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不仅是总结,更是我们自我认知与成长的重要工具,心得体会的文字要简洁有力,避免拖泥带水却无真知灼见,吾发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全科的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全科的心得体会篇1
在所领导的关怀下,我们一行25人参加扩展培训。扩展培训内容很多,对于我们每个人开拓视野、提升思维、优化理念、充实经历、提高工作与管理能力帮助很大,特别是爬4米高的木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要加强团结协作,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取得胜利。
这次扩展培训时间不长,但得到的收获却不小。我是医学检验所的一名配送员,觉得要促进医学检验所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我们医学检验所的每一名职工必须加强团结协作,增强团队凝聚力,集聚团队的力量、集聚团队的智慧,要建设好三种能力。
一是建设团结协作的系统能力
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执行力。大家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上的老实人、作风上的清白人、团结上的领路人,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苦干实干;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既要能干事,又要能共事,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培育团队精神,形成团队合力,把心思用在发展上,把力量凝在事业上,把干劲用在落实上,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政通人和的工作氛围。
二是建设求真务实的工作能力
大家要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尚空谈,不坐而论道,不喊华而不实的空口号,不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不搞装门面的表面文章、虚假政绩;做到思路上求实,工作上唯实、作风上务实、措施上扎实、行动上落实。
三是建设开拓创新的发展能力
创新是创造性的执行,是在总的思路、政策下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做好具体工作的能力。世界是发展的、变化的,在当前新形势下,我们医学检验所每一名职工要把握规律,因时因地制宜,大胆开拓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完成所的每一项工作任务,创造出优异成绩。
我要把参加这次扩展培训所收获到的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每一天、每一项工作中,加强团结协作,增强团队凝聚力,促进我们医学检验所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增强人民身体健康水平,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与贡献。
全科的心得体会篇2
在我国进行的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的初级卫生保健体制改革中,要发展初级卫生保健就必须推行全科医疗,要推行全科医疗就要依靠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是全科医疗的主要执行者,全科医生的“守门人”作用是开展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努力提高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一、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定义
1.全科医学的定义。当前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的定义是:全科医学是一门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社会行为科学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不同性别和各种年龄的各种健康问题,其宗旨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长期负责式照顾[2]。
2.全科医生的定义。全科医生又称家庭医生,是一种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职业,是一种在通科医生的基础上接受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高素质的新型医学人才,是全科医疗的主要执行者,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与健康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3]。
二、大力培养全科医生的意义
据世界各地的调查结果统计,所有病人中,只有5%左右的患者需要专科医生诊治,而人群中90%以上的健康问题可以通过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来解决[4]。由于我国社区的全科医生数目少、水平低,不能全面有效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而造成老百姓大病小病都涌向大医院,大医院人满为患,而社区诊所门前冷落。长期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大力培养全科医生,逐步做到“大病在医院治疗,小病在社区就诊”。
三、我国全科医生现状
受历史的影响,我国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的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国际标准,每名全科医生应服务20xx~3000人,按最低标准计算,我国5亿城市人口至少需要16万多名全科医生,而目前全国真正的全科医生不到3000人[5]。除了人数不足外,还存在着学历和职称偏低,卫生执业资格分布不平衡,以及收入偏低等情况。20xx年,浙江省卫生厅科教处组织了“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中期检查,共走访全省11个市,13个县(市),实地考察19家市、县培训机构,14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回收有效问卷303份,其中基层全科医生填写76份[6]。该调查发现:(1)学历层次偏低。全科医生以专科学历为主体,占44.7%,中专占22.4%,本科生仅占30.3%。(2)职称偏低。高级职称的全科医生只占1.3%,中级、助理占了84.2%,显现基层难以留住高水平人才。(3)卫技执业资格分布不平衡。从统计来看,中医医师(3.9%)、公共卫生医师(2.7%)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临床医师(88.2%)。而根据国家有关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合理配备中医药或民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要求6名以上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执业医师中,至少有1名以上任职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从目前的比例来看,距此要求相差甚远。(4)收入偏低。全科医生税后年收入2.1~3.5万的占55.3%,2.0万以下的占14.5%,3.5万以上的仅占30.2%,相比于浙江省专科医生的年收入来说,还是比较低的[6]。
四、培养全科医生的措施
