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优秀7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很多人在写作文时会陷入重复的陷阱,因此要注意用词的多样性,通过作文,我们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建立情感联系,以下是吾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优秀7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篇1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每一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在我的老家河南,就有一个有趣的节日——祭灶日。

去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那天,我与家人从上海回到老家河南。走进单元楼,立刻让人感觉焕然一新。单元楼前挂着大红灯笼,从前走廊上不免有一些沙子尘土,或者飘落的干树叶,如今已没有了它们的天下,走上去都能感到地面的光滑,楼梯走道曾经泛滥的小广告,竟一张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家各户红红火火的春联。我感觉新年真的要来了。

走进家门,只见大家都在忙着打扫屋子。客厅里,姨妈、舅舅正忙着扫地,擦玻璃,姨妈甚至还用上了常年靠在墙角的一根长竹竿,只见她在竹竿的一头绑上一只刷子,打扫天花板的.各个角落。“姨妈,我来帮你!”我见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也撸起袖子,拿了块抹布,“承包”了灶台。我雷厉风行地用抹布擦掉灶台上的油,不一会儿,油腻腻的灶台仿佛做了美容,然后整理好厨具,各就各位。“擦得真干净!”我一转身,姨妈、舅舅正微笑着看着我。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屋子一尘不染、窗明几净。这时,大家围坐在客厅,姨妈拿出麻糖。这是我第一次吃麻糖。一根根细长的麻糖整齐的排列着,表面布满芝麻,中空薄脆,香而不艳,甜而不腻。我问姨妈:“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呀?为何要这么彻底地打扫房间,还吃麻糖呢?”我边吃麻糖边听姨妈给我讲祭灶日的故事。

传说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的灶王爷会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老百姓觉得一定要尊重灶王爷,于是在这一天,人们祭拜灶王爷,将家里尤其是灶台打扫干净,把由糯米和麦芽糖等原料制成的麻糖献给灶王爷,为的是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只对玉皇大帝说好话。而农历二十三就成了祭灶日。“大家还要洗浴,让自己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姨妈递给我一块麻糖,“来,吃吧,麻糖不仅甜,还可以养胃滋肝!现在我们不迷信了,麻糖留给自己吃。”

祭灶日的大扫除很热闹,因为它是传统节日的习俗;祭灶日的麻糖很甜,因为它是传统节日的味道;祭灶日的人很美,因为我们依然坚守着传统。每一个地方的风俗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都值得被尊重——它们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篇2

有一幅画需要八十一天才能画完,不多不少,正好八十一天。这是什么画呢?

没错,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冬至“数九”图。“数九”,相传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中国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漫长。当时中国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

又是一年冬至,我和父母走在街上,打量着一旁的各色小摊,我们在一家售卖着九九消寒图的店铺前停下了脚步。这九九消寒图有两种:一种是双钩描红书法,有“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和“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字样;还有一种是一枝有九朵梅花,每朵有九个花瓣的梅花。最终,我们选了那幅九朵梅花的。

回到家,我们把那幅九九消寒图挂在了墙上,并且拿出一杆毛笔,蘸着曙红的颜料轻轻画在了一个花瓣上。画完后,我问爸爸:“数九这个习俗有什么寓意吗,为什么要这样呢?”

爸爸笑着回答说:“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我个人认为这是个很有趣的节日,而且特别有纪念意义在。只是小时候我们都是自己画的九九消寒图,有意思多了,不像现在,都是买的。”爸爸面露惋惜之色。我也跟着叹气。

突然,我想到家里有毛笔,有墨汁,有颜料,不正好可以自己制作吗?我们立刻开始行动起来。

因为之前学过国画,所以画起梅花来十分顺手,先蘸上浓墨,调和适量的淡水,在试笔纸上划了两下,见到色彩适宜,才放心地画起来。线条有疏有密,有的留白,有的浓墨重彩,当最后一瓣花瓣的那一勾完成后,我望向爸爸,他正在一笔一划地写着“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字样,他把宣纸覆在打印好的样子上,用墨笔勾出他们的轮廓,让我感觉就像印刷的一样。

我们总共画了三幅九九消寒图,家里三个人一人一幅,在这样寒冷的日子,每人每天一笔,或欣赏,或调侃,既其乐融融,又书写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篇3

