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学习中,写作文是我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和逻辑,下面是吾发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绑架,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绑架,作文篇1
现在的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的道德绑架,有些人倚老卖老,处处让年轻人以老为先,进行道德绑架,还有些仗着自己是农村人,不知道一些规矩,常常说自己是农村人,不像大城市里的人什么什么的……关于这些道德绑架,我也是无奈。
有一次,我带着溜冰鞋去公园玩,一个小弟弟直接抢过我的滑轮,对他婆婆说:“婆婆,我要玩这个!”那位婆婆看也没看我就直接给小弟弟换上,我有些尴尬的说到,“婆婆,这个是我的,麻烦您还给我。”那位婆婆看看我说:“给我孙子玩玩,他还小,玩玩也没什么,等一会儿就还给你。”我也不好意思拒绝,只好同意了。
过了一会儿,我向那位婆婆说到:“婆婆,我要回去了,滑轮麻烦您还给我。”那位婆婆很生气的说到,“我孙子才玩了多久,你就想要回去!你是一个姐姐,给弟弟玩玩不行吗?”我有些尴尬的说到,“婆婆,是我要回去了,而且小弟弟也玩了不久了……”“什么回不回去!你就是不想给我孙子玩!哪有你这样的姐姐!”那位婆婆毫不客气的朝我吼到,“可是,我也不认识你们啊……”“可是你是姐姐!他还是弟弟!他还小!你就应该让着弟弟!”面对这婆婆的无理取闹,我只好打电话给妈妈,那位婆婆才把滑轮还给我。
还有一次,我看见一个阿姨在一个化妆店里面和店长吵起来,围观一听后才知道是那一位阿姨要求把五百多的化妆品按照一折的价钱卖给她,店长不同意,并表示那已经都低于自己的成本价了,实在是不行。那位阿姨就说店长们是城里人,瞧不起农村人之类的,让店长们非常的难堪尴尬。
不光现实上,连同网上亦是如此,有很多粉丝说自己是一些网红的老粉,要求网红们给粉丝们一些福利啊,红包啊之类的,这些还不算过分,有过分的是天天缠着网红,要求网红让他们进去ta的工作室之类的。
道德绑架是非常不好的行为,这种道德绑架会让你身边的人身进一些尴尬的处境里,它会让人降低对你的好感度,它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所以,我们拒绝道德绑架!
绑架,作文篇2
子贡赎人而不取其金,在多数人眼中看来这是圣人之举,是行善的标杆;可孔子却不加赞赏反而批评他的所作所为。诚然,子贡的行善本意十分纯粹,但他的一个自以为更加高尚的举动却无形中提升了道德的准则,纵然人人都渴望向子贡学习,但是世人对于行善之后是否该领取奖金的态度已然悄悄发生了转变。
一笔赎金对于子贡这样的大户人家来说或许并不算什么,然而对于辛苦躬耕一辈子的农户人家来说将是不菲的巨款。未听闻子贡之事时,他们遇见鲁人会毫不犹豫的赎回,而后坦然接受应得的嘉奖。如若鲁国君主将子贡事迹大肆宣扬,人尽皆知之后,我们不妨假设,普通农户再次遇到鲁人时定会有所犹豫。他们会想到,从国家拿回先垫付下的赎金可能都会遭到世人的非议,甚至纠结之下他们选择了漠视需要帮助的人。子贡一举,已为当时之人造成了无形的道德绑架。
如今,世界的经济巨头颇多,他们在为个人谋取利益的背后仍然保有一颗行善济世之心,实在值得我们的称赞。比尔盖茨宣布过世之后捐出全部敌国的财富,巴菲特拍卖个人午餐所获金额如数捐出,索罗斯、戈登摩尔也都捐献了过半的资产。然而巨头行善的背后却无形中带来了道德绑架,在大多数普通人眼中捐款似乎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特别是对于那些富可敌国的商业大亨来说。天津爆炸案之后,千万网友竟在马云微博评论中纷纷留言逼捐。“你这么有钱,为什么不捐一个亿?”“你不捐款,我们就抵制淘宝!”这样的言论一番番地攻击着马云,万千网友躲在电脑屏幕之后握紧了腰包,暗喜自己的“高尚”。
行善本为一件好事,然而在太多人潜意识之中却还只是一个标榜自己的工具。这样他们在有意无意之中,炫耀着自己的高尚之举,他们将向善的道德起点一步步哄抬着,渐渐“取不取”“捐不捐”并不再可以由一个个体所能决定了,平凡的百姓开始选择漠视,占据较高社会地位的人们被推上了道德的邢台。无形的道德绑架就此形成,道德观发生了质的偏差,行善不再来自于我们一颗崇高的济世之心,开始成为了社会人物维护个人形象的无奈之举、被迫之举。
这样的绑架实在可怕,麻痹了普通人的善良之心,挟持着社会人物的选择权利,这样的行善早已成为压在心中的负担。如若当打破无形的道德绑架,每一位行善之人实属关键,他们应当有一颗纯粹之心,应当低调而行之,更应当时刻注意而非肆意抬高着行善的门槛。
绑架,作文篇3
范玮琪和赵薇的遭遇无非是受到了偏激的网络舆论的“道德绑架”。说到道德绑架,不禁又让人想起半个多月前网民逼迫内地首富马云为天津灾区捐款的事情,究竟为何会发生道德绑架的事件呢?
