:秋天来了,有一位朋友非常想和我们一起玩,它就是……小螃蟹。你们会螃蟹走路吗?我们一起试试看吧

2.请个别幼儿示范“螃蟹侧行”,教师示范动作。

指导语:小螃蟹是怎样走到的?侧身行走、一只脚跟着一只脚侧面移动。

3.请幼儿再去尝试“螃蟹侧行”,听信号感受到侧行中的快速行走。

4.在“1、2、3”游戏中再次体验动作。

5.游戏“运泡泡”:幼儿每人手上拿一个“泡泡”在场地上自由侧行

6.游戏:小螃蟹运泡泡

(1)介绍游戏玩法:幼儿分四路纵队站在起点,排尾幼儿把泡泡从头顶依次传给排头幼儿,排头幼儿拿泡泡后侧行到对面终点处放下泡泡,再快速侧行返回到队伍排尾传泡泡。直到最后一名幼儿把泡泡圈传给排头幼儿高高举起,完成任务。

(2)幼儿游戏一到两次

四、两人合作侧行游戏,寻找多种合作方法

1.变“超级螃蟹”,尝试两人合作侧行

2.游戏:“运泡泡”

玩法:两人合作变成“超级螃蟹”,从起点侧行至终点,再分开单独运“泡泡”回到家中,最先运回泡泡圈的螃蟹队胜利。

五、结束部分:做放松动作。

活动反思:

“螃蟹走”是小朋友们两两背对背,双臂环扣,快速侧步行走……要想玩好也很不容易,两个小朋友之间一定要相互配合,步调一致才行。通过“螃蟹走”的练习,可以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快速反应能力,练习侧面钻的动作,锻炼动作的协调性、控制性,萌发合作、谦让的精神。

小螃蟹爬小班教案篇6

设计思路:

篮球是感觉综合活动器材中的一种。幼儿用背夹住篮球行走,借此发展协调能力。提高合作精神,在游戏中学习往往能取得最佳效果。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参加活动兴趣,设计了“螃蟹赛跑”这一活动,创造性地利用篮球,开发新的玩法,并创设游戏情景来开展活动。

教学目的:

1.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协调性,提高幼儿的合作精神。

2.培养幼儿自我调节和不怕困难的品质。

教学过程:

1.教师与幼儿谈话式游戏,幼儿逐一自我介绍。通过幼儿的自我介绍,锻炼幼儿的胆量,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

2.通过自我介绍了解到孩子们平时最喜欢玩耍,教师让幼儿逐一和老师击掌,以此来为自己加加油!

3.玩听信号做动作游戏。教师发号施令幼儿做动作。例如:让幼儿举起一只小,举起俩只手,俩只手抓住俩只耳朵,并且张开嘴巴,伸出舌头。…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幼儿积极性。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逐一增加游戏难度。

4.游戏结束后教师导入谈话,了解孩子们对螃蟹的认识,请幼儿利用肢体语言来表演螃蟹是怎样走路的。让孩子们形象地表演出螃蟹斜着走的韵味。

5.教师出示“篮球”,告诉幼儿篮球不光可以用来打和拍,还可以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螃蟹赛跑”的游戏。

6.教师让俩个小朋友一组,背对背夹住篮球。发令后,幼儿用侧身跑的方法前进,看谁先到终点,并且不掉球。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进行时不得用手扶球,如果中途球掉了,赶紧捡起来夹好继续游戏。

7.幼儿热身体验螃蟹走路后,教师将幼儿分成红队和蓝队,进行“螃蟹赛跑”,游戏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游戏技巧。

8.“螃蟹赛跑”后教师发小红花给予鼓励。教师与幼儿谈话安抚幼儿激动的情绪。鼓励幼儿争当小老师,回去把新学的“螃蟹赛跑”游戏教给其他朋友。活动结束

小螃蟹爬小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吐字清楚地朗诵儿歌。

2.愿意用肢体表现小螃蟹走路的姿态,体会模仿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螃蟹图片、螃蟹走路的视频,螃蟹胸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螃蟹真有趣

1.出示螃蟹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螃蟹长什么样?

3.观看小螃蟹走路的视频。

4.小螃蟹是怎么走路的?谁来走走看。

5.我们一起学一学。

(二)小螃蟹儿歌

1.教师边表演边完整地念儿歌,对内容进行提问。

2.你听到了什么?

3.小螃蟹喜欢吃什么?

4.你愿意做螃蟹妈妈的小螃蟹吗?

5.师幼共同朗诵儿歌。

(三)小螃蟹,爬呀爬请幼儿拿出胸饰和教师一起表演。

附儿歌《小螃蟹》

大螃蟹,没尾巴,不会走,横着爬,八只脚,尖又尖,两把钳子手里拿。

爱吃小鱼和小虾,啊呜,啊呜,啊呜,味道顶呱呱。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从整堂活动来看,为其他动物找工作的这个部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还没有完全体现,没有过多的讨论与协商,整个活动幼幼互动没有充分地体现。

如果要针对这一环节作调整的话,可以在每组设置一个职业介绍所,里面有2—3只小动物要找工作,这样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想要找的小动物,有同一意愿的小朋友就可以在一起商量讨论,既增加了孩子们的自主性,又促进了孩子间的交往、合作等,也可以避免大家设计得都一样。

小螃蟹爬小班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绘画的情感。

2、让幼儿基本掌握圆形的画法。

3、让幼儿初步学会用形态来表现物体。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印有小雨的画纸若干张。油画棒若干。

2 、有见过螃蟹吐泡泡的经验。

活动过程:

1、老师拿出泡泡吹一吹让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和颜色。师:泡泡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

2、教师示范绘画泡泡,给幼儿说清楚绘画泡泡的步骤和练习绘画。

3、出示带有螃蟹的画纸,让幼儿观察,给螃蟹添上泡泡。

4、老师示范给螃蟹添泡泡。

5、给幼儿发画纸和油画棒让幼儿独立作画。

6、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7、讲评幼儿的'作品。

活动反思:

在活动前,我琢磨着教案还只是边讲边示范,之后我思考觉得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打单结,会不会太难?于是在课前我又画了单结图谱,用图谱结合现场操作双管齐下,效果非常的显著,幼儿在活动中学习的很开心,乐在其中!拿着自己做的小螃蟹非常有成就感。

小螃蟹爬小班教案8篇相关文章:

小班猴子教案8篇

小班动物教案推荐8篇

托小班手工教案8篇

小班闹元宵教案8篇

小班《春雨》教案8篇

蔬菜宝宝营养多小班教案8篇

小班语言我教案反思8篇

小班小猫和老鼠教案8篇

小班语言《我》教案优质8篇

小班水果课教案参考8篇

小螃蟹爬小班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9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