在我的家乡丽水,每到腊月二十六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腐,这其实是准备年货的开始,因为豆腐的“腐”与“福、富”谐音,寓意着新的一年幸福与富裕。

如今大多数人并不会做豆腐,而是把“福”字倒贴在门上,虽然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但是在我的家乡,老一辈人依旧保持着这个风俗——手工做豆腐。腊月二十六,外公家准备做豆腐。首先要把黄豆泡在水里一天一夜,泡到它们有2—3倍大才行。再将它们用水冲洗干净,放进磨子中磨成豆乳,看着白白的豆乳从小孔中流出,我就想到那美味的豆浆了。

我问外公:“什么时候可以吃豆腐啊。”外公说:“不要急,后面还有很多步,要先将豆乳过滤,变成豆浆,然后把豆浆烧滚,去掉泡沫,加入盐卤,将豆浆稀释,浮出豆花,还有把豆花装进模具中挤压,才会成为豆腐。其中点豆腐可最考验手艺了,盐卤多了,豆腐就老,盐卤少了,豆腐就会不凝固,你还是好好等着吧。”外公的话将我打的晕头转向,唉,原来现在还是个开头啊。这时外婆又说:“做豆腐可不能多说话,因为豆腐很‘小气’它听不得‘坏话’,要不然它就不成型。”难道这也是祖辈传下来的风俗吗?

过了一会,外公喊道:“睿睿,来看外公点豆腐。”我飞快地跑过去,只见外公小心翼翼地拿着一碗盐卤,用勺子一勺一勺的点进装着豆浆的桶里。他一只手点盐卤,一只手拿勺子在桶里搅拌,就像一只机警的猫,每一个动作都极其小心谨慎。渐渐地,豆花漂了上来,那就是豆腐的雏形,白白的表面一触即破,如果加上酱油和葱,那就是美味的豆腐脑。外公看着今天的豆腐花说点的很成功“年年富裕”。哦,这又是一个重要的风俗习惯。

外公外婆进进出出忙活了一上午,终于把豆腐做成了,那奶白色的豆腐,加上酱油,简直是绝配,吃着豆腐,别提多开心了!

温润如玉的豆腐,可口美味,做起来的工艺可一点不少,一个环节也不能出错。看来家乡的风俗更是长久的经验和精湛的手艺留传下来的。

过年的风俗还有很多,像挂灯笼,贴对联,吃团圆饭……但在我的家乡,春节做豆腐也是一项传统风俗,祝愿新的一年更加幸福,更加富裕!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篇4

五月初五是端午。这一天人们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纪念伟大诗人屈原。而我虽对屈原没有深厚的感情,但也会跟着外婆一起包粽子。

瞧,外婆已经把准备好的食材放在桌子上:糯米,粽叶,香菇,瘦肉,红枣,应有尽有。

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外婆从盆里拿出两片泡好的深绿色的粽叶,卷成一个上宽下窄的圆锥形小桶,把雪白的糯米放在里面,铺上几颗红彤彤的小枣,又盖上一层糯米。接着用粽叶把糯米包裹起来,用粗线围着它扎上两圈,拉紧,打结。哇,一个三角形粽子就这样包好了。多神奇啊,我感觉外婆简直就是给我变了个魔术。

我也来一个!

我学着外婆的样子:先卷粽叶,放在左手,用汤勺舀糯米,放进叶里……一切都井井有条。没想到到了拿馅料的环节,一个手忙脚乱,我竟将包好的糯米倒了出来!

哎,重新来过。

这次,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馅料,摆在糯米上,又用糯米把馅料一层一层地盖上。一切顺利,整个粽子看起来非常的饱满。我暗自高兴,连忙拿起粗线捆住粽子。谁知道,顾此失彼,糯米竟从另一头的粽叶中哗啦啦地滑落下来——手没拿稳,前功尽弃!

我觉得我可能只适合当外婆的小助手吧!毕竟,包好一个完完整整的好粽子,真是不容易啊!

在我眼巴巴地观望下,不出一个小时,外婆就把一个个漂亮的粽子包好了。它们扎在一起就像一串丰收的果实。

外婆告诉我粽子包好后,要马上用水煮熟,这样才方便储存。我看着外婆把粽子一个一个放进水里,心里就像有只猫在抓痒痒一样,非常着急。虽然粽子放进水里没煮多久,但我已经一遍一遍地揭开盖子,查看里面的情况。没办法啊!谁让等待的时间总是那么漫长呢?