所谓的“道德绑架”,是在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一旦别人没有达到所谓的“道德标准”,就会被冠以“缺德”的恶名。那些“逼捐”和“逼爱国”的道德绑架者曲解了道德和爱国的本质,将自己臆想的道德准则强加在别人身上,别人达不到便施压、指责,甚至谩骂。
虽然范玮琪、赵薇和马云都是名人,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都相对较高,但他们本质上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公民,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圣人,他们所得到的财富和美誉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而被社会认可的,但他们未必在任何方面都要做到身先士卒。
当我们在评判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时候,需要公平的对待,多一分理性、少一分感性,不要拿着圣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人,不能用美德的`标准去求全每个人的品德,更不能戴着有色眼镜以某种偏激的观点对他人横加指责。
欲判他人,应先三省吾身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原毁》中言:“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也。”许多人喜欢用道德捆绑他人,却忽略了自身的道德修养,这种行为既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奉劝那些道德绑架者在开口指责他人言行之前,先反省一下自身,若自己的言行都不符合道德标准,如何能够以德服人?
其实宽容包容本身也是一种美德。我国自古以来都主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网络时代我们也应该继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宽容友善地对待他人,这才是真正爱国的表现。但愿日后网络上能够多一些以德感人的事迹,少一些道德绑架的现象,让更多人以平和的心态散播出他们的正能量。
绑架,作文篇4
社会上屡次发生因年轻人没让座,被人辱骂、打耳光。有目击者称,这样倚老卖老强行让座,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
每次类似的事件发生,都会引起大家新一轮的讨论。给“老、幼、病、残、孕”主动让座的美德,在道德、公德的美其名曰下被牢牢捆绑,苗头直指年轻人、看似很健康的人,似乎这一人群只要不让座就是道德有问题、素质不够高。用一根理性的、弹性的道德之绳取代固有的“麻绳”,似乎比急于让座更重要。道德不是规定和必须,因此可以有弹性。公共出行,乘坐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乘客花钱买票、对号入座,并在旅途享受相应的服务,既是作为消费者买到的产品,又是作为乘客应当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在某种意义上讲,乘车时间内,乘客就是所购车票对应座号的“主人”,无座的乘客则是“客”,当需要他人为自己让座时,不应觉得理所应当或理直气壮。让座屡屡成为群众热议话题,与舆论导向有关。不论是在对号入座的公共交通工具上,还是在自己找座的公交、地铁上,led显示屏、广播中显示、播放的永远是给弱势群体让座,而不是引导他们谦和的与先上车、有座位的乘客沟通。
这样的提醒暗示了弱势群体就应受到特殊的照顾和保护,才导致他们“反弱为强”,以至于大动干戈、恶语伤人的“要”座。衡量让座事件前,别忘了它前面还有一个“请”字。有座位的乘客不是超人,也不具备“肉眼b超功能”,往往很难一眼看出“隐形弱势群体”,例如,一些不痛不痒,但却不适合长期站立的慢性病患者。因此,需要他人让个座给自己还需说声:“请让座”,并客气、和气地向对方说明自己的不便之处。文明礼让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还需要双方的理解和肯定,万一有座位的乘客也是“隐形弱势群体”呢?提出请求者,是不是应该换位思考后,再尝试请求其他人让座呢?给社会公德、传统美德松松绑,拆掉刻板、僵硬的“麻绳”,换上一根具有弹性的“皮筋”,留点空间包容,留点时间“缓存”,别用道德绑架给别人“下套”。
