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参与度,教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挑战和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吾发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风的美术教案优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风的美术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三原色,让幼儿掌握手指点画的方法。
2。让幼儿在装饰“皇冠”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萌发爱美的情趣。
活动准备:
1。准备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皇冠”。
2。每组三个盘子,分别装入红,黄,蓝,三种颜色。
3。湿抹布若干,曲别针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幼儿做手指操,提高幼儿兴趣,使孩子的手指更灵活。
手指操:小手握一握,小手搓一搓,小手转一转,小手举一举,小手握好啦!
2。激发幼儿兴趣,出示“皇冠”。
二。引导幼儿学习点画,师生共同参与作画
1。教师示范讲解(重点强调手指沾的.颜料的量和手指点画的方法,力度)
2。请个别幼儿到前边进行操作
三。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发给幼儿皇冠开始作画,提出要求
2。重点提醒幼儿在蘸颜料的时候要适度,不要太多或太少,力度,方法到位
3。注意卫生,强调在换颜色之前要把手指擦干净,然后再去蘸其他颜色
4。尽量多点,颜色要均??
四。总结评价,活动结束
老师说:“看我们的小皇冠多漂亮,我们带着小皇冠出去玩,好吗”?
带着幼儿走出教室。
风的美术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
2.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3.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相互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能力。
难点: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
活动准备:
课件,黑色水粉颜料,彩笔,画纸,抹布。
环节教师行为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二、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三、教师示范讲解画法。
四、交代作画要求,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欣赏作品。
六、结束活动
1、手指歌导入
2、猜谜语;小小动物圆溜溜,细长尾巴游啊游。游来游去找妈妈,长大以后吃害虫。
教师
1、小蝌蚪是什么颜色?
2、小蝌蚪的外部形状是什么样的呢?。
3、小蝌蚪的生活方式是单独进行活动还是成群结伴?
4、出示青蛙图片,引出小蝌蚪找妈妈。
1、教师示范:用右手食指的指腹在颜x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按在纸上再提起,这样小蝌蚪圆圆的身体就出来了。
2、画尾巴的时候,用彩笔画上弯弯细细的尾巴,这样小蝌蚪就在游动了。
小结:如果小蝌蚪要往不同的方向游,只要把尾巴画在身体的不同地方。
1、注意点画方法,画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2、画完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再拿笔添画。
3、大胆作画,保持画面整洁。
将幼儿作品布置到黑板,幼儿观看作品,教师给予简单评价。
幼儿集体唱《我上幼儿园》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以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入,略显单一,于是采用ppt的形式,将故事以动画形式播放给幼儿观看,并加以将讲述,这样让幼儿很直观地观察小蝌蚪的各种动态,以及青蛙的模样,青蛙与其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2、在活动过程中,在保证幼儿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先进行观察,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再进行绘画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风的美术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大胆运用多种材料装饰面具。
2、提高幼儿动手制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3、增强幼儿对装饰活动的兴趣及表演的欲望。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欢快的音乐;flash动画;装饰好的面具;未装饰的面具;透明胶;固体胶棒;彩色笔;剪刀;羽毛;亮片;小粘贴;旧挂历;包装袋上的图案;黑板一块;小镜子若干;大镜子一块;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幼儿带面具律动入场。
2、请幼儿观看flash动画,猜猜都是谁?
二、师幼探讨装饰面具的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各种面具相同之处(眼睛)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不同之处(形状、颜色、材料)
3、倾听教师讲解自己的面具特征(形状、颜色、材料)
4、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面具进行交流:面具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上面都有哪些装饰物等等。
5、幼儿带上面具照镜子,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三、幼儿制作面具
1、教师提出制作面具的要求。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面具进行装饰。
3、幼儿带上装饰好的面具照镜子欣赏。
4、游戏:猜猜他是谁四、结束:化妆舞会请幼儿戴好自己装饰好的面具,邀请客人老师一同参加化妆舞会。
反思:
1。教学思想观念新教学模式的改变:我打破了原来单一的课程模式,以幼儿为中心,师生共同建构课程,五大领域互相渗透,各科教学互相融合的课程模式,在活动中渗透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学科知识,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2。教学方法活本次活动教师灵活的运用了游戏法、谈话法、情景表演法、探索发现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情景中大胆地探索与表现,使其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3。教学效果好
(1)教学重、难点突出,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2)帮助幼儿获得关键经验
风的美术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多幅藤蔓植物作品,感受画面的意境。
2、用讨论、归纳的方法,探索藤蔓植物的画法,并尝试用国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接触过藤蔓植物,认识这些植物。
2、课件:藤蔓植物国画作品多幅。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课件,感受画面的内容与意境。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国画。我们一看,画上画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幅?