当锅中开始飘出淡淡的香味,我的口水早就流了下来。等到粽子一煮,我迫不及待地捞出一块,开吃!我小心翼翼地剥开粽叶,看着煮熟了的糯米变成了一颗颗闪亮亮的珍珠,我毫不犹豫地一口咬了下去,满嘴都是粘乎乎的,甜腻腻的,美味极了。

端午节就这样过去了。我虽然没有学会怎么包一个好粽子,但是我吃到了一个又一个美味的香粽子。我的端午节,不虚此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篇5

墨绿色的的衣裳,里面是满满的馅料,这就是家乡——上海的青团。一口咬下去,糯糯的外皮包裹着甜甜的豆沙馅,细细品味,回味无穷……

我的家乡在上海,青团是每年清明节家中必备,无论男女老少,总是经不住它的诱惑。每次去接妈妈下班时,总看到对面的“杏花楼”热闹极了,都排到大马路上了,根本望不到头。

每次我静静地看着,那诱人的香味令我垂涎三尺,刚出炉的烧饼掺杂着青团那股艾草的清香,似乎有一股隐形的麻绳,把经过的路人不由自主地就拉了进去。每次进去,青团总是少不了,两个顶饱,小小的身躯,里面内容可不少哦,可谓是“皮薄馅大”。咬一口,咸蛋黄那诱人的香味,便弥漫在了孩子的欢笑声和妈妈慈爱的笑容里……

每次一到清明节回外婆家,一进门第一句话总是:“外婆,外公,我们一起包青团!”每次开始做之前,外公外婆总是带着我先去洗手,并顺带一起把工具也清洗干净,她每次做事最讲究的就是细节。直到今天,我脑海里还深深地记着外婆将面团上裹上一层面粉将它反复揉捏的'样子,接着又用手指在中间搓出一个洞,将中间的洞逐渐放大,再挖一大勺甜甜的豆沙。每当这时候,我总是伸出我的手指,悄悄地去刮一口甜豆沙吃,每次都被外婆抓包,外婆敲敲我的小脑袋,笑着说道:“你啊,可真是个小馋鬼哦!”不过外婆总是一边教训着我,一边还在不停歇地做着青团,把豆沙放进去后,封口,再搓成一个小球,这样,一个青团就完成了。

当然,每次看着外婆娴熟的手法,我也要去凑凑热闹。我围着灶台跳,用一副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外婆,央求道:“外婆,你让我试试可以吗,我绝对不捣乱!”除了外公,外婆几乎从来不会让别人一起来做青团,她可怕坏了她的佳作了,不过她仍然会让我来帮忙。我只适合做一些简单的,剩下的外婆会把着我的手,一步一步耐心地教我。

每次做完,外婆总不会忘了给街坊邻里送一些过去。她的手艺,在小区里可是数一数二的,大家都喜欢吃,有的啊,甚至还要求续餐的呢!每次看外婆递出一盒又一盒的青团,我难免有些小心疼,外婆总会笑笑,对我说:“好东西啊,要大家一起分享,这样,才有味道。”

我爱家乡的青团,我爱家乡的生活,我爱家乡的风土人情。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篇6

公路上,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带着人们迫切的心情,向各自的家乡飞去······

春节,是我们农材最盛大的节日,按照习俗,每个人都要在节日的前一天回家,为春节的欢庆做准备,不过我们春里的春民大多数都在外地谋业,所以回来时需要时间,因此,刚好在那一晚回到家是不太现实的,故节日那天的清晨,便是村里人回归的高峰期。没等起得早的太阳从地平线上爬起,村里的每家每户便亮起了灯。不论大人,老人还是小孩,都没有丝毫的倦意,神采奕奕。村里的人家便大大小小地行动了起来,挂鞭炮,粘红联,煮早餐···忙得不亦说乎。有的人家还提着几捆鞭炮,待到远处亲人归来,便高高的挂起燃放,亲人们在一片欢腾中相见。

按照我们村里的习俗,春节早上要吃一碗甜面的。村民们便将一碗满满的面倒入嘴中,甜而不腻,回味无穷。饶有味道地咂了咂嘴后,便在那依稀的黎明下,挂上红联。村里有这样的说法,谁家的红联要是挂得最早,那就是好运来的最快的。因此村民都争先恐后地将一张张鲜红的对联完好地粘在对应的门框上,大门上。

挂好对联后,人们便会放响第一个“庆年炮”,便是将一捆长长的炮挂在屋顶上燃放,有兴致的人家还会将鞭炮摆弄成“运”字形或“龙”字形等形状,以企盼新年能交好运,得大喜。就这样,当鞭炮挂好燃放时,天也差不多亮了,在一阵阵耀眼的火光和喜庆的炮声中,淡淡的阳光从云缝间撒下,如同世上最大的鞭炮绽放出最美丽的光芒。

而我们村最大的鞭炮在村里的广场上,四跟高达十米的柱子上,缠绕交织着一条长长的巨龙,巨龙张开那庞大的嘴在天空咙叫,在柱子上游走。随着太阳的升起,村民们便陆陆续续地聚集到广场上,仰望着半空中的巨龙,向着它祈祷心中最美好的愿望。不知谁点燃了巨龙的尾巴,巨龙在半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它吐出耀眼的火焰,火焰一圈一圈地将它的身体包围起来,正当它全身被火焰覆盖的瞬间,它变成了漫天飞舞的鲜花花瓣,在天空中缓缓落下。这是全村最美的好的时刻——点燃村里最大的鞭炮。观完这一出盛事后,村里人便带着自己的亲人,子女去到处游玩,渡过这一年中最美好的一天······

这就是我乡村的春节,它充满了喜庆欢乐与笑声。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篇7

说起我的家乡湖北的风俗,那可真不少呢!比如,鱼面炖肉,是湖北人家家饭桌上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今天我就给你讲讲鱼面的那件事。

有一次,我们一家回家乡过年,碰巧赶上家里在置办年货。只见门前摆放着几只大盆子和大水桶,里面有好几条大肥鱼。大概是鱼儿大多了,显得盆子太小,它们拥挤在一起,层层叠叠,转不动身了。大姨见我看得入神,告诉我这些鱼儿是用来做鱼面的材料。

随后,姨夫把大木板架在两条木凳上,大砧板搭好了。姨夫从身旁的盆子里捞起一条大鱼,用刀麻利地刮去青鱼身上的鳞片,取掉鱼腮,再划开鱼肚,扯出内脏,很快就把鱼清洗干净了。姨夫用刀劈开鱼背,一分为二,经过一番行云流水的操作,他顺利地剔除鱼刺,将鱼肉取了出来。然后,我们将鱼肉剁成了肉酱糊糊,倒入大碗中。我根据大姨的教导,在碗里加入一定比例的淀粉食盐,用灵活的小手将它使劲揉搓在一个大面团,再抽一抽,扯一扯,拉一拉,大面团就四分五裂,变成一个个小面团啦!最后再把它们用擀面仗擀成蒲扇大小的面饼,再卷成卷,初始步骤就做好了!

接下来,把卷好的面饼放入蒸笼二三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揭开锅盖,一阵鱼香扑面而来,馋得人直咽口水!姨夫切了一小段给我,说:“快,趁热吃!”我咬了一口,嗯,真是美味呀!姨夫把余下的几个肉卷均匀切好,说是一次吃不完,晾干后可以分几次做鱼面炖肉。听妈妈说,这道菜曾经被孔子吃过了呢!当天饭桌上就上了这道鱼面炖肉的大菜,炖好的鱼面,看起来比面条粗,吃起来味道鲜美,口感爽滑不腻。

听姨夫说,以前家里条件不好的时候,只有过年才有机会吃到鱼面,而且鱼面炖肉也只用来招待客人的,客人走了后自家人才能吃。如今家家户户都有条件自己做鱼面了,而且都做得多,晾干存放,平时想吃的时候也可以拿出来做菜。现在每次回乡过年,我们都会带回一大包鱼面给爷爷奶奶吃。

怎么样,你想不想也来尝尝我们家乡的美食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优秀7篇相关文章:

家乡美景的优秀作文8篇

家乡的雪600字初中作文6篇

对家乡的思念作文优秀8篇

青春作文800字优秀作文6篇

春初中作文800字优秀5篇

时光作文800字优秀6篇

元宵优秀作文800字6篇

心灵的风景作文800字7篇

宅为话题作文800字优秀8篇

勇敢的作文800字7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优秀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