绑架,作文篇5
爸爸备抽烟绑架了妈妈对爸爸说抽烟就相当于花钱,害自己,爸爸每次都说知道了,知道了,但是她却每次在妈妈不在的时候抽一两根,我觉得妈妈说的没毛病,因为抽烟对肺不好,妈妈也因为这个事跟爸爸吵过好多架,所以我要来拯救爸爸
说干就干,我悄悄地溜进爸爸的屋子,爸爸骑着被,穿着小猪佩奇的衣服懒洋洋的躺在床上,发出呼噜呼噜呼噜呼噜的声音,我开始放慢脚步,忽然一不小心我弄出了一点小声音,幸好爸爸睡得还熟,他就没有听到,我的第一个计划也很成功,把爸爸的烟和火机拿了出来,爸爸晚上厕所,放慢脚步头发凌乱的,像个疯子,眯眯着眼睛,我想了想,爸爸以前不是眼睛大大的吗?怎么会变成这样?爸爸顺便想抽一根烟,发现却无影无踪,不知道跑哪去了,爸爸可能在香烟和,火机,长腿跑了,爸爸微笑地看着我,你是不是把我的烟藏起来?我说没有爸爸向晴天转阴天的瞅着我,再问我一声,有没有?我说有,爸爸把它拿起来去厨房抽烟去了,看来a计划失败了,要准备b计划我来到衣服柜子前翻翻了翻爸爸的衣服,发现里面有火机和烟,我迅速地把它们拿了出来,藏在了我的箱子里,爸爸怎么问我他都不知道我箱子的密码?这回看他还怎么抽?爸爸晚上回来了,又看到他的烟和火机没了,她着急的想,哎呀,难道家里来鬼了?他开始像名侦探柯南,来推测,上次是我偷的,这次肯定就又是我偷的,他说啥我都不搭理他,最后爸爸仔细看了看,闻了闻,闻到西我的密码箱里面有一股烟的味道,他说是不是藏在盒子里了?我说没有,他又说有,肯定有,我诚实的跟爸爸说好吧,你猜对了确实有,爸爸说以后你想不让我抽烟,直接跟我说了就是呗,你为什么要藏我的东西,你要再以后这样我也藏你的东西
我的感受,以后遇到爸爸在抽烟,不能柔软。要挺起精神对爸爸说,你在抽烟,我告诉妈妈了但是我觉得这样有点儿太伤感情了,所以我希望爸爸以后不要再抽烟了
绑架,作文篇6
8月5日播出的《中国梦想秀》中,来自贵州的“追梦人”杨成燕,梦想是让失散多年的妹妹认回双亲,一起拍张全家福。杨成燕的妹妹张懿小时候被父母送给别人,知道真相后不愿接受生父生母。张懿在现场一直拒绝和亲生父母相认。不料,节目主持人周立波当场指责女孩心胸狭隘,说她应学会原谅,否则永远不会幸福,还说出了“在你儿子眼里你是个尖酸狭隘的女人”的言论。(8月10日《东南早报》)
张懿拒绝和亲生父母相认,有两个原因,一是怕养父母伤心;二是与亲生父母并无感情,她信奉“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认还是不认,张懿已成人,她有权利作出判断。而周立波一再诘问,甚至逼迫,出言不逊,哪怕初衷良好,也有道德绑架之嫌。
从法律上说,如果当初张懿的亲生父母遗弃了她,已涉嫌违法;如果将其送养给别人,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她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换言之,张懿可以不认亲生父母,也不必赡养亲生父母。本来一件很纯粹的事,却因周立波的“好心”而变得复杂。
据杨成燕称,其妹妹张懿属于超生,要上交罚款。无奈家里条件太差,杨成燕的父母实在拿不出罚款,只能将仅有1个多月大的女儿送走。更接近真相的.细节应该是,杨成燕的父母重男轻女,因为在生了张懿之后,又生了一女一子,即包括张懿在内,杨家共有四个孩子,直到生了儿子才罢休。在笔者老家,有太多类似的情况,一些家庭连生了几个女儿,直到生了儿子才满足,孩子多养不起就把女儿送人。
不认亲生父母,总有原因。作为旁观者,我们自然不能勉强,更不能道德绑架。他们与养父母建立良好感情,不愿让养父母难受,已尽孝道。他们认亲有时也容易受到阻力,比如被养父母劝阻,张懿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养父母的做法,同样值得理解。
毋庸讳言,现实生活中我们最爱拿道德说事。道德是砝码,道德是武器,挥舞道德大棒,习惯于道德绑架,这种做法明显不合适,可能遮蔽真相,伤害法律,掩藏了社会问题。少一些泛道德化,回归到法律命题,并深思道德泛化背后的社会问题,也许强过动辄上纲上线,拿道德说事。
绑架,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