1.在高等医学院校设立全科医学专业,大力培养全科医生。我国目前全科医生的培养制度主要是“五加三”模式,即5年的本科临床医学加3年的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7]。在5年的本科临床医学中,教学培训课程设置应包括:(1)医德医风;(2)人文学科课程,如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人际沟通课程;(3)临床医学课程,内容上要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满足社区卫生服务要求;(4)应用课程:为适应全科医生基层服务的需要,开设全科医学概念、全科医生临床策略、卫生事业管理和社会健康保险等方面的课程[8]。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全科医生掌握全科理论,并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在3年的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中,27个月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轮转学习,6个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者乡镇卫生院实践学习[7]。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一般在综合性医院,全科医生必须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医学科等13个临床科室轮转27个月。通过临床轮转,系统学习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常见病相关辅助检查及基本操作技能;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掌握临床常见病的诊断、处理原则及转诊(双向)指征;培养职业素养及沟通能力[9]。最后6个月,全科医生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者乡镇卫生院实践学习。社区实践阶段是全科医生执业上岗的实战阶段,此阶段将所学的全科医学基本理论、临床各类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慢性病管理技能与技巧、行为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基本知识运用于全科医生的日常工作中;通过社区实践阶段各科室带教老师“一对一”的指导,掌握全科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卫生机构中管理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累实际经验[9]。
2.在岗医生通过转岗培训“转型”为全科医生。近十年来,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主要是通过转岗培训来解决的。对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执业医生,采取脱产、半脱产或业余学习方式进行全科医生岗位培训,一共600学时左右,其中理论教学500学时,实践教学约100学时,使学员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其防治社区常见疾病和解决社区健康问题的能力,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融预防、医疗、保健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达到全科医生的岗位要求[10]。经过考核,合格者获得全科医生上岗证。 3.从大医院分流一部分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扩大和加强基层的全科医生队伍。
4.全科医生继续医学。对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全科医生,按卫生部有关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为内容的继续医学,使其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11]。
5.政府应当改革现有的全科医生管理体制,制定一系列的激励和优惠政策,提高全科医生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才能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加入到全科医生队伍,从而加强社区的卫生服务质量。
6.培养和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高质量全科医学专门人才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对推动全科医学向深层次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1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一直以来注重全科医师的师资培训,先后选派多人到美国、英国学习全科医学;自中美合作项目开展以来,邵逸夫医院专门安排高年资医师和外籍教授一起上课、门诊带教等,确保学到原汁原味的美国全科医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经过近两年的培训,这些陪诊的高年资医师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独立带教及开展全科医学科研工作[13]。
参考文献:
[1]张俊权,裴丽昆.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xx,8(17):1399-1401.
[2]梁万年.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和全科医生[j].中国学校卫生,20xx,25(2):252-256.
[3]蒋己兰,周启良,任四兰.论全科医生的职业与培养[j].中华全科医学,20xx,6(11):1101-1102.
[4]dupuit s,collins e,shergill s,et al. computer-based assistance in family medicine [j].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1998,55(1):201-203.
[5]赖小玫,刘朝杰,裴丽昆,许艳子,刘雁翔.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培养使用方法对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的启示[j].卫生软科学,20xx,23(4):470-473.
[6]李振华,温馨,杨再峰,沈杰.对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20xx,(2):139-140.
[7]杨政雄.全科医生培养面临的问题分析[j].当代医学,20xx,19(5):25-26.
[8]郭清,王勤荣,杜亚平.中国全科医生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xx,7(5):291-295.
[9]线福华,路孝琴,吕兆丰.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及其实施中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xx,15(8):2498-2501.
[10]肖纯怡,程晓明.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与全科医学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xx,6(8):642-644.
[11]陈天辉,李鲁,施卫星,杜亚平,王红妹,叶旭军,姜敏敏.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20xx,(1):28-31.
[12]施盛威,谢根甫.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xx,6(4):453-455.
[13]鲁建华,陈融,王青青.美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对综合性医院全科医生培养的启迪[j].全科医学临床与,20xx,11(1):50-51,55.