(1)欣赏齐白石的一组小鸡图。
师:画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小鸡在干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
(2)欣赏《鸭趣》。
师:这是什么植物?紫藤下有什么?它们可能在干什么?
(3)欣赏《葡萄架下的猫蝶》。
师: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在葡萄架下有什么?你觉得它在干什么?
2、师幼共同归纳这一类藤蔓植物的独特结构,讨论画法。
师:现在我们仔细地观察这几幅画上的植物,它们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师:这些花和果实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叶子怎么画?怎样才能画出细细的藤呢?(引导幼儿看丝瓜图,隐去叶子和其他,只留藤,重点感知藤蔓的走势)
3、进一步欣赏其他藤蔓植物的画,再次感受这类藤蔓植物的结构特点,并发挥想象。
师:我们发现这些植物都有藤、叶子和果实。老师这里还有几张画,我们一看这些植物的藤又是什么样子的。
师:在这些植物下面会有哪些小动物呢?在干什么?会不会有小朋友呢?如果你就在这些植物下面,你会干什么呢?
4、合作、欣赏、。
(l)幼儿合作创作。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分工,发挥想象完成作品。
(2)欣赏、。
师:你先画的什么?后画的什么?还可以怎么画?画上的小动物在干什么?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3)教师:今天我们看了不少藤蔓植物作品,有主藤和缠绕藤。藤蔓植物还有很多其他的种类,下一次我们再去试着画一画,好吗?
风的美术教案篇5
香甜的水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美术教案-香甜的水果。
2、 学习用橡皮泥做各种水果的方法和步骤。
3、 能正确选用橡皮泥做自己想要做的各种水果。
4、 通过展示、评价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并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重点:目标1、2、4。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师准备:橡皮泥、范作。
学生准备:橡皮泥、各种色彩的纸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材料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 指名把自己知道的水果说给同学们听听。
2、 指名说说你喜欢吃什么水果,为什么喜欢?
3、 教师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4、 观察并说说感受。
5、 学生说后教师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 观察、欣赏、讨论,幼儿教案《美术教案-香甜的水果》。
(1) 学生独自观察、欣赏书中作品,自我感受、体验。
(2) 同位交流自己的感受。
(3) 同位交流用橡皮泥做各种水果的方法。
(4) 选代表在班上交流。
(5) 教师小结。
2、 教师引导观察、学习做法。
3、 出示范。
(1) 欣赏。
(2) 引导分析。
(3) 讨论、总结方法和步骤。
4、 演示。
(1)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2) 指名演示,师生观察。
四、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五、课堂小结。
1、 展示优秀作品,师生欣赏。
2、 师生评价作品。
板书设计
香甜的水果
捏一捏 搓一搓
美术教案-香甜的水果
风的美术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欣赏祖国美丽风光,感受各地不同风情特色,学画风景画。
2.在乘上列车去画画的情景驱动下,观察、感受或想象,画一幅风景画,培养孩子观察捕捉、绘画表现的能力。
3.感受美景对心田的滋养,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通过合作完成作业,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启发对美丽风景的观察并进行表现。
难点: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和表现角度描画美丽的风景。
三、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背景音乐。小火车的背景图版。
2.学具:彩卡、胶水、双面胶、水彩笔、剪刀、胶水、棉花、毛线等。
四、板书设计:
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段声音。听好了,这是什么声音?”(播放火车开来的声音)
师:你们坐过火车吗?都去过哪儿?没坐过火车的小朋友也没有关系,这节课,我要带领大家乘着小火车到祖国各地去旅游,一边玩,一边画画,那你开心吗?(板书课题)
2.我们这间教室就是一节超大车厢,看看咱们的幸福列车,你们之前剪好的自画像我已经贴上了!(展示展板并贴上黑板)现在,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播放《火车开了》的音乐,全体起立,左手搭肩,右手臂摆动开火车)
二、引导观赏,自主探究:
1.“小火车到站了,请火车停下吧”征求大家意见,你最想去哪里?(北京、上海、桂林、海南)或者(高山、大海、森林、草原)
2.依次欣赏图片,师生相互交流,共同探究。
3.有的小朋友很厉害,都能把看到的美景画下来,老师相信咱们班的小朋友更厉害,除了绘画之外,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表现呢?(教师拿出剪刀和彩卡启发回答)
板书: 怎么办:画、剪、贴、撕、折、捏、摄影
4.突破难点:师示范重叠剪贴小树,启发白云用什么材料粘贴,师演示用棉花粘贴。
5.师归纳:刚才观赏了那么多风景,我们再来回忆一下,都看到了什么?