第一作者简介:韦思明(1971-),男,博士后,副教授,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医学及研究工作。
全科的心得体会篇3
有幸参加了重庆市举办的全科医师骨干培训。此次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全科医师的全科医疗思维和社区服务理念、管理经营技巧和应变能力,通过对学员进行系统的现代全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全科医师的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沟通技巧,塑造和谐、向上的全科团队精神和工作氛围。
培训内容从全科医学概论、全科意思实践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提出的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以浅显而富有说服力的举例和互动教学。让学员真正参与并积极思考,使这次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使我受益匪浅。
一、明确了全科医师的位置和任务
全科医师、全科医学、社区中心在以前,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以为全科医师只是在基层看看小病,开开药品的低水平医师。但通过了近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我对全科医学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全科医学和临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一样,都是临床二级学科;社区服务中心同样也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地方,而且是更具有人情味、更尊重人的卫生服务机构。
社区的服务对象不仅是病人,而且还有没病的健康人群。全科医师不单要会高超的医术,还要懂得与患者沟通,进入患者的世界,不能像临床专科医师一样以被动和以疾病为导向的诊疗模式开展工作,而是要主动对社区居民开展卫生服务、进行健康,更重要的是树立以预防为导向的诊疗理念。
通过这半个月的培训来,我对全科医师的理解从当初认为的:只要会看发烧、感冒就可以的赤脚医生,提高到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人性化、持续性与综合性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的经过专业医学训练的高素质医师。
二、提高了医患沟通的能力的认识
现实社会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医闹也越演越烈,医生越来越难当。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医生与患者在沟通方面出了问题。20xx年恩格尔(g.l.engel)首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人不仅是一个生物体,更重要的是一个具有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特征的综合体。
因此,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逐渐被以病人为中心在培训中,通过授课老师不断给我们灌输以病人为中心,健康为导向,加强沟通的社区服务观念。使我在潜移默化中对医患沟通有了新的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患者在工作、生活都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压力与问题,躯体的疾病只是患者健康问题的一部分。
目前大医院的门诊医师的每日诊疗工作十分繁重,每天可能需要看30-40位病人,试问大医院的门诊医师怎么可能花大量时间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的心声。而全科医师则不同,全科医师管理的病人数及范围相对专科医师少且固定,可以有较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同时方便对病人的预后进行跟踪随访,甚至可以让患者主动参与自己诊疗方案的制定或调整,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主的服务理念。这些都可以大大改进医生与患者的沟通。
三、增强了对全科医学的未来的信心
只有通过政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的就医场所,才可能解决社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全科的心得体会篇4
20xx年手术室在院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在护理部的指导下,在各科室的密切配合支持下,针对年初制定的目标计划,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20x全年完成手术共1722台,现总结如下:
一、落实医院制度,树立团队精神
手术室全体医护人员积极拥护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牢固树立团队精神。
二、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
1、护理工作从单纯为手术病人服务扩大到病人家属、医疗、后勤设备人员。在工作中注重与医生的沟通,收集病人的信息,以更好地配合手术。
2、护理工作的性质从针对手术治疗的护理延伸到病人身心的整体护理,随时为病人着想,主动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对病人的病情、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等术中不予议论。改善服务态度,满足病人一切合理的要求,为病人创造温馨舒适的手术环境。
3、制定严格的科室规章制度及奖惩措施,出现问题及时改进。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全年无差错事故发生。
4、严格消毒隔离,消毒隔离合格率达100%。每月进行一次空气及物品的细菌培养和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测试,每季度进行一次使用中消毒剂的培养,随时进行消毒剂浓度测试,督促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院内感染,确保无菌切口感染率≤0.5%。
5、急救药品器械完好率100%。指定专人管理,每周查对两次,用后随时补充,交接班时认真核对,接到急救病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开始手术抢救。未发生因药品、器械问题而耽误抢救和治疗的.现象。
6、合理收费,遇到有疑问及纠纷及时检查处理,定期对科室器械和材料进行清点领取,减少浪费及损耗。
7、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通过统计手术台次、核查护理记录单、满意度调查、有无差错疏忽及投诉等,进一步完善和促进护理工作。
三、加强护理技术操作,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工作中注重护理技能操作及业务学习,加强术前心理疏导、术中关爱、术后指导等护理措施,落实了护理人员的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制度,对病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能给予重视,及时解决。
20xx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感染监控管理
手术室的感染管理对手术的成功及伤口的一期愈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工作中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定期进行环境物表及手术人员的手进行监测,严格划分各个区域、无菌手术间和感染手术间。
二、安全管理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经常注意病人卧位督促,定时观察受压部位,防止病人撞伤、坠床或麻醉意外。3、各种药品、器械应定期检查,及时补充。
全科的心得体会篇5
经过一年时间的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班的学习,本人对全科医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悉知全科医学的含义:是一个面向社会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学术专科。将各科相关知识机能有机的融合为一体,从而服务于社区和家庭维护与促进健康的需要。同时熟悉和了解了全科医疗是一个对个人和家庭提供持续性与综合性保健的医学专业,又整合了生物医学、临床医学于行为医学的宽广专业。
做为全科医生将在全科医疗中充当重要角色,全科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的管理的医生。
在一年的学习时间里,老师给我们传授了社区医学、全科医学、社区预防与保健、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康复医学、健康与健康促进、社区常见病症的中医药照顾、急症与急救、物理性诊断、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等学科,从中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为了实施六位一体化服务体系的所需要掌握的广泛的全科医疗知识,尤其是突出社区卫生医疗健康、疾病、保健等特点的医学知识理论受益匪浅。
在皋兰县医院10个月临床技能实践期间,我对内科、急诊科、外科、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及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有了一定的掌握,认真完成了临床培训要求。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各临床科室共同的特点,就是充分体现出对广大居民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方便、快捷、周到、便宜、知情。接受到全方位的服务。县医院基本设施齐全,药品丰富便宜、化验室(常规化验、生化化验基本满足常见病的需要)、b超、心电图等。还开展了针灸、按摩、拔罐、封闭等多样化的服务,对诸多疾病后遗症,慢性病的康复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在黑石乡卫生院1个月的基层实践培训期间,我能够独立处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能够结合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掌握的全科医疗服务技能,社区慢病管理,重点人群保健。
通过实践更进一步认识到做全科医生,卫生院医生在乡卫生院职责的重要性。卫生院医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门诊、家庭访视、健康档案等)了解全乡居民的健康状况,经常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卫生知识达到健康与健康促进的目的。通过实践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和联系,充分显示出全科医疗在现今社会中社区居民的需求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由于从事乡镇卫生医疗工作时间不长,工作还不深入,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医学认识还不够全面,很多理念还停留在专科医疗的模式之中,在应对患者的过程中还存留着以医疗为主、以疾病为中心、以医生为中心的就诊模式,对社区常见的健康问题、康复医学、中医药照顾等全科医学知识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所以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更新观念,改善服务质量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更好的为社区广大居民的健康服务。
全科的心得体会篇6
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有幸参加了重庆市举办的全科医师骨干培训。此次培训的目的是 培养全科医师的全科医疗思维和社区服务理念、 管理经营技巧和应变 能力,通过对学员进行系统的现代全科专业知识的培养和技能的训 练,提高了全科医师的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沟通技巧,塑造 和谐、向上的全科团队精神和工作氛围。培训内容从全科医学概论、 全科意思实践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提出的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 触角纵横腾跃,以浅显而富有说服力的举例和互动教学。让学员真正 参与并积极思考,使这次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使我受益匪浅。
一、明确了全科医师的位置和任务 全科医师、全科医学、社区中心在以前,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模糊 的概念,我以为全科医师只是在基层看看小病,开开药品的低水平医 师。但通过了近一段时间的理论实践,我对全科医学有了一个正确的 认识。全科医学和临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一样,都是临床二级 学科;社区服务中心同样也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地方,而且是更 具有人情味、 更尊重人的卫生服务机构。
社区的服务对象不仅是病人, 而且还有没病的健康人群。全科医师不单要会高超的医术,还要懂得 与患者沟通,进入患者的`世界,不能像临床专科医师一样以被动和以 疾病为导向的诊疗模式开展工作, 而是要主动对社区居民开展卫生服1 / 21 务、进行健康,更重要的是树立以预防为导向的诊疗理念。通过 这半个月的培训来,我对全科医师的理解从当初认为的:只要会看发 烧、 感冒就可以的赤脚医生, 提高到对个人、 家庭和社区提供人性化、 持续性与综合性医疗照顾、 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的经过专业医学训练 的高素质医师。
二、提高了医患沟通的能力的认识 现实社会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急剧下降, 医闹也越演越烈,医生越来越难当。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医生与 患者在沟通方面出了问题。20xx 年恩格尔(g.l.engel)首先提出了生 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人不仅是一个生物体,更重要的是一个具有 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特征的综合体,因此,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逐渐被以病人为中心在培训中, 通过授课老师不断给我们灌输以病人 为中心,健康为导向,加强沟通的社区服务观念。使我在潜移默化中 对医患沟通有了新的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患者在工作、生活都可能 存在各式各样的压力与问题,躯体的疾病只是患者健康问题的一部 分。目前大医院的门诊医师的每日诊疗工作十分繁重,每天可能需要 看 30-40 位病人, 试问大医院的门诊医师怎么可能花大量时间与患者 交流,倾听患者的心声。而全科医师则不同,全科医师管理的病人数 及范围相对专科医师少且固定,可以有较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 同时方便对病人的预后进行跟踪随访, 甚至可以让患者主动参与自己 诊疗方案的制定或调整,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主的服务理念。这些都 可以大大改进医生与患者的沟通。三、增强了对全科医学的未来的信心 只有通过政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的就 医场所,才可能解决社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全科的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