师:天空上有有蓝天、有白云、有青山、有绿水、有大树,有小草,那我们就分成五个组:蓝天组、高山组、小河组、绿树组、建筑物组。
板书:
组团结协作,大胆表现。
四.拓展提高,情感升华(爱国主义):
师:等将来你们长大了还要到全国各地去旅游、画画。我国地大物博,有世界屋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美丽的上海、西安兵马俑、天涯海角海南岛等等。祖国那么雄壮、美丽,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不是?
六、教学总结
风的美术教案篇7
1、了解冷暖色系的特点,学会用深浅渐变色表现冷暖色调。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培养对绘画的兴趣,体验绘画的快乐。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支笔、一张纸。油画棒。
2、两幅涂好颜色的画:一副画太阳,一副雪人。
3、冷暖色图片。
4、音乐《欢乐颂》《月光曲》。
活动重点:
了解冷暖色系的特点,活动难点:
学会用深浅渐变色表现冷暖色调。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两幅图。一幅上面画着太阳,一幅上面画着雪人,师:你们看到哪幅图片觉得暖(太阳),哪幅图片觉得冷呢?(雪人)师:那么画太阳都用了哪些颜色?(红、橙、黄)画雪人呢?(白、黑、蓝)二、基本活动1、出示色板,认识冷暖色。(红、橘黄、金黄、蓝、紫、绿、)师:请小朋友挑一挑哪些颜色看起来觉得暖,哪些看起来觉得冷?
师小结:红、橘黄、金黄这些颜色代表温暖,热情,是暖色。蓝、紫、绿,知道这些颜色表示寒冷、平静是冷色。
2、欣赏冷暖色图片。
师:看一样的图片,涂上不同的颜色就有不同的感觉。树木用绿色、蓝色、黑色涂色就有冷冷的感觉,好像到了晚上或者是夏天给人凉爽的感觉。如果涂了橘黄色就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这就是冷暖色的用处。
三、绘画冷暖色。播放音乐《欢乐颂》《月光曲》感受不同乐曲的不同风格。
1、画图。
把画笔比作小鸟,在纸上画弧线飞翔,留下痕迹,强调要用弧线画,然后再前画纸上留下分割好的块面。
2、涂色。
1、先示范暖色调由深到浅涂色(红紫—红—红橙—橙—黄橙—黄色),再示范冷色调由浅到深涂色。(黄绿—绿—蓝绿—蓝—蓝紫—紫)2、幼儿涂色,教师指导幼儿在两种颜色衔接处做好过渡,要求过渡自然。
师小结:今天,小画家们知道哪些颜色是冷色,哪些颜色是暖色,还学会了怎样用冷暖色调画画,相信今后小朋友画画时,使用的色彩会更加美丽活动注意点:
活动反思:
本节课是在认识色彩冷暖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感受色彩的冷暖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并学会应用。上课一开始我就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感受颜色的`冷暖,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本身没有温度的色彩却能带给我们冷暖的差别,并且能够区分冷暖色,还知道冷暖色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接下来我跟孩子一起分析了两幅分别是暖色调和冷色调的学生作品,用“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如果换成冷色好不好?为什么?”这样的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最终得出结论:我们在绘画时可以根据绘画的内容和要表达的的情感来选择冷暖色。
色彩是最基本的美术语言,当孩子第一次用色彩涂抹时,就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越来越倾向于用写实性色彩进行表现,但是这种追求“真实”的写实性色彩表达方式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所以,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需要学习更多的色彩表现方式。本课就是引导学生从个人主观感受出发,强调学生表达自己对色彩的独特认识,了解一种新的色彩表现方式。学习用非写实性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风的美术教案优质7篇相